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摩登时代观后感

资本主义的罪恶

---观《摩登时代》有感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饰)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哭笑不得。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光景一时间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却太短暂??

《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是这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查理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

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 滴”。查理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工业社会与人性的冲突,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经济危机对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就这样被卓别林写在了《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悲戚惊恐的脸上。他从来就没打算只是为了把观众逗乐而拍喜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对问题尖锐的讽刺、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才是卓别林致力表达的内涵。他曾经说:“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卓别林的幽默,区别于其他的喜剧演员的单纯搞笑,它来自对生活痛苦的理解,对荒谬的戏谑。他的喜剧往往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欢笑总是与泪水相伴,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观看《摩登时代》有感

观看《摩登时代》有感

这学期马概这门课程快结束时,老师给我们放了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看,小的时候我就看过很多遍,每次看都觉得很搞笑,可能也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这次看我却觉得很凄凉。

首先介绍下这部影片,电影《摩登时代》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

男主人公查理是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查理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查理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查理却说:“可以再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只有在那样荒诞的年代,才会有这样荒诞的想法。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查理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查理,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他们拥有了从来没有

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的最后,查理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他们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查理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

卓别林曾经这样阐释查理这个流浪汉的形象:“一个衣衫褴褛、戴着一顶皱巴巴的圆形礼帽、下穿一条宽松长裤、足登特大号皮鞋、手执一根不同凡响的手杖的落魄的流浪汉而已??我保存这根手杖不仅作为体面自尊的标记,而且也用它来和命运、厄运抗争。我在银幕上扮演的是一个胆小怕事、身体单薄、营养不良的可怜生灵,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向使他受尽折磨的人屈服。他藐视苦难,他是悲惨境遇的牺牲品,但拒不接受失败,即使在希望、梦想和憧憬被微不足道的琐事化为乌有时,他也只是耸一耸肩,转身而去。”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摩登时代》有感

观《摩登时代》有感 在写《摩登时代》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查理·卓别林,因为他与其他演员不同,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也是无声电影的代名词,也是我最敬佩的演员之一。从19xx年开始,他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他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我想他的经历也是使他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好了,现在开始是我对《摩登时代》的介绍和一些感想。想要深刻的了解一部作品,就要先从它当时的时代和创作背景和他的创作者本身入手。还记得小时候也看过卓别林的几部电影如《淘金记》、《舞台生涯》和这部《摩登时代》,而且《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只觉得很有趣,是部诙谐幽默的喜剧,因为当时还小,所以并没有理解这部对于的深层意义,而现在再次看《摩登时代》我有了新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

原本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写一部无声电影的观后感作为作业,因为感觉喜剧片和马克思主义没什么关系啊!现在终于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影片拍摄于19xx年,而在1929—19xx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男主人公夏尔洛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由于不堪重负,夏尔洛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夏尔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

…… …… 余下全文

篇四 :摩登时代读后感

观《摩登时代》有感

最初看《摩登时代》,是因为卓别林,那个时候看这部无声电影时,除了对卓别林的诙谐搞笑动作忍俊不禁,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

再次回味这部电影,才慢慢体会到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为了更好的去体会感受这部电影,我了解到影片拍摄于19xx年,而1929—19xx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而《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夏尔洛在工厂干活,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情节动作,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许同情,最终夏尔洛失业了,无意中被当成了共 产 党领袖而锒铛入狱。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夏尔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这也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捉弄我们生活还得继续,其实,活着就有可能有一个家,有一份好的生活。

影片中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笑中带泪、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以及讽刺的手法,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中,同时,也阐释了一种人性的善良、美好。

不过,整个影片的重点还是为了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不难发现,雇主们总在想方设法的的剥削工人,加快流水线的速度,节省吃饭时间等,都是在为产生剩余价值用尽心思,为自身谋取利益,而不顾工人的死活。在此雇主们的刻薄又凸显了之后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之间单纯的爱,让我们这些看客还不至于对当时那个社会太过失望,至少还有温情存在!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摩登时代有感

