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出路,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是很值得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学习文言文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闪光点,尽量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化枯燥为形象,化无趣为有趣,化困难为容易,让师生都从学习文言文的苦恼中走出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困境;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

尤其是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这些年来,尽管已有相当部分一线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未能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文言文教学遭遇的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教学分散,学了不用。

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由于陌生、模糊、畏惧、依赖而产生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距离;加上文言文在课文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师主要是采取分散教学的办法,即一般都是把文言文和白话文穿插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初中阶段平均起来要学四至五篇白话文,才能学习一篇文言文;高中阶段平均起来要学二至三篇白话文,才能学习一篇文言文。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文言文教学是零星分散,时隐时现,分量并不很大,可是学习间隔长,平常又不常使用,容易遗忘。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不重视文言文语言知识规律的总结,不重视课外迁移。更为严重的是,根本不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的联系,成了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言文教学反思

考点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

我在高22班上了一堂文言文断句的复习课,课堂上,学生都很投入,每个学生都关注习题和方法的总结,课堂气氛严肃而活泼,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后来的培优补弱活动中谈起,说同学们参与度高,例题和方法讲授穿插进行,学以致用。

看到学生这样的反馈,我倍感欣慰。这节课的内容是部分学生强烈要求我讲的,他们觉得文言文断句是软肋,要求我给他们讲讲断句的规律。看来,适应学生需要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内容。

课后,我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古文学习要靠积累和感悟。

据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数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得分统计如下:难度0.61,区分度0.57。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做好这道3分的题,对我们语文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的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文言文积累和感悟能力。

二、复习课堂要重基础、抓落实。

文言文理解的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因此,如果每一节复习课都立足课本知识和基础考点的落实,复习效果一定会好。

三、例题要精选,方法要实用。

不少学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我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我先请学生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文言文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编写体例与七年级不同,把文言文编成独立的单元,最艰难我们一直在学习文言文单元。两个单元都是名家名篇,特别是第六单元为经久不衰的千古名篇。可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最近的连续两堂课上都发现有同学不专心听课,趴在桌子上神游,问题是他还不是所谓的学困生。执教的两个班中都有这样的学生。终于在学生的随笔中找到了答案,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很谦卑的表示,自己最近的表现很不好,上课控制不住自己头脑,明知道要抬起头来听课,可是坚持不到几分钟又低下了头,纳闷为何对一直感兴趣的语文产生了厌烦、抵触情绪,文言文越来越枯燥,虽然老师也让我们自由发言,可是距离遥远的时空我们根本达不到老师要求的高度,更别提有自己的看法了。

看到这里我真是汗颜,原来问题在我这里。虽然一直知道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是学生普遍难以接受的问题,可是面对如此编排的课文,要学生连续几周都与他们最不感兴趣的文言文学习打交道我竟然没有想学生之所

想,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终于有了厌烦情绪。

仔细回想授课过程,我手中仿佛有一个鞭子在时刻控制着课堂,抛出一个问题期待学生的答案,希望学生的答案恰好符合自己的预料,使授课过程得以很顺畅的进行。所以有时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

我就会使用手中这跟无形的鞭子把学生强制性的驱赶到我所期望得到的路上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到压制,上课积极发言的少了,

老师唱独角戏的可能性大大加强,而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不感趣,这 案例反思

首先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比较盲目,虽然在上课前经过精心准备,

所有的环节通常都以提问学生的形式,但很多时候却包办代替。但却很少主动思考本节课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得自己方法不清晰。

其次是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而且在分析中教师的分析主导了学生的思维,拿不出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而限时的讨论往往代替了学生个人独立的思考,教师过于急躁的的心理造成急于求成,导致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火花的充分爆发。 这样的课堂自然称不上思维课堂。 实际上,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文言文翻译练习课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练习课教学反思 朱春侠

这是一堂关于文言文翻译的练习课。从题型设计上,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落实文言现象从字到句层层深入。重点落脚于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种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文言文翻译的对象主要是文章中的经典句子或者理解有难度的句子或者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句子。

我认为对高一学生来说一定要稳抓实干,踏踏实实,做好字词落实。文言文句子翻译,只要学生下功夫复习,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课堂,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这节课我就采取讲练结合,讲为辅,练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一般情况下,每遇到一个句子,一是抓重点字词,落实重要字词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重点,对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理解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特别注意的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二是要注意一些句式,常见的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了方法,就稳拿满分。通过课内翻译及拓展训练,落实到位,牢固掌握这部分内容。

这堂课效果较好,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能利用所讲的知识翻译句子,当然,仅靠这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多加训练,落实到位,牢固掌握这部分内容。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语文科组 许小媚

