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

1, 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

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 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 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 …… 余下全文

篇二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基于对埃德蒙·N·培根的《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和实例分析

我希望能消除一个如此广为流传而未加批判的概念,即:城市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它超乎人的意志的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坚决主张人类意志现在能够有效地施加在我们的城市设计之上,以为内城市所采取的形式将使我们文明的最高抱负的确切表现。

——培根

KEY WORDS

运动 感知 色彩 城市肌理 建筑形态

引言

受沙里宁老师的影响,培根先生继承并发展了沙里宁老师的思想体系,强调城市的有机性——任何“体型”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都要讲求体型秩序。不得不说,我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却匮乏地可怜。经验不足,增加了解读的难度。《城市设计》的前四章,主要是理论基础;在之后的二十章节中,培根先生大篇幅地分析了不少世界名城的城市设计。我在阅读时,将理论和实例穿插式阅读,来缓和理论部分略晦涩所带来的迷茫。

培根先生通过观察、归纳和分析城市中运动的人对空间和实体感知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他认为“建筑成为强加进环境中的许多变化无常的体型”,这就意味着建筑本身是非自然属性物质,建筑是对无边空间的“框定”,是为人类运用意图为提供他们运动的理想空间而塑造的。那是否意味着建筑是独立于大环境外的孤独的存在?

培根先生认为,“设计的过程即清晰地表现一个无定界空间中的某一部分。”没有空间,就没有建筑。空间的表现是通过各种运动去表现的,这种运动应当是包括自然环境的变幻、人的行为……培根先生在书中更强调了人的行进,空间是静态的,它的表现只能通过运动去感受。

点动成线,线动成体,那么体动为何?如果“体”是建筑单体,则“体”按照一定标准和规则在无限空间中运动产生的空间序列,和 “体”随心所欲的生成,脱离运动系统而任意地布置,结果是不一样的。城市作为一个远大于建筑尺度的存在,不能简单地用小尺度成群的概念就能解决。我也认为,城市必须是被设计的,城市在认知形式上,可以概括为空间和实体的相互作用力。城市形态是各种因素的互相接入,而人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理力和心理力的平衡性运动,以获得心理体验上的稳定感。对静态的城市形态作出动态的解读,同时形成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新的城市形态设计实践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城市设计与人读后感

《城市设计与人》读后感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 城市设计是城市风貌塑造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根本。人们对其所居住场所产生的由衷自豪感是优秀城市设计的一个标志。

走过许许多多深藏于群山峻岭中的村寨,在那里,我深感没有人设计的公共空间原来也是那样的迷人,那是根植于当地人民心底的空间。平日里年轻人在那里吹芦笙,姑娘们在那里学绣花,乡亲们在那里谈古论今,每逢佳节,那里更是热闹,跳芦笙舞,看侗戏,唱大歌,其实,他们拥有的只是一块我们眼中不起眼的坝子。这里的人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不禁让我感叹:没有人设计的公共空间里,流露出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的体验,在场所中体验着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也去过北京,上海等,不可否认,这些大城市也有许多公共空间,有大面积的绿化广场,有开阔气派的开放空间,有六车道的景观大道。然而,在打造城市景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合之音。宏伟,空旷,国际化,欧式雕塑,柱式,那样的空间失去了特色,那样的空间是为我们设计的吗?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不是为君主设计的,也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男人们、女人们、儿童们、老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的。我们需要人性的空间。

雷姆?库哈斯在《普通的城市》一书中也提出了对城市的虚无化的观点:不要特色,不要历史,不要规划,不要中心。在库哈斯看来,我

们精心设计、规划的城市空间今天看来仍是一片混乱,还不如让其自然生长,去营造一种随意建设、用旧了就放弃了的普通城市。的确,库哈斯的这种对城市所持的虚无化看法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创造特色,但是往往却不自觉的创造了大量“库哈斯式”的普通城市空间。但是,既然有了我们的存在,我们就一定要为这个城市做一点什么。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想:我们的城市空间就不会为了它的设计而哭泣。我们不是要为人创造一个空间,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他们已存在的空间锦上添花,而不是留下遗憾。

…… …… 余下全文

篇四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城市设计》读后感

初拿到《城市设计》这本书时,我粗略浏览了一遍,本书图文并茂,为理解与汲取养分铺平道路。埃德蒙·培根先生也以其在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看了封皮的第一眼,我就被它的外表所吸引。几个简单的符号竟然能将本书的意图表现的清晰可见,城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我们人类大脑中所具备的知识,对一个区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规划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工作,居住,休憩,交通的需要。作者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背后的各种设计力——思维模式以及赖以产生的有力的,传递感觉的意象,以及激励他们付诸行动的力。它意在帮助我们青年人在他们的条件下激发我们的想象,并运用于我们的现实中。费城成功的规划经验告诉我们,使规划得以实施的原因在于使规划方案接纳的成分早已被接入规划中,规划设计过程与规划实施过程是视为一体的。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共分为二十五个部分来叙述的,其中又可分为思想,构思,设计,理论运用于实践,成功的设计等五部分来叙述。作者在叙述的同时,并不是空空的,范范的描述,而是通过具体的图例,设计草图来去进行阐述,使我们这些对设计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

在“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中,作者在阐述“空间与形式”时,我们知道建筑形式是体量与空间之间的接触点,这两个要素之间在哲学上相互关系不清楚的地方,建筑形式也不会明晰。通过限定体量和空间之间的连接点,建筑师正在对人类和宇宙的相互关系作出说明。这段话如果单纯的理解,可能很难,而作者则通过画出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典型的古代建筑——飞檐屋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金字塔作为地球上出现的支配性体量形式的完美表现而存在,它是不变的绝对的一个说明,而中国建筑则是与此相反,是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状态而不是支

