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毕业后的所见所感。他在其中写出了自己的经历,面对工作、生活甚至是生病时的坚强态度,但更多的是在面对中国当时经历的各种事情时的人生态度。他不仅对自己提出了要求,也对中国的我们中的每一员提出了建议。虽然写的不是我的经历,虽然有些事情很大甚至已经过去,离我已经很远。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这个刚刚进入社会的职员学习。其中的几句话,很适合我现在的境况。

初入职场:“不要急。”“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开始。”送给自己。不要急,这是书里面一位部长给即将上任的另一位部长说的,同时,我的组长也对我说过。她知道我自己的专业情况,所以总会告诉我,做事慢慢来,不会的及时问。不要急着问为什么没有我的用武之地。其实,命运和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一件小事开始的。要放平心态,慢慢来,积极准备,机遇总会到来。这是对初入社会的我的一种告诫与激励。

面对困难、对手:“别人想要打倒你,但自己却要努力地站住。”初出茅庐,步入社会。不会再有父母为自己铺路,不会再有老师告诉你该怎么走,前面的路,一切未知,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在面前。困难其实就像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对手也是一样的,资源是一定的,你得到的都是别人错过的。所以,在别人想要打倒你的时候,更要努力地站住,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领土,让自己越来越强。

职场精神:“新的世纪中,人才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他回答:合作精神”在彭总的讲话中,也提到了强化四个意识,促进一个转变。其中的四个意识就提到了团队意识。是的,很赞同这句话,现在的社会不是单枪匹马世界的时候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团队。一个团队有很多人,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能多种多样,我们要共进退。要知道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团队的优秀,但是一个团队的优秀应该是很多优秀人的汇总 。作为业务核算岗中的一员,我们的团队可以说很大,以目前的业务量来说绰绰有余,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单据量的提高,而应该是质的飞跃,以及团队成员的做单速度与质量的平均提高。作为新加入团队的一员。我们的思想还很活跃,不僵硬,不拘泥,有利于对于团队的建设和业务上的审核细则和规定提出独到的见解,我们要发挥我们的长处,为团队服务。

…… …… 余下全文

篇二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虽然我不是很了解白岩松,但是我看他平时主持的一些节目的话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比较有自己思考的人,不仅是作为一个主持人也好,记者也好,我觉得他的书值得一看,于是就买了这本痛并快乐着。书名就起得很有深意,这是一本十年前写的书,这也很符合当时的时代北京,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的阵痛时期,作为一个新闻人,白岩松也作为一个见证者和经历者亲历了那些事情。

其实白岩松最近又出了一本书叫幸福了吗,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为什么去买一本过期的书而不去买一本最新的。我觉得现在写的大多都是时事,这些我们都正在经历,我们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必太多参考别人的意见。而这本书里写的是白岩松八几年毕业到99年之间的事情,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空白,我们需要去弥补对这段时间中国社会的认知,所以我买了这本书。

然后就是我觉得白岩松在这本书里写的自己的经历对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启示。讲一段白岩松毕业的时候的一段经历,那个时候好像分配制度就改革了,这是社会的阵痛,作为大学生,他们毕业前实习的单位不再是一定是将来留下来的单位了。毕业之前,他一直在国际台实习,每天五点起床坐公交去上班,过了一个月,人家说打算要他了,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单位变卦,说不缺人手了,于是他又陷入了迷茫。一个月当牛做马啊,后来他去了报社,当了四年的编辑。这或许与他记者的职业梦想有些遥远,可他还是用心去做了,白岩松说实话,长得不算帅,发音也不是特别标准的那种,不是科班出身,可是现在却是中央电视台的王牌主持人,这是为什么呢,他自己解释说,没有四年多编辑的积累,他的语言就没有现在这么有深度,也正是这四年的编辑生涯让他在后来电视台的机会到来的时候他能够牢牢抓住。其实有些时候用心去追求的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得到,在一个自己不太适合的岗位上也一定能有收获,当有一天机会真的摆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才能抓住它。我觉得他书中所写的一些经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帮助,因为他过去所经历的正是我们未来所要经历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痛并快乐着有感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作者:白岩松

