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实践与反思

“行动研究”中的校本课程实践与反思

——沽源县第四中学《魅力沽源》校本课程研发总结

《魅力沽源》校本课程立项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精心运作,成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基于“行动研究”之父世界著名教育家勒温的螺旋循环理论来检验,即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思想反复打磨,使校本课程《魅力沽源》历经了科学定位、整理编纂、实践检验的过程,从而日趋完美。

一、 精心组织,倾力动作

1.创造条件,保证研发顺利进行

《魅力沽源》校本课程的研发是我校的特色工作,学校领导将其放在突出地位。成立了精明干炼的研发机构,由校长亲自挂帅,形成以学科骨干教师为编纂人的课题开发阵容。学校在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抽调人派专车外出收集资料,采集图片等,创造了有利的研发条件。

2、提高理论水平,保证研发课程质量

《魅力沽源》作为校本课程是我校师生开展地方性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课题研发特别是教材编纂要求各参与教师有专业知识的储备。这是保证校本课程圆满研发成功的必要前提。基于这一认识,我校精选了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一线教学骨干,并先后聘请市教科所专家来校进行理论辅导,举办讲座,通过研讨互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编纂理论水平。

我们知道,基层教师虽然不像教材编写专家那样有编纂教材的经验,但基层教师编纂校本课程具有专业编著者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即熟悉教育对象中学生和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有实际教学和活动经历。况且校本课程并非简单地定义为“教材化”的文本,应该是中学师生研究性活动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我校编纂人员具有这方面的优越性,在实践者眼中,校本课程《魅力沽源》应具有鲜活性,以学生可体验的情境性,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贴近学生活与社会实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无限魅力。

3.科学定位,指导编纂工作

由于缺少专业化的编纂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成熟范本,这就需编纂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精神,认真领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与意义,分析现行初级中学教材以及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在借鉴学习国家、地方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我校课题先后拟订完成了《校本课程〈魅力沽源〉》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魅力沽源〉课程实施方案》,作为本课题研发的指导性文体,使编纂工作有“纲”可依。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份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认识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办学的特色化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建设,强调由学校发起,根据学校自身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进行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结构,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其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而且,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强调的遵从和统一的课程指导原则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义和多样性原则:一种是外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即来自于国家的要求、任务或规定,但学校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接受、完成;另一种是内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即完全由学校内部发动,是学校自身所独有的。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建设顾及到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和保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校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积极实践“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积聚起丰富的生活教育资源,为建构“生活?6?1能力”这一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认识二: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是教学的生活化

校本课程建设,从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背后的哲学理念却是“以人为本”。因此,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是关注“人”的生活,更多地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等资源出发,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论述题

1. 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教材内容任选其中某一原则作简要阐述。

答:( 1 )主体性原则 ;(2) 过程性原则 ;(3) 现实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5 )活动性原则; (6) 发展性原则。

以“主体性原则”为例: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师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 同底数幂的除法 》中 零指数幂的教学。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计算可得到 ,运用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得出 ,那么 表示什么意义呢?(一方面,学生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学生从情感上能接受 = 1 的结论). 教师接着提问:( 1 )一个细胞分裂 1 次变为 2 个,分裂 2 次变 4 个,分裂 3 次变为 8 个……,那么 1 个细胞没有分裂时为几个?

( 2 )观察数轴上表示 16 , 8 , 4 , 2 ,…的点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 3 )观察下列式子中“幂”与“指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案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建构可靠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发现学习资源、营造积极的思考氛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建立师生 “学习共同体”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同时不断丰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实现“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数学。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简答

主观测试题参考答案导语初中语文教学实

践与反思课程认识

1.怎样理解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对教师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回顾与思考。初中语文教师回顾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典型问题;在对典型问题的探究中,形成对语文教学的理性认识;在对语文教学理性认识的运用中,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和完善语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略)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在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发现现象,提出困惑,分析问题,探寻对策,改进教学,提高水平,实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联系实际略)

型?各种类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教学反思的类型做不同的划分。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想法、行动的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语文教师分析所发生的教学事件,并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及时、自动地对自己的想法、表现进行反思;通过“教学中的反思”,语文教师观察教学行为,理解教学行为与学生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前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语文教师用自己的认识,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联系实际略)

按反思的走向,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纵向反思。在语文教学的历史过程中,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不断地获取外界(特别是学生)的反馈意见,把反馈意见同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五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反思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郭沫若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然而新课改已过去十年,课改的阳光似乎并没有照进我校教育的现实。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薄弱,一直是悬在我校教育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我校一直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信息化发展,但始终未见大的成效。穷则变,变则通。一场教学变革自西方传来,它就是翻转课堂。我校根据区《学校发展论坛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在20##年相关工作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开始实践研究。本文即是围绕“翻转课堂”半年来的探索、实验研究和反思展开论述。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浅谈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关于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部 黄丽锋

作者:reck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72 更新时间:2011-7-19

摘要: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洋思教学模式,在许多学校中已纷纷被实施,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作者意在通过对洋思教学模式核心理念的把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政治学科特色,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对对洋思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反思,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洋思教学模式 政治教学 实践 教学 文化生活

一、理论篇——洋思教学模式理念生成及框架分析

众所周知,21世纪是教育改革的世纪。洋思中学在教学改革大潮中创新教学模式引领改革的浪潮。他们根据自己的校情,独创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核心的洋思教学模式。

洋思教学模式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其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洋思学生课堂特别紧张,课下很宽松。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

二、分析篇——结合我校政治教学实际对洋思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的洋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掌握学习理论的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洋思是掌握学习理论与洋思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洋思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国教学改革的新纪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纷纷向洋思中学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七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自今年三月份校本课程开课以来,已近一年,在校本课程的准备

和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收获,下面结合一年来校本课程教学的经历,谈谈这两方面的情况.: 校本课程在我校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完全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一、学生的兴趣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本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

1.调查需求

校本课程应当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完善学生的知

识体系.以地理这一学科来说,补充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便可以开发学生身边关于地理教学各个方面的校本课程,比如地方地里特色,影像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等等.其中最有条件开发,也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便是关于地方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通过对学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准备设置旅游、环境、灾害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旅游课。

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我又征询他们的具体意见,学生们普遍反映

愿意了解身边的旅游资源。

2.确定主题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地理学科组选择了“天津旅游资源”这一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 撰写制定计划,设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结构等。并为此开始搜集资料,编写教材。拍摄照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津沽畅游“作为地理校本课程的尝试出现在我们的校本课程教材中。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调查学生的所需,并且确认其对发展学校的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取材立足于当地,立足于现实,体现乡土地理与国家地理,世界地理的联系。 3.组织落实

内设开设的学段,学生数量及课时安排,主要是课程内容及课程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至少不应该是以教材为教材,教教材。一个主题的确定,只是确定了教学的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教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接受的过程。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着更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又有别于研究性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八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语文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

从教学实践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许多优势: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些以说明为主的文字中,仅仅用文字来描述,往往会使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如果适当配合一些直观可感的形象材料,则学生会对所说明的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入具体,也会对课文中文字表达的准确严密有更加深入的领会和感受。同时,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解决学时矛盾。应该说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最直观最有效的一个环节。一般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最多的是黑板和粉笔,其费时费力使所有语文老师头疼不已。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很好地帮老师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与课堂息息相关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还有,恰当利用信息网络,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扩大教师的眼界,增加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储备。现在的互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