篇一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教学课题

1.面向学生: 高一年级

2.学科、课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想北平》

3.课时数:一课时

4.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赤子心中永恒的太阳,是旅人永远的停泊港湾,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生最终的归宿,是人精神固守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思,这是人类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实现了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身份转变,价值观开始慢慢建立,情感体验也慢慢开始变得丰富,这时候十分适合进行相应的价值观引导教育。收导学生品读这一课时,应努力指导他们循着文章的笔触感受浓浓的乡情、乡韵,聆听游子的心声。综合以上两方面,我选取了本课题。

二、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一篇散文,本文属老舍先生的抒情之作,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平文人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热爱在问中尽情展现,这里有动情的追忆,有对故都风物的信手描摹,抒发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高一学生完全可以在一课时披文入情,用已掌握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利用互联网掌握更丰富的信息,结合文章的表述,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重点难点】

深入领悟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结合实际生活等方法,让学生走近老舍,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2.自主学习:让学生搜索资料整理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合作交流: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深入领悟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

…… …… 余下全文

篇二 :《想北平》教学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语言平实,但蕴涵的感情却非常热烈。学生能读通文章,但真正体会老舍在文字背后的那份炽热感情却很难。学生能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但为什么这么写却很难领悟。基于文本的特点,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设计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为主,遵循《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回归语文的本源——语言文字。整节课与学生一起读、品,从而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教学时以语言文字的赏析为抓手,由“我的北平”到“象母亲一样的北平”到“象家一样的北平”到“即将失去的北平”,层层推进。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投入,教学效果较好。但遗憾还是有的。文章中某些细节的处理还嫌粗糙,如有些生动的描写,正恰到好处的表现作者的感情,但课堂上细细品位不够。另外,教学时各个环节的勾连还有些牵强。

…… …… 余下全文

篇三 :想北平教学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三仓中学 陈洁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在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故乡施予每个人的深刻的烙印。但是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为不易了。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者,但是对于生活阅历比较贫乏的学生,对于这种情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只能指导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去慢慢地理解、体会。在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不妨充分利用对话栏,让学生课前预习中进行评点,选择合适的问题,全班研习。

另外,本文前半部分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以抒发感情为主,学生不易深入体会;后半部分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学生易于领会,因此,授课时决定由后半部分入手,调整授课顺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

最后,对本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遗憾还是有的。文章中某些细节的处理还嫌粗糙,如有些生动的描写,正恰到好处的表现作者的感情,但课堂上细细品位不够,教学时各个环节的勾连还有些牵强。

20xx年9月24日

…… …… 余下全文

篇四 :`《想北平》教学反思

实习日志

——《想北平》教学反思

老舍一直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生平第一次上课,上老舍的《想北平》,那份激动也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从准备教案、课件开始就一直神经紧绷,直到今天上午上完课,激动的余波还久久不能散去。

第一次上课,我有着太多的惊喜。

我没想到除了师父以外还有其他两位教师在后面听课;我没想到师父会拿着手机在给我拍课堂实录;我更没想到老爸站在门外悄悄地注视着他的女儿??

下课后,走出教室,刚好遇到和我实习的同学。他说我好厉害,那么多老师在下面听课我都不怕!确实,紧张,已经不是我的软肋了。在这之前,师父带着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把文章树立了一边。说道这里,我很惭愧。读透文章,透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注释,是我目前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

此外,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各项活动随便讲习惯的原因,我过于自信,连详细的教案都没打印出来,只带了自己手写的一页简简单单的纸片就上课了。这就造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缺陷——各环节之间衔接不自然,有停顿。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到,需要我更加的努力。

下午师父给我看了他拍的课堂实录,回家后老爸也把他看到的告诉了我。虽然在声音的高度方面有了提高,但是肢体语言、表情方面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比较快乐的,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在我的引导下经历了:说的不完全——语言不简练——提取关键词——完整表达这么一个过程。我期待着下堂课会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欣喜。 文学院 073班