《痛并快乐着》一书,是白岩松写于20xx年,于20xx年修订。这本书记录了央视名嘴白岩松19xx年大学毕业后到20xx年,21世纪来临这10年间的工作、成长历程。新版的《痛并快乐着》真实地还原了“三十而立”的白岩松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

一本好书能开启一个人迷茫的心智,增添生命的亮色。

白岩松作为是央视招牌节目的打造者,他有着超乎我们常人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口才,他思考的角度,在心中对他的崇拜犹如脱缰之马。

他在大学毕业时期所经历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是动荡的一个时代,很多青年都感觉自己好比是一朵浮萍,不知该在哪里驻脚,但他还是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但造化弄人,原以为可以进入早已定下的工作单位,但由于几封匿名信,他不得不重返学校,读到这里我直骂这个卑鄙的小人,但他那段宽容而有深度的话语,让我见识了他的高姿态,使我对他的人格敬佩万分。

他说到“我不想去谴责写信的人,其实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个人交往中的恩怨,甚至彼此间的距离还很远,但特殊时期里强大的生存压力,有这样的举动也算是一种挣扎,而我不过成了他挣扎中的一个目标而已。事情过去很久了,我依然衷心地希望,那只是他一次青春的失误,因为生命的路太长了,而只有青春时的错误才有机会弥补”。

这种话我想只有有着成熟思想的、经历了世间百态的人才能说出来。

而后他在《广播电视报》工作的四年,当时的工作不太对他的专业胃口,并且也有大材小用的味道。但毕竟通过这四年的历练加宽了他的专业跨度,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不能不对他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透过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所以我们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眼前,暂时的错位也许正是辉煌的开始,关键是你能否有在错位时期的良好心境。现在的我们也在面临着毕业。择业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经常谈起的话题。或许,因为自身的优秀,你可以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许,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业在家。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有应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而不是躲着而怨天尤人。正如书中所说:“那只是他一次青春的失误,因为生命的路太长了,而只有青春时的错误才有机会弥补”。

…… …… 余下全文

篇四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读《痛并快乐着》有感

一语道破世间尘心,人生路漫漫,每一步的前进,都混杂着揪心的痛苦,而当回首时因前进而生的快乐亦令人无悔。其实我们别无选择,既然选择了降临,就注定了成长,既然选择了前行,就注定了承担。人生苦短,不添些快乐,加点希望,又怎样迎接未来? 书是白岩松十年的阅世留下的深思,浅浅一读,尚不能窥得真谛,就选其中一二略作感想吧。

这一篇名为《生命故事,别问人生是什么》

白岩松曾说他渴望年老,不同于老年,它更指着一份年岁的沉重。他渴望什么?是年轮飞转后的通达明智,心如止水,亦或是岁月流逝后的悠悠怀想,人生领悟,还是曲折人生后的深思与扣问,或许只是一种心态吧。白岩松采访过许多老人,比如季羡林。

季羡林,并不陌生,《罗摩衍那》的译者。白岩松说他在季老先生身上看到了一种平静,一种对生命中酸甜苦辣滋味的超越。他人的赞赏与崇敬,或是对往昔的痛惜回忆,季老从未有过一词,或喜或悲,数十年的寂寞研学不过是因为中国文化需要人甘坐冷板凳。他的平静中包含着谦虚,对世间万物的尊重。然而,更过的是他的自知。世界之广大,时间之恒久未知的太多太多,短短几十载,又怎能满足?所以,他学到老,学到临世那一刻。我想每个人都忘不了他拿着放大镜,在病床上看书写字的照片。说来也怪,季老照相大多是没有表情的,但总会有令时光静止的力量,让人安心。平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

