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我们还是先从苏东坡的诗说起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人在山中,他的视野是有限的,而且由于所处地位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印象也会不同,而且只能是一个局部,难免片面。所以观察一个大的事物,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小范围内,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这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理论上说距离越远,视野就越广。站在紫禁城里看见的只能是目力所及的一个宫殿,跑到外面,则至少可以看见它的概貌,站在景山顶上就可以看到全貌。对历史也是一样的道理。保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就可以摆脱功利的羁绊。政治的束缚和视野的局限,从更广阔、深入、超脱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历史。

以前我们总是说,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人文社会科学有鲜明的阶级性。我认为这毫无道理。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它们本身所揭示的规律、反映的事实,是客观的、中性的,没有所谓的“阶级性”,这与自然科学并无二致。但对研究的结果如何评价、如何运用就免不了包含价值判断、政治色彩和个人功利了。所以说,历史研究完全可以没有阶级性,而历史运用则必然离不开使用者的立场和利益。如果这些就是阶级性的话,历史运用当然是有阶级性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以探求历史真相为己任的历史研究者而言,就不应该站在一个狭隘的立场上来看待历史。以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总是说我们中国人了解中国史、研究中国史,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自己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倍感自豪,如果只是运用历史,用历史为现实服务,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要做一个历史研究者,最关心的应当是历史事实的真相,而与研究者的国籍无关。否则,如果涉及国家的耻辱、民族的陋习,文化的劣性等,就不必研究、甚至一笔抹杀吗?即使是最敏感的问题,例如国家之间有争议的领土归属,历史事实也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无论哪一国的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一事实,如故意忽略或隐瞒某些事实,强调或夸大某些事实,以使自己一方在领土争端中处于有利地位,赢得外界道义上的支持等,但这早已不是历史研究,也不是历史学家的事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焉耆县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

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在起初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进行教学设计时总觉得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觉得不敢随意评说。后来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阅读教师用书上对这一框题的指导分析,也通过其他渠道补充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慢慢有了些思路。我认为在教学这一课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度的把握。中华文化可以说是深不可测,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对文化挖的多深。课标中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所以在拓展挖掘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过犹不及。

2、量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教学素材可以展示给学生。而且文化有丰富的图片等来展示和介绍,学生会有更形象直观的印象。但在展示中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只追求大量图片素材对学生视觉的冲击,那么本科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势必被冲淡。所以上课要展示的素材必须是教师经过再三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学思路的把握。本课的教学思路总的来说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这符合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事物的规律。从各种感性材料的体验分析中获得理性的归纳,逐渐形成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欲很强,课堂气氛热烈。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我觉得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和“听我讲故事”这两个环节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反思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反思

2008-11-16

很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都说20xx年是属于中国的。的确,无论是8月份的北京奥运,还是中国经济持续蓬勃繁荣,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都牵动着全球华人的心和国际瞩目焦点。 文化是打破国家和国家之间障碍的最好方式,是人们打开大门、建立沟通桥梁的最好方式。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强,近期大英博物馆就举行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由于参观的人太多,而不得不延续到午夜。

但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尤其年轻一代,却越来越西化。“麦当劳”、“星巴克”等食品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西化却在中国人的内心之中,中国人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和信条。

比如很多人把“利益高于一切”或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作真理。这些新的信条,从内心的潜意识里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很多人开始以无信仰为信仰,无追求为追求,无文化为文化。

在这个时代里,很多人过平安夜比过除夕夜更开心,过情人节比七夕节更浪漫。

在圣诞节时,大家的手机里都泛滥着圣诞祝福短信,超市里充斥着圣诞树圣诞老人等商品。

圣诞节是西方基督信徒的盛典,但在中国却使得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与西方接轨?

去年在上海,有的商家竟然在情人节推出188888元的套餐以及35000元的玫瑰。虽然问津者不多,但几百几千元的套餐还是让很多人雀跃,在攀比心理和赶潮流的因素之外,不能不说中国人对国外节日越来越热衷,而对自己传统的节日越来越淡漠。

于是有人说:中国已被西化,经济高速增长,文化急速消亡,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韩国涌现的儒家热,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韩国政府申请文化遗产,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也变相的让中国人增加了对传统的关注。可是,我们对祖宗的爱护,对文化的传承竟然需要别的国家去刺激,是该感谢韩国人还是该为自己感到羞愧?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属于”我们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

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

学 院: 阳明学院

课 程:文明对话与文化反思 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 班 级:2015级1班

姓 名:杨清安

20xx年12月14日

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

1

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

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

一、源流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各自辉煌徇烂的篇章,但就中西文化的文化源头的内核而言,中西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

虽然中国文化有着众多的渊源流派,如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隋唐时期的儒道佛并行。但中国文化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条所谓“以夏变夷”的路线发展下来的,各种异质文化在传入中国被同化,而这基本上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而这样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道”。此处的道并不只是道家的“道”,而是广义的“道”。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少见关于道的论述。如《论语》中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孟子也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道家就更不用说了,在道家的思想著作《道德经》开篇便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佛教不也说得道高僧吗。儒道佛的道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道”都是一种不可言明的超自然的客观存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威慑人的一种抽象力量。所以中国的古代知识分子无不都是追求“道”的,是不断向前追寻的,是在以无求有。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而在公元之交,西方开始出现了基督教文化,之后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脉。而发展到最后,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都离不开一个“罪”。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违反了契约,上帝降罪于他们。所以在西方文化中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这个就是所谓的“原罪”。所以西方文化宣扬的是赎罪,这是在为已有的事物而活着,是在以有求无,而这与中国的以无求有正好相反。

