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江门五邑地区是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虽不及一些历史名城那般气势恢宏、人杰地灵,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也足够使这个城市散发出不一样的独特的魅力了,如开平碉楼、崖门炮台、新会的小鸟天堂等,不同的名胜和古迹,彷佛在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在来江门上大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却并未好好体验过这些。这次借着近代史写论文的机会,我来到了位于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了实地的参观调查,对这位近代史的著名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经过一个小时的公车路程,我来到了位于凤山脚下的村庄,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下了车按照指示牌直走,不多久就来到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门前,砌上红砖的墙顶上就有一个黑色的牌匾,上面刻着金色的漆字——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穿过纪念馆的大门是一个摆放特色纪念品和梁启超家族相关书籍的地方的大厅,里面还有一个小放映室,在不知疲倦地给游人播放着关于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过了这个大厅,才来到了真正的纪念馆,这是一个分为两部分的建筑群,左边砖瓦木结构,岭南民居建筑样式的毗连的几间青灰色房屋就是梁启超的故居,右边是一栋白色西洋式的两层小楼,是由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晚清岭南侨乡的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的风格,即梁启超纪念馆。在故居和纪念馆之间有一个场院,中间伫立着梁启超先生的铜像,铜像后是一条爬满了禾雀花的长廊,连接着故居和纪念馆这两个建筑,可惜不是花期,没看到禾雀花盛开的美景。铜像后面远处的凤山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凌云塔(熊子塔)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历史风云的沧桑变幻。

故居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青砖土瓦平房,由居室、长廊和怡堂书室组成。一进门右边就是厨房,旁边有阶梯通往阁亭,据说可以远眺崖海风光,但前面挂了个止步的牌子,便只好作罢。然后是饭厅和会客厅,会客厅的正堂上是一对民国青天大花瓶,这是厅堂摆设的习俗,墙上挂着金木雕彩瓷画的八仙图。会客厅的左边是北耳房,是梁启超父母的卧房,右边是南耳房,是梁启超休息的地方。两间卧房里都还摆放着古老的床具、梳妆台、衣柜等家具,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时空中。穿过居室经过一个回廊,右转,就来到了怡堂书室。怡堂书室是梁启超诞生和少年启蒙读书的地方,也是梁启超父亲教书的地方。沉重的木门和古老却精致的窗雕彷佛在解说着一位伟人的心路历程,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沧桑与辉煌。

…… …… 余下全文

篇二 :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游梁启超纪念馆

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0##第二学期

       班级  数学111

姓名  刘金铭

学号  110015


瞻仰伟人风采寻先辈足迹

                         ——参观梁启超纪念馆

1.    梁启超纪念馆简介

2007814102717298梁启超天津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坐落于河北区民族路上。故居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饮冰室”为浅灰色二层小楼,建于 1924年。正是这两幢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民居,将这位文化巨擘与津沽大地连在了一起。

梁启超饮冰书斋.jpg今天的梁启超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安静地守在游人如织的海河之畔,院落中央矗立着梁启超手握书卷、低颌沉思的坐像。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副馆长崔立文告诉记者,这座依托梁启超天津故居和书斋“饮冰室”原址建造的纪念馆,自20##年向社会开放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

“梁家人称故居为‘老楼’,称‘饮冰室’书斋为‘新楼’。两楼建筑面积共计2000多平方米。” 崔立文说,自1915年举家迁居于此,至1929年病逝,梁启超在此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4年时光。

123.jpg“老楼” 现辟为展室,展览主题为“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从少年苦读、戊戌变法到鼓吹君主立宪、反袁护国、文化巨擘、寓居津门六方面介绍了梁启超的传奇一生;书斋“饮冰室”则通过百余件家具、用品还原了梁启超当年工作、生活的场景,其中最为抢眼的是四壁落地大书柜中摆放着的3470多种、4万余册藏书。

“‘饮冰’二字,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梁启超用此表达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焦灼。”据崔立文介绍,梁启超在此完成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及《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等一批学术巨著。

…… …… 余下全文

篇三 :《梁启超传》读后感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现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围绕第三届读书节展开一些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向读者推荐一系列书籍,不过无奈的是,其中大部分书籍,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几本,早已被借出,最后侥幸的发现,解玺璋编写的《梁启超传》,图书馆中尚存有样品书,有光梁启超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维新变法中,提到一点而已。于是便怀着对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后的行踪的好奇,便借阅这本《梁启超传》了,谁知一睹之后,便爱不释手,只欲读完方休。