不知,世间万事皆无关紧要,那是孩童,另一种便如季老这般,如同溪流,在流淌中所有的石子尘土沉入底去,只留下缓缓而过的生命的禅意,平静中注定了不平静。

另一位老人名叫启功,对他不甚了解,却记住他的幽默风趣与云淡风轻,以及白岩松的那句,笑容有时和严肃离得很近。他,作为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已注定了他的不平静,可他却用笑容掩盖所有辛酸苦楚。一场大病,差一点乌呼了,他说“鸟呼了”。白岩松与他同为蒙古族与别族通婚的后代,他笑说,咱俩是不纯的狼狗,说着双手举上头顶,手指却耷拉着,不纯的耳朵才耷拉着。启功老是这样,多大的事不过一句话的幽默,他真真应了“痛并快乐着。”不同于季老平静淡然的叙述,启功的言语中多少流露出些自嘲。拿别人开涮是无知,拿自己开玩笑却是一种勇敢。敢于面对苦难痛楚,便说明你已战胜了它,而如此这般云淡风轻的道出,那痛便已深入髓骨,化作前行的力量了。人生不可儿戏,可谁又说一定要咬紧牙关,满是沉重?启功的笑,谁又能说那不是沧桑后的积淀,其中又蕴藏着多少严谨与肃穆?而我们又有何理由流泪悲泣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痛并快乐着 读后感

读《痛并快乐着》品味十年

假期的闲暇之余,我读了白岩松的自传《痛并快乐着》这本书,这是白岩松写于20xx年,于20xx年修订。这本书记录了白岩松19xx年大学毕业后到20xx年,21世纪来临这10年间的工作、成长历程。新版的《痛并快乐着》真实地还原了“三十而立”的白岩松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读着他的十年,想着自己工作的十年,觉得深有感触。十年中他认真,执着,对电视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活的积极向上让人感动。

成长是一种痛苦,经历了这一番,也意味着成熟。 当我们终于脱离了父母的臂弯,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跌倒的痛苦,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别却了家庭的呵护,开始风雨人生的时候,跋涉的磨难,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迎来了成长的快乐,开始花前月下的时候,爱情的煎熬,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一生中,我们还将遭逢多少痛苦,多少磨难,没人说的清,但能够说清的,就是我们正一天天地成熟,经历了无数痛苦磨难之后的,健康与成熟。 要成长,就会有痛苦。不必试图去拒绝它,也拒绝不了。坦然地去面对、去咀嚼,应是我们理性的选择。在咀嚼中感悟,在咀嚼中吸收,吸收我们成熟所需要的营养。

对于我们来说,不得不在这个社会上努力拼搏与学习,不得不尽快去适应这个社会,也许在适应中会遇到挫折和磨难,可是我们不能轻易地就放弃了,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会不断地成长,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所以我们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眼前,暂时的错位也许正是辉煌的开始,关键是你能否有在错位时期的良好心境。

书中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不仅一一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宽容,还体现了人生的追求、奋斗的艰辛。在并不漫长的十年中,作者即经营着自我成长的坎坷与追求,又目睹着别人的演绎人生。个中滋味,用“痛并快乐着”概括并不失偏颇。

…… …… 余下全文

篇六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读书笔记

这本书相信很多人听说过,是著名电视人白岩松所著。它是一本随笔录,记录了白岩松从19xx年毕业以后十年的所见所感。老白用自己犀利而又细腻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那时的进步中的中国,向我们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