…… …… 余下全文

篇五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毕业设计(论文)

业: 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作 者: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4 年 06 月 01 日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领导人利用其个性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重新整合。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都有其利与弊。其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注重噱头和形式、忽略内涵个性混同于企业精神、脱离企业管理混同为传统文化,用于企业管理。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以致用,中国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正确地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文化; 误区; 思考

I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enterprise leaders to use their personal values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taff, culture management model will be the way the value identity and behavior of all employees into value system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of unit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r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y on organizational cultural values, business philosophy, management process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Any kind of management mode has its applicable conditions,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its effectiveness can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matching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 culture, therefore, must correctly treat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t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ange, combined with the China modernization,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enterprise cultu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 culture must be based on the China cultural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our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but also to learn from foreign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the research of corporate culture, building Chinese socialist enterprise cultur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Chinese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mainly focus on gimmicks and form, ignoring the connotation with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hinese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enterprise must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research,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学反思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学反思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于前面讲解的各种古代文明的补充和升华,主要从各个文明在不断冲撞的过程中对于文明所造成的毁坏以及文明的融合。而这种冲撞的具体表现就是战争。

本课时从两场战役来体现文明之间的冲撞,希波战争以及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部分教材既提到了希腊反侵略的英勇和正义性,又在这一部分内容结尾加入了波斯帝国同意货币和修驿道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在亚历山大东征部分既说明了真正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又说明了东征使得希腊文化的传播。

两次战争其实是从战争传播文化的两个方面来分别介绍,希波战争以及波斯政策是讲统治区里不同文化的融合,而亚历山大东征侧重的是文明在战争中得到了传播,因此教师在讲解时需要不同侧重。

本课时在本单元中是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来向学生讲解文明融合的过程和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接下来的科技成就和宗教有很大帮助,

初二学生此前学习过了中国古代史,对于文明传播,文化交流等词有着一定的理解,对于战争的破坏性和战争在客观上对于文明传播和融合的积极意义有朦胧或者初步的概念。

学生对于希波战争相关史实有一定的认识,对于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了不少信息,对于波斯帝国的对内措施可能没有太多了解。

…… …… 余下全文

篇七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及反思

第五课 第一节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注重实践的能力。

三。手段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通过欣赏、阅读、思考课件内容,结合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掌握较丰 富的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难点: 深入实践,传承美德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案,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

2.学生:(1)课前收集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资料,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收集带有哲理的谚语、格言;

(3)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新课,了解中国文化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一 学生: 看图片,听音乐

教师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 第五课 第一节,《灿烂的中

华文化》。提到中华文化,你知道它是谁创造的吗?

生答: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产生的

活动二: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

教师:对,你们回答得很好。

(播幻灯片二,20xx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

那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吧,它曾

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又一个绝好的契机。 其实,早

在20xx年,我国的上海就通过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成

功地申请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播幻灯片三,20xx年上海世博会申办)

教师:是呀,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我们的文化要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20xx年的5月,是我们又一个展示自我的日子,我们满怀期待,积极筹备,一定要把中华文化传向世界。让我们一起一起来加油吧!

…… …… 余下全文

篇八 :“韩剧热”现象给中国带来的文化反思

“韩剧热”现象给中国带来的文化反思

“初雪,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想必大家对这句出自SBS水木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经典对白都耳熟能详。《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首播时曾创下15.6%,为20xx年迷你剧最高收视率,并迅速风靡全亚洲,仅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就超过了30亿,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不仅在20xx年全国“两会”受到关注,还登上了美国《华盛顿邮报》头版和《华尔街日报》首页。

时隔一年,韩国SBS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匹诺曹》又刮起了新的一股韩流旋风。女主角崔仁荷患有一种“匹诺曹症候群”的怪病,若是撒谎,自律神经层就会发生异常,出现打嗝的症状。如此玄妙的症状,结合故事以记者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为背景,讲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跌宕新颖的故事情节令观众们耳目一新。剧中超高的“颜值”,引得无数姑娘沉迷其中。20xx年1月15日,《匹诺曹》落下了帷幕,并以韩国全国收视率13.3%的成绩终映。该剧以单集28万美元的价格向中国的土豆网出售了版权,是《来自星星的你》单集价35000美元的八倍,成为向中国出售的最高价韩剧。 韩剧究竟有多热

韩剧的风靡并不是猛然出现或悄然开始的,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大众文化开始升温,一路风行东亚,跨世纪而至今不减其热力,流速与流量也相当壮观,人们称其为“韩流”。而韩剧不仅是创造这股流势的支柱,更是将韩流推广蔓延的核心体。

19xx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中国荧屏。而韩剧热的掀起则要追溯于20xx年《蓝色生死恋》的播出。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大陆观众最初通过凤凰卫视和音像店接触大量韩剧偶像剧,由此第一波来自民间的“韩剧热”形成,这也成为了一种都市时尚。近些年,中央八套《海外剧场》引进一批批家族生活类电视剧,制造了又一起“韩剧热”,如《人鱼小姐》《家门的荣光》等不少脍炙人口的精彩电视剧,占据每天下午的“肥皂档”和晚上22时以后的“失眠档”,且观众群体从年轻一代向中老年龄段扩散。不少电视台更是纷纷效仿,使“韩剧热”这一词汇出现在各大网页论坛贴吧,以及高校的讲座讨论会。20xx年,中国引进韩剧67部,20xx年上升到107部,20xx年据估计超过150部。这期间,几乎所有省台都播放过韩剧。20xx年,央视电视剧频道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排名前十的引进剧中,韩剧便占了七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