文言文教学貌似有点枯燥,一不认真备课,将会变成满堂灌。所以学生怕文言文,老师也不喜欢上文言文课。可是文言文在高考中却占22分左右的分值,这不得不是我们备考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们都是专题复习,刚好复习到虚词。对于这个专题的复习,我们备课组有点小争议:郑主任说综合考虑时间的问题,我们应该功利些,直接讲18个虚词用法和技巧,没必要结合课本一章一节地讲,这样太浪费时间;备课组长刘老师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回归课本,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这两种意见,我觉得都很有道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两种方法,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回归课本重点讲技法,学生要么是只背技法却不太会运用判断,要么是缺少阅读的感觉确确地说是语感。比如,“之”这个虚词,从高一开始我们就重点来讲了,对于它的用法,学生也能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运用的时候却是一塌糊涂,特别是做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时候。因为很多学生都不懂语法,我们就归纳出来:主语+之+/...动词.../,这样的形式里“之”就是“取独”的作用,但是在判断课文《赤壁赋》中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句话时,能准确地判断出来,在《离骚》中的“恐年岁之不无与”的“之”却不知道如何去判断,还有判断课外的文言文“太子之居春宫”中的“之”时,把它判断成结构助词“的”,可见课堂单纯的技法而没有语法和语感,学生是难以真正把握这个知识点的。(2)但是,若回归课本结合讲解,学生或许能把握住这个知识点,但是从时间上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问题。高考重点考查18个虚词,要是我们能详细地结合课本讲解,或许一节课最多只能讲解完一个虚词,那么18个虚词就18节课,此外还有巩固练习等一些作业,那么加起来差不多要25节课,也就是说三四个星期才能把虚词复习完。这只是计划,但事实还要慢一些,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复习三周了,其中有放假,讲试卷等一些事情的耽误,我才复习了10个虚词,这样一来,后面的那些内容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复习完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 此外,回归到课本,学生若是没有预习复习,那么又回到满堂灌的趋向。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他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来慢慢摸索、实践、反思、积累。

本文主要就自己在对文言文这个专题复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探索式的方法来谈谈个人的感想。

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

结合高考复习资料,按小专题的形式对考点逐个复习。 我安排的小专题顺序是这样的:

(1)18个虚词

(2)词类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译的方法准则

这个环节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时间花在18个虚词上,每节课讲1——2个虚词,课后再加以配套的习题,对虚词的复习自

认为很扎实。但是,从整体的时间布局来看,我觉得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再缩减一点,以便为之后的文言文综合实题训练留出更多的时间。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考点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该复习什么,即有了个目标和方向,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后面的复习就有了针对性和侧重点。

二、紧贴教材、回归文本

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握后再回归教材,把理论性的知识点揉进实实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独立、机械地记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按教材编写的顺序,从第一册复习起,我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点”,以每一册的内容为“线”,以实题演练为“轴”,建立起立体的复习坐标,讲练结合,整散相济。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

对《文言文两则》教学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读文,直到读熟,大部分学生能背。第二步,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意思,再把整句的意思总结出来。第三步,总结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四步,让学生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样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的翻译交给学生,总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遗留什么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根据教参的建议从多方面构思,最后决定抛弃串讲的方法,采用学校推行的先学后导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较良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自行完成了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改变了单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有的小组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指名叫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当然效果也不错。

2.在全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我当堂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了反馈,提出了一些字词句让学生回答怎样理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修正理解。这样当堂检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效果明显。

3.把教师传统的串讲变成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既能让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又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节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串讲,而是在学生基本理解了重点词句后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也没有提示,而是让学生来补充,有的学生做得相当不错。这样不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吗?

当然,一节课下来,总是有得必有失的。这节课的不足在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不能主动从容地质疑讨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另外由于这种放开学习我使用得不多,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紧张,有点拘谨,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三文言文教学反思

初三文言文教学反思

杜文娟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中考语文试题分为三大版块。这三大版块在初三语文教学上侧重点各有不同——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浓重启发性味道;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在查漏补缺及得分方法的总结性指导上;作文训练将向语言更优美,感情更浓厚的高深方向发展。 首先,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意,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从去年开始,我决定改变以往的方式,先抛开课外文言文不讲,把必考的课内文言文从初一开始回头查一遍,要求学生把课文下面的注释重背一遍,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课外文言文中解释其实是变相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背诵的功底,学生只需要回忆一下这个字在课内做什么讲,那么这个字在课外还是同样的意思,把课内的意思写出来就行了。教师把课外文言文问题简单化了,学生畏惧课外文言文的心理也就随之消失。我们再也用不着如临大敌般地的花大价钱用大气力对课外文言文讲来讲去了。所以我认为文言文启发性背诵是初三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措施。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