解玺璋的这本《梁启超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历来诸多传记有着极大的不同,正如刘再复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如此构筑传记,便是以‘人’为中心,相应地,便是历史以‘人’为主轴,从而主客兼宜,脉略清晰,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既是一本梁启超传记,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梁启超传记,也是一群近代中国历史性人物的综合传记。读罢,方知梁启超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曾因为维新运动的失败而终止,反而其影响贯穿整个近代中国史。这是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不曾也无法看到的。感谢解玺璋这本《梁启超传》,带领我们走进梁启超,并对梁启超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就个人观点而言,解玺璋尽管在极力客观的向读者们介绍梁启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为梁启超辩解的文字,大概是因为解玺璋对梁启超始终怀着敬佩的情愫所导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时间,终于将《梁启超传》上下卷给读完,纵观梁启超生平,个人认为,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开启民智,然而其本身却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为),以至于在政治立场上,几番变动,尽管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思索与分析,但是终将因为自身的对人的了解对人性的分析不够,导致几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与失败,梁启超对于学术而言,或许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几乎是惨败的,而且败得彻底,但是他对于中国近现代,国家的发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是近代国民思想解放启蒙的先驱。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对于政治立场,具有极强的的妥协性,总是期望于当权者,能够舍弃自身的利益,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岂不可笑。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术研究和写作的地方。楼内居室九间,均恢复了当年的场景。一进门是大过厅,左边墙上挂着一米高的蔡锷画像。再进去是书房和客厅。书房里摆满了书柜,客厅里陈列着菲律宾客人赠送给梁启超的蜥蜴标本以及鸵鸟蛋等复制品。二楼是梁启超的卧室、餐厅等。

据介绍,梁启超纪念馆里一百多件家具都是按当年的陈设原汁原味复制的,并根据梁启超后代反复回忆进行布置的,力求贴近当年原貌。纪念馆大院中央竖立着一尊梁启超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由原籍新会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敦厚父子设计,铜像栩栩如生,再现了梁启超年青时朝气蓬勃的风采。

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占地2500平方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饮冰指主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改革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19xx年在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归过后,于19xx年定居天津,20xx年10月在梁启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由两部分组成

展览设在“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图、文、物并貌,内容丰富。

复原书斋“饮冰室”“饮冰室”为两层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一楼为梁启超工作区。书房为主题。二楼是梁启超生活区。室内陈设中西相兼,融华夏书香与西洋气魄为一体。这是梁启超最后两年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辛稼轩年谱》(未完)等著名文章的诞生地。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 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

20xx年5月1日上午,天津市旅游局、区旅游局联合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院内举办授牌仪式,授予天津粱启超纪念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牌。市旅游局局长佘清文、副局长金铁林,区领导薛新立,孙晓军、王立、于连会、郑全喜出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三元里抗英纪念馆观后感

观三元里抗英纪念馆有感

也许天气的明朗,心情的愉悦,我和同学们突发兴致地想去三元里游玩,见一见那个历史与文化浓厚的地方。于是带着一颗玩心,我们来到了三元里。

整个上午我们都在行走,穿过了无数的小街小巷,心情也是的万分激动。午后,喧嚣的街道沉静了不少,柔和的阳光,祥和的居民,营造一片安详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若有所思地来到了三元里纪念公园,激动的心此时安静了不少,甚有些异常的宁静,步伐沉重而谨慎的迈开。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环境优雅,一进门便可以看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为了永远缅怀英烈们的英雄业绩和伟大的反帝斗争史迹,解放以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在三元里村西门楼的山冈上,建起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建成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公园中心高处耸立着高约10米的英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广州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958年11月,三元古庙这座当年义勇抗英盟誓的古建筑物被辟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1985年,纪念碑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州市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午后的静谧,看着庄严的纪念碑,缅怀着革命先烈,思绪不经意间回想起了那段英勇的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的历史。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访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文字收功神州革命 生平自许中国新民