除序与后记外,本书共分为二十六个章节,从作者刚毕业那会儿开始讲起。与他们那一届的其他人相比,白岩松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起初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实习。每天5点钟赶上进城的班车,辗转反复两个月,辛苦的付出才刚刚获得回报被单位留下,却临时被告知计划更改岗位不需要人了,于是实习泡汤。后来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竞争激烈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聘,却意外的进去了。本来已经安心了,然而一封来自于昔日朋友的匿名信让他的工作再次泡汤,但他没有因此去责备那个朋友,反而集中精力整理材料寻求证人摆脱诬陷,最终事情有了转机,他得以保住自己的职位。当时支撑着他四处挽回局面的是:别人想要打倒你,自己就更要努力的站住。这点让我很震撼,遇到诬陷时,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些很极端的方法,少数人才会冷静下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睿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保住职位后乡村锻炼一年,然后回到工作岗位,却又被调到与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中国广播报》,但白岩松没有在最初的岗位上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而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则好好干之的心态,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最后,他的才华渐渐为他人所知,从负责一个版面,到任命做《东方之子》的策划,再到当节目主持人作电视采访,他也开始逐渐走上电视之路。如果说他后来的成功、命运的改变只是一种偶然一种机遇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可以说,正是他原先不喜欢的报纸编辑生涯为他的后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正如他在文中所说:“在新闻的流程中,编辑该是最重要的一环,他能培养一位又一位记者,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他能通过巧妙的组合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他总能从就事论事的思维中跳出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因此,我庆幸四年的报纸编辑生涯,虽然自己做的很孬,还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编辑,但它让我知道了新闻人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所以我想,每一个年轻的新闻人,是该经历一段编辑生涯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或许这五个字来形容像我这样的学生再贴切不过,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之一。白岩松在后序中写这样一段话:回望过去,依然是为了今天和明天,所以,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人的一生无非是由生到死,在哭声中来到世界,在哭声中放手离开。但人生的过程是不同的,有人选择平淡度过;有人冒着骨子里的冲劲扬帆起航,在蓝天白云下与灿阳交相辉印,他们在掀起的浪花中快乐的笑着;有人一生活在痛苦中,尽管痛苦,他们必然要选择生存。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多少人在痛苦中能保持快乐,抱着相信未来的决心。对,相信未来,食指的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本书的书名与齐秦的歌同名,齐秦的歌曲中有很多精彩的创作,都深深打动我们,歌词或旋律总是和我们亲近。在听他的专辑之后,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哪首歌那一段旋律,而恰恰是这张专辑的名字:痛并快乐着。

白岩松让我懂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中,痛苦与快乐紧密的纠缠在一起。在书店时,我是被《痛并快乐着》这本书的封面一路吸引过去的,在封面上,老白的犀利与深邃都写在脸上,从老白那双似乎在思考问题的眼睛,正如那句“上一个世纪,中国人是用泪水稀释着欢笑走过来的”,我仿佛从那儿看到了种种世事后的泪水,或是阅历世事百态后的冷静执着透露着大智慧。

比起老白年轻时,现在的确是新世纪,但依然还含有战争有欺骗有眼泪有失望,但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欢笑多于眼泪快乐多于痛苦和平远远多于战争善良永远多于欺骗和伪善。我想,这不该是一种过分的要求。

都说新闻人言辞很犀利,老白也是这样,从没辞藻的华丽堆砌,总是切实的恰到好处,“背靠大树可千万别拿自己当大树。” “在我们这个绝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里,孩子是我们的宗教。”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文中多次提到“青春”一词,不得不说,老白已不在年轻,但他用文字记录了一段即将被遗忘的青春,这样的青春在文字中又鲜活过来。是啊,老白是老了,岁月能带走一切,有些东西只会随着生命的成长更加坚决,只不过不一定都写在外表,或许需要我们读者去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八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让青春在坚定的人生信仰中怒放

——读《痛并快乐着》有感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到人民日报杂志编辑,后调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巧合的机缘去《东方之子》节目客串,在到我们大家十分熟悉的《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的金牌主持,白岩松以其睿智、深沉的形象曾留在了世纪之交的那个年代无数青年人的心中。30年的新闻人生,他走上荧屏不是传奇,但是无数青年人的表率。

《痛并快乐着》一书写自20xx年,白岩松回望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功成名就的这几十年里自己的脚步,毕业时的迷茫,报社编辑时的艰辛,大病后的豁然,初上荧屏时的欣喜,主持后的重担,30年的人生历程不平坦,但他却一点一点的强大着自己,感染着别人,直至自己闻名于新闻界、主持界,他恪守着一个信仰,那就是只要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为社会说点什么,一路艰辛,他,痛并快乐着!

心怀信仰,才能一路充满力量。白岩松前辈叱咤新闻界几十年,经历了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世纪之交、申奥成功、加入国贸、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举办奥运等等几个时代,见证了新中国从起航走向富强的曲折道路,支撑他的是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时立下的为百姓说话的信仰。特殊职业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前某个时期有目标、有需求,干劲会持续一段时间,相反稍遇坎坷,便丧失斗志、混混度日。

前方的路还很长、也一定充满着挑战、布满了荆棘,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一份坚定的人生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什么样的信仰才算好呢,至少我不认为是:名利、金钱、优越的物质享受;应该是某种能够让自己觉得有意义、又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