叶青

010701136

2010-10-8

…… …… 余下全文

篇五 :《想北平》教学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想北平》教学反思

评优课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与授课过程,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三次公开教学《想北平》,三次教的内容与教法都不尽相同。语文似乎就是这么一门“不科学”的学科,同一篇课文,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这次执教,我深切领悟到,语文的不科学或许也正是她科学性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法由文本、学生和学科性质综合决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学生,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经历;在学科,则要重视语言文字。而在这三者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学情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想北平》是19xx年老舍先生应《宇宙风》杂志征稿之作,其时他已离开故乡北平十多年,而此时的北平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岌岌可危。特定创作情境、丰富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等,造成了本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主旨,学生或许能够很快捕捉到作者思乡这一主题,但本文形式特色、审美趣味和独特性恐怕就只能雁过无痕,作者的苦心经营也必然被视为寻常笔墨了。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设计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撰写阅读体会并就文章内容与形式进行质疑。我希望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质疑问题中发现教学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这篇散文,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相对集中的问题有“为何反复说说不出口,后面又说了很多?”“为何要落泪了?”等等。其中有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她写道:

“语言我觉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杂,我面对这类文章是理不了思绪的。我不是特别喜欢读老舍写的散文。读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画面感,所以,我并没有被作者思乡情所触动。一直都不太喜欢抒发思念、写景的文章。”

…… …… 余下全文

篇六 :《想北平》的评点式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想北平》的评点式教学

作者:张永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xx年第01期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切中肯綮,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评点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小品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

记得我第一次上《想北平》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先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接着介绍老舍及作品,然后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要求找出直接体现“想”字的句子。最后逐段朗读,讨论,总结归纳。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既有学生的朗读,又有问题的探讨。但由于学生对这样一篇看似明白如画的语言,直接明了的感情,难以真正喜欢,加上我的整体设计死死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兴趣索然,我很无奈!

后来,学校一位名师上《想北平》示范课,使我茅塞顿开。他的教学设计其实十分简单: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老舍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用文章的几句话印证自己的看法。学生默读后发言很积极,他们分别从文章中找到了能印证自己初读感受的句子。但由于学生对课文把握不深,朗读的体验不够,所以他把学生引导到第二个教学环节——评点法。他先就教材的编者对课文的评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比如说第49页“对话栏”评点“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熟悉的地方总是亲切的吗?亲切就能产生好的作品?我对临海多么熟悉呀,但我并不能写出好作品。又如第50页“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这不是废话吗?……我觉得这些评点没有把握住文章的本质,希望通过大家的深入阅读评点来把握这篇文章的本质。那么如何评点呢?他先举出三个范例,让学生写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范例一:第一节前半部分主要写“我的北平”,后半部分主要写我眼中的北平,构架简单而不失灵巧,“我”的强调便于表达对北平的深情;范例二:圈出这几个词“捡着”、“躲开”、“廿七”、“牛的一毛”,用“捡着”而不用“选择”,用“躲开”而不用“回避”,用“廿七”而不用“二十七”,用“牛的一毛”而不用“九牛一毛”,可见作者对口语化追求的苦心孤诣,老舍散文语言的北京味也体现在这里;范例三:“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况且”引出,以“呢”收尾,本是平常事情显出自豪,可见老舍感情细腻。然后请同学仿照范例,再次深入课文自行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点。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约5分钟。最后,学生互相交流评点,教师总结。整个课堂活泼生动,学生思维不断运转,时而沉思,时而颔首,时而微笑,时而有所领悟……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内涵,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 …… 余下全文

篇七 :粤教版精品教案 《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

教学目的:

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二、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三、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思索。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放映背景音乐)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

二、抓住关键,整体把握

问: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 还写了母亲。 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 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答:在第八自然段“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第一部分 我与地坛

1、问: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2、问:“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找出课文的句子来分析。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颓废忧郁、痛苦自伤的心境。

…… …… 余下全文

篇八 :《想北平》教学案参考答案

正德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 组编:朱建银 审核:郁巍 20140926

正德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参考答案

《想北平》第1课时

3、(1)①安闲②安适(2) ①寂寞②寂苦 。

四、合作探究

(一)研读1~3段,

1、除了当时作者不在北平的原因之外,文章一开头,老舍就说“我真爱北平”但随后接着说“但这个爱是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作为导引,“说不出”在两段文字中出现了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对北平的爱。

同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

2、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有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感情也常不能轻易道出。

3、 “我的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粘和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三节)

《想北平》第2课时

一、研习课文4~7节

1、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段落 4 北平的特点:复杂也有边际 动中有静

段落 5 北平的特点:布置匀调

段落6、7 北平的特点:接近自然

2、(1)对比衬托。

动中有静 安适温和 —— 巴黎太热闹

布置匀调 人为中显出自然 —— 巴黎还差点儿

物产丰富 —— 美国的橘子

更接近自然 ——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