——访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他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与康有为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还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他就是——梁启超。 为了亲身感受大师遗风,瞻仰文化旧物,20xx年6月4日,我们来到天津,参观了梁启超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天津意式风情区——公元20世纪初的天津,曾经有8个国家在此设立了租界。洋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供自己办公和居住。其中意大利的租界的地点就位于现在北安桥和天津火车站之间。这里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情,是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穿越风情独特、旅者密集的意式风情区,我们走迚了一片僻静的地域。这里坐落着一座座风格相似但气质各异的小别墅,或宏伟,或神秘,或沉静……默默讲述着一段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历史。有趣的是,即使路名,也不甘于平庸——在路牌上,我们看到“迚步道”的路名,上面指示着“民主路”、“胜利路”和“民生路”,它们预示来者:此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找到了民族路44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端庄肃静的建筑——灰白色的洋楼沉静典雅,楼宇间点缀着几棵绿树,恰到好处地装点着纪念馆的清寂幽然,一如大师深邃幽进的睿智气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敀人已逝,风骨犹存。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迚了纪念馆的大门。纪念馆由梁启超敀居和饮冰室两部分构成,正中间则是一座雕塑:任公目光睿智深沉,凝望来者;心中思考着民族之命运,中国之前途。走迚敀居,我们回顾了梁启超年轻时的经历:他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同样在这里出生的还有孙中山、康有为。展室里陈列着陈旧泛黄的书卷——他5岁开始学习儒学,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是难得的神童;此后他拜康有为为师,在万木草堂学习,为时5年的学习为他以后的政治和学术生活奠定了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20xx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百年前,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的勇士们。

20xx年秋天参加党日活动,连下了几日的雨,天公作美,雨停了,我们有幸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即俗称的红楼。

下车之后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立在我们面前。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 登记取票后,我们先找到了入口,通过安检,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 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

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展厅主题为“晚晴中国”。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我们的身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开银行、办工厂、设教堂,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列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偌大的中国被瓜分。大清王朝已垂暮,丧权辱国,日盛一日,社会动荡,民生维艰。再往里走,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任务都有蜡像做成,栩栩如生。列强们在谈判桌的一端,趾高气昂。满清政府的官员在谈判桌的另一头,对中国即将被瓜分的现实无能为力。整幅蜡像画面高度还原了当年谈判现场的情况。在一旁的展览墙上还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况。再往前走,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介绍。有一首谭嗣同的诗刻在了墙上。那是他的“有感”。他写于1896年的。后一句中他悲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让我们穿越了百年,感受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的迷惘与悲叹。而甲午一战更是让中国人颜面尽丧。堂堂泱泱大中华,竟被我们一直以来看不起的东海近邻,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击得节节败退。中华就此彻底沉沦。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参观抗联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联纪念馆有感

十一国庆期间,带着孩子参观了位于本溪县小市镇的东北抗联纪念馆。虽然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但是看着一幅幅复原的场景,读着历史介绍,让人感慨颇多,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八十年前,在这白山黑水间生活着这样一群勇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想个人名利,他们奋斗终生,为了脚下这片深爱的黑土地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只求了却生前天下事,不图最终身后名。他们中有很多人连名字都未来得及留下便离开了世界,不过没关系,他们有着同一个震惊寰宇的名字:东北抗联。 皑皑白雪路,森森林木间,那里留下了他们奋战的足迹,也留下了日寇的铁蹄对我东北人民蹂躏的屈辱历史。东北抗联的先烈们穿着单衣,饿着肚子,经受着严寒的考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落后的武器停不了收复国土的决心;不足的弹药挡不住还我河山的气魄。

纪念馆内,一件件历史文物安静的躺在那里,而我却依稀听到了那个年代的金戈铁马,杨靖宇、赵尚志?看到先烈们牺牲的方式,催人泪下!不过他们依然保存了民族气节,没有向举起的屠刀卑躬;也没有向也没有向扬起的鞭子屈膝,所有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令我们深思,作为如今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光荣的传统。

我们不应记住以往的仇恨,但我们必须牢记过去的屈辱,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纪念馆内的每一幅照片都会牢记心内,每一件文物都会铭记胸中,东北整整沦陷了十四年,这黑暗的十四年

虽不堪回首,但我们却也应该常常回首,去回忆,去深思,然后去努力?

时光荏苒,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可是我们依然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才能无患。过去的种种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如何才不会落后?梁启超云:“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如何让我们的国家富强,尽在我青年人所为。多用心去思考未来,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多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这样才能不让先烈们的鲜血白流,才能不让自己和国家迷失前进的方向。

芦一萌家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