配自然地有力表现,屋顶的凹形表现人的恭谦,表现建筑对于宇宙空间的接受,这些屋顶优雅地接受宇宙空间,并成为庭院建筑构图中的核心,这种表述方法很好,既有深奥难懂的理论,又有通俗易懂的图案。

…… …… 余下全文

篇五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后感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后感

时间: 2011-03-01 /

作者:c.亚历山大 h.纳斯

《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xx年所做的关于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创建城市整体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解决。而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形式。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感的城市”。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

的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乎都忙于解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wholes”。

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

1. 渐进的发展。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一种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

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经营某项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六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第四章 城市设计的编制

一、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虽然城市设计内容涉及从城市整体到城市局部小范围的空间环境,任务目标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可以从编制与研究两种角度出发。

(1)从编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与城市规划编织层次相协调,常以规划任务委托形式出现,以求城市设计将城市规划目标具体化,将规划目标与措施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上体现出来,最终又可将城市设计主要成果纳入到规划文件中,在不停层次规划内容中反映出城市设计成果。

(2)从研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则注重城市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特点问题。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只从宏观社会经济上研讨是不够的,对城市而言,在特定的物质空间中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各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其直观与可能性是寻求可行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途径,常常以研究任务形式委托出现。城市设计可作为独立的规划成果,对城市发展的特定问题与区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物质空间与规划管理方案。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研究工具,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工作相结合,为城市寻找更为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城市设计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成果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发展中发展目标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以发展目标为依据,来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

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成片新开发地区或对城市十分重要并面积较大的地区,常常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适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与新的增长动力的城市设计发难,方案针对项目发展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潜在的实施内容提出物质形态层面的解决方案与相应的发展策略。

…… …… 余下全文

篇七 :“城市设计”读书随想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姓名:周旭明

学号:200917020111 指导老师:王皓钰 最近有幸拜读了[美]培根 埃德蒙·N·培根得著作《城市设计》。在本书中,作者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他生动地阐明往昔伟大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能够影响后继的发展,并代代相传延续下去。培根还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历史背景,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恐怕就要属同时运动诸系统了——即步行与车行交通、公共与私人交通的路径。培根以此作为支配性的组织力而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他也像对待建筑实体那样,同样强调在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讨论空间、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以鹿特丹、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实例说明城市中心应当而且能够成为人们乐于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所在。 本书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培根的城市规划思想阐述;几个时期的经典城市设计的介绍;思想付诸行动的几个城市介绍;展望未来和总结。本书第一个部分思想的阐述,比较抽象难懂,我重点看了这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四节,城市作为一种用意愿行动;空间意识作为一种感受;设计的性质;感知自我的方式。

1、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作者认为“建造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城市的形式,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文明程度的标志。这种形式是由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所作的决定的多样性来

确定的”。作者的出发点就是“对这些决定相互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能为我们去见者当今决出的城市提供必要的洞察力。”作者的目的“是要剖析过去所出现的这些决定的性质、背景、互相联系的方式及将其结合后所产生的观念,并考察这些决定所带来的逐渐演变的城市形式。”作者还希望能消除一个广泛流传而未加批判的概念,即:城市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他超乎人的意愿控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作者“坚决主张人类的意愿现在能够有效地施加在我们的城市之上,因而城市所采取的形式将是我们文明的最高抱负饿真切表现"。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未来是我们创造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现代城市设计读书笔记(一)

哈默比湖城—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杰出范例

作为世界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为均衡、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典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在世界的前沿。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以南,环绕哈默比湖,一座新鲜的生态之城正在建设之中,这就是使瑞典在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中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著名案例—哈默比湖城。

哈默比湖城曾经是码头和工业用地,开发哈默比湖城的想法在斯德哥尔摩申办20xx年奥运会的时候获得强有力的支持。由此开始,一个全新的结合了强烈环保理念的混合型居住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哈默比湖城为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发展增添了一个新的年轮。一方面它与老城的都市肌理紧密交织,另一方面则体现出更为开敞和流畅的当代都市特质。老城的街道与街区尺度、建筑高度与密度以及混合的城市功能与开敞的湖面景观、公园和阳光融为一体。

哈默比湖城在很多年内都将是斯德哥尔摩最大的城市开发项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内城的自然延伸对于整理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建筑有很大的帮助。在规划后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机遇,如何在一个城市中心又是滨水的地带进行后续开发,又如何将一个老工业区和港区转变成一个现代都市环境保护区。这是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以前向郊区扩张的外向型建设转变成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内向型建设,将老工业区的高压输电线下地,利用地面用地进行改造建设。

在哈默比湖城项目中存在着一个由政府驱动、享誉国际的生态环境规划。在其规划和实施阶段针对环境问题都有自己一整套环境规划程序。哈默比湖城建有自己的生态循环处理系统来观察和管理物质能量流,其主要理念就是在本地区建立循环经济,将流出本地区以外的环境问题最小化。哈默比湖城采用的生态解决方案主要包括:①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将棕色地带重新开发成美丽诱人的居住区,建设风景优美的公园和绿色开敞区;②能源: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气和余热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③水:生产尽可能洁净,使用尽可能高效,采用新技术用于节水和污水处理;④垃圾: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⑤交通运输:快速公共交通,小汽车合用,自行车专用道,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⑥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尽量采用干作业、低噪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