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我就让学生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通过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在紧张中上完了这节课,回忆一节课,我反思着。

一、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中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刚开始我设计了带领学生参观海洋公园,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节课。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的 评价,因此,学生在这节课的收获是不小的。

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 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 “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 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二、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每位教师都注重课堂的和谐,通过创造和谐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课堂的学习中,同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快乐转盘和找朋友,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8、7、6加几》这一课,我仔细地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分析了教材,同时从网上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教学设计。经过反复的修改,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一、复习导入

教学设想:让学生通过9加几的口算竞赛,复习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巩固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8加几

教学设想:首先让学生计算出8加几的得数,再引导学生观察,仿照9加几的计算规律,由学生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

2、探究7、6加几

教学设想:学生在已经掌握了8、9加几的计算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出7、6加几的计算规律。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教学设想:第三和第四个环节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目的也是一样。

这一次,我合理安排了时间,整堂课一气合成,完成了教学任务。相对第一次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收到的成效非常的明显,以前还一直依靠掰手指计算的学生也开始选择利用计算规律来计算了。虽然也有学生一时计算速度还很慢,但是他能慢慢的开始应用所学的知识了,这是好的开始。总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提高,而且他们对口算的兴趣比以前更浓了。

通过《8、7、6加几》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多钻研小学新课程,关注改革新动态;同时要敢于创新,大胆的创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我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它成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阶梯。

…… …… 余下全文

篇三 :876加几教学设计

利东方学校导学案模板

课  堂   导  学   设   计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行。

…… …… 余下全文

篇四 :876加几评课1

评老师的《8.7.6.加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黄老师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我们学校“情境---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游公园活动贯穿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全过程。在具体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又创设出帮忙数人数,数七星瓢虫、蝴蝶、蜻蜓的个数,数大树的棵树,卖气球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成性练习及拓展练习的习题设计也同样在主题情境中进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广泛性和积极性高,使得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2、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凑十法为主线,黄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她鼓励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动手操作,共同探究等方式方法体验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最后进行的课外延伸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有效激发了学生得思维活力。

这样的整体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

3. 机会充分,评价有方。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的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每位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发自内心的赞叹,那么亲切,那么自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夸到学生的心坎里。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让学生展开了自评与互评,评价手段和形式多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 …… 余下全文

篇五 :8、7、6加几

8、7、6加几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1.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比较熟练地计算8、7、6加几。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计算8、7、6加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学具:每人5个同样大绿色的小三角形和8个同样大红色小三角形,每人一张有十个格

子的纸(能放得下小三角形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8、7、6加几

二、温故而知新

1、“合起来”的游戏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 个老游戏:合起来的游戏。 师:我们合起来要是?(师拿出10的卡片)

生:10。

师:我出8,你出几?(拿出8的卡片)

生:你出8,我出2,我们合起来就是10 。(生边说师边演示)

师:我们合起来要是?(师拿出10的卡片)

生:10。

师:我出7,你出几?(拿出7的卡片)

生:你出7,我出3,我们合起来就是10 。(生边说师边演示)

师:我们合起来要是?(师拿出10的卡片)

生:10。

师:我出6,你出几?(拿出6的卡片)

生:你出6,我出4,我们合起来就是10 。(生边说师边演示)

2、抢答题

师:哇,同学们玩游戏这么厉害,可做算术题你们有这么厉害吗? 生:有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些抢答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10+3=( ) 10+6=( ) 10+9=( ) 10+4=( ) 10+7=( ) 10+2=( ) 10+5=( ) 10+8=( ) (生边答边出示答案)

师:真棒!一下子就算出了这么多的算术题。请你们观察下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信息组 

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反思,深入细致的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力争做到最好!

一、 存在的问题

1.向上的进取心不够,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不够透彻,不够丰富,工作经验不足。

2.创新意识淡薄,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及操作能力培养不够。

3.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关注不够。

4.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对学情分析的不透彻。

针对以上不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相关措施。

二、 整改的措施

对于自身来说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与此同时还要多与同事交流,多听同事们的课,汲取经验,充实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家里很多都有计算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在教学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展示利用该课所教授的知识创作的实例,让学生知道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个领域(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编辑学生自己照片或漫画创作等),让学生意识到掌握本课知识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新知识的强大功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学生会听得比较仔细、认真,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3.练习。学生们都非常希望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个时候放开对学生电脑的控制,让学生们动手练习,这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应该讲一段,练一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4.展示。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教学“十”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数出10根小棒,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还有5根5根数的,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小棒用一根皮筋捆起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后,他们对于一个十是10,不仅能记住而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在孩子们深入理解10之后,我边摆小棒边让他们数数,11、12、13、14……当数到19以后,我问:再添上1根,是几呢?这些单根的又够一个“十”了,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孩子们紧接着说“捆起来”,于是我就是顺其自然的接着问:“20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个十”。

虽然孩子在学“十”的概念时学的比较扎实,但在学习数的组成时,问题仍很多,我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对于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一个数时,孩子在表达上依旧存在不少小问题。

纵观整节课,虽然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很积极,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我教学数的组成时,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显得有些紧迫,在出示直尺图时,我让学生从0数到20,又从20数到0,只强调了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没有深化,没有拓

展到基数和序数的认知上。同时,我在教学时使用的素材不够丰富,如果能用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数一数,去圈一圈十个,那么他们的认知就不会仅限于小棒上了。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将会逐步改善,也将继续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年首都师范大学876英语学科教学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876英语学科教学考研真题(满分150分)

一.请用英语解释下列名词,并举例说明。(每题8分,共40分)

1. Interlanguage

2.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3. Language community

4. pragmatic competence

5. Contrastive Analysis

二.请用英语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What are learner difference? Please elaborate on one of them.

2. What are the goals of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3.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4.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the post-methods era?

三.论述题。(请用英语做答)(每题25分,共50分)

1. In recent years,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been a hotly discussed issue in China. What do you think bilingual education is? How is it related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2. In What ways do you think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can inform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How can they be applied or why can’t they be applied?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