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我知道了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接收前任的经验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结论;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一个点金的金手指;一个人要想写下无悔的青春,要想写出瑰丽的诗篇,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居里夫人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总要工作。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

冷淡,所以,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 感恩。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 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的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周六的上午,我和孩子一同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在这个讲座中,于丹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有趣而寓意深刻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于丹教授讲到孝。她讲述了一个《男孩与苹果树》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大树和男孩的关系多像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呀!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我们又给了父母什么呢?“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作为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的含义,何况我们呢? 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 感恩。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 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同时也应对其他的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看了这个讲座,让我知道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当我们用感恩的心去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也这般蓝,树也这般绿,生命是这般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400字

于丹老师《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一: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听了于丹教授的关于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日后成功奠定基础的过程。

如于丹教授所言,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们并不懂得感恩,他们一方面从父母那里不断的索取着种种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方面又抱怨着父母忽略着父母的感受。听着一个个子女不孝不懂感恩的事例,我们在愤怒的同时,也为这现实感到恐慌。孝敬父母,原本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美德,是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而现在却被人们屡屡无视,甚至是视之草履。

在我的班里,有四十九名学生,这其中不乏学习佼佼者。然而,真的懂得体谅父母难处,真正能为父母分忧的又有几个?难道说,对孩子们提出孝敬父母、体谅父母是一种苛责吗?这要求过分吗?不是,是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所以才会造成孩子们对父母百般依赖,百般索求成为理所当然了,而子女对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而变得有些要求过高。

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维护,也是对学生良好没得一种塑造。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的感恩教育应该落实到实处。感恩教育,不只是一堂主题班会那样简单,不是办一期手抄报写一篇作文那样容易,感恩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的阶段。感恩教育应该是真的入学生之耳,润学生之心。

我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多利用我们的教育资源,或者学校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一些亲子的互动,让学生的感恩之心慢慢培养起来,让感恩教育的花都开得更加鲜艳,让感恩教育的果实长得丰硕累累。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于丹教授《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们和孩子一起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

一、 孩子的感受:

今天和孩子一起看完这期节目后,问孩子:“莹莹以后也要做一个懂得孝顺、孝敬、自尊、

自强、自立、有爱心的懂事好孩子好吗?”。孩子用了一种很认真的眼神,看着我们回答:“好,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看着孩子这认真的眼神,听着孩子回答的这个“好”让我们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起点!

二、家长的感受: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

力,令我们受益匪浅,并更加深入提升了我们自身的品质与修养!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一种内在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感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在人生的海洋里!

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让

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感恩教育讲座》的视频后,我和孩子学会了很多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足。

孩子说以后要学会关心别人、孝顺长辈、乐于助人,不但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学着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要懂得感恩。

我也体会到很多,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限于书本上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多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要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奋勇自强。也要改掉自己对孩子的不忍心和不放心,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各类人群和大自然,开阔她的眼界,达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晨在老师您的推荐下,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那针是一场不可错过的非常棒的讲座,看过之后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专题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

现在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在全家人满满的爱与期待中成长的,就如温室中的花朵,蜜罐中的糖。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怕孩子吃苦,受委屈,凡事都是宁可自己累点,苦点,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最好的。我们为他遮风挡雨,为他搭建最大,最温暖,最明亮,最奢华的温室,却忘记了不接触阳光和风雨的小树怎么能健康而茁壮的成长?是啊!我们往往都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忽视了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忘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重视孩子的智商,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情商的教育。这无疑是错误的,失败的。所以现在有些孩子成为了娇公主,傲王子。总是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高分低能,无爱心,无同情心,欺凌弱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抗挫折能力弱,不自信等等问题。这是孩子们情感缺失的表现,也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不足与错误的体现。

好在孩子们现在还小,就如小树刚刚才抽枝、发芽,正是孩子情感培养与完善的好时机。所以教育方式错误的家长们也不用那么着急、懊悔,一切都还来的及,孩子以后的成长情况,就看我们给予他怎样的雨露,所以家长们,让孩子们从我们给他们构建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吧。让他们在阳光下、风雨中,茁壮、健康的成长。一切就从感恩开始!

在我们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觉得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家长的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得生命的给予和接受都是应该是相同的。一点点挫折和困难就打退堂鼓,更可怕的是丧失了面对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学会了用回避和打岔来掩盖事实的真相,缺乏勇敢的承担。要让孩子知道承认失败并不是一件丢人的、可耻的事情,反而勇于承认并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