观摩登时代有感

13语教2班江琦20131201446

马原课上,有幸看了摩登时代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重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的黑暗与残酷,借以批判当时的社会。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标签式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发生在山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本片揭示了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的冲突,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的人物的卑微的生存环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写照。虽然卓别林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滑稽,但我们在观赏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捧腹大笑,而是产生了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的心,使人们能够折射出坚强与善良之光。

影片的背景是19xx年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引发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简而言之,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并非是人类的工具,转而成为人类的敌人。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能看到机器人和人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这必有它存在的必要,当摄像机对准了夏洛克和其他工人作业的流水线,我们仿佛感到他们被牢牢拴在生产线上,无法离开,此时工人和老板的矛盾,工人之间的矛盾,全部由那条窄小的传送带引发。机器齿轮化身为效率资本和无情的代表,人的能动性和重要性被压缩成小小的一团,成为某种并非必要的附庸。但在资本家眼中,工人的价值被异化成一种生产工具。资本家认为机器是高于人权的,机器的地位凌驾于人权之上。这样,资本家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

影片中夏洛克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他被当成小白鼠,强波使用高级先进的自动喂饭机,喂饭机的失控反讽着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秩序,使得夏洛克走向癫狂,变成一个可怜的拧螺丝的强迫症患者,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影片中后半段也对人和机器的尴尬结局有若干表现,在工厂复工之后,夏洛克和机器维修师在检修的过程中,维修师卷入机器的齿轮中无法脱身,但是仍然无人来帮忙,可笑之至却又发人深省。

因为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吸食了白粉,他变得异常英勇,成功制止了一场越狱,维护了警察和监狱的秩序和安全。正因为此,典狱长和他的手握在了一起,他成了狱中的特权阶级,和之前的生活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 …… 余下全文

篇六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这学期我正在学习劳动关系管理这门课程,课上谈论起《摩登时代》这部电影。以前我都只是听说过这部电影,也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次便在课后专门观看了一下这部电影,在这里简要的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

首先,对这部电影做一个简要介绍。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影片《摩登时代》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夏尔洛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夏尔洛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是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其次,结合我自己的认识简略谈一下观后感。

影片中流水线式的工作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依据之前多所学我知道,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片中资本家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给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变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不择手段想出了自动喂食机,妄图压榨工人最起码的休息权,希望工人吃饭时也能工作,可以说资本家为了金钱也丧失了人性。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最终卓别林饰演的夏洛尔不堪重负,精神失常,竟将别人的鼻子,纽扣都当成螺栓,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间 ,我们还要留意这样一个镜头,就是工友们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尔时,当看见传送带转动时本能地回到流水线旁,放弃追捕,我们概之以“条件反射。”能形成这样的结果,我既感到悲哀,更为之同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出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事实。那些并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真正存在的不公正现象。不只有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更是对此感受颇深。周五晚上我们观看的影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讲机器时代工人悲哀的电影。虽然这是一部带有夸张色彩的喜剧电影,但看完后我却为那位工人而深深叹息。

电影的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

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而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究其原因,工人被压迫的关键在于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被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书中告诉我们,“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查理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甚至一根烟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让工人几乎变成了机器人!资本家们甚至还荒唐地发明了自动喂食机,来变相的延长工时。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现在的工厂为了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也有不少方法。但是现在多数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或者提供一些奖惩措施。但是这些似乎也不能解决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前几年就有富士康集团的员工连续跳楼的事件,我想跳楼工人应该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才出此下策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摩登时代》的影评,不过各有各的方向。仔细思考下,马克思思想课看这的重心在于讽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残酷与黑暗。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单纯的影评角度来看,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而在人因工程上观看此片,意义又不一样了。

本故事大声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公认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去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与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则是常见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莱坞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国早期影片奉为经典。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19xx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卓别林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本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自动喂食机。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时代,机械大工业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妄想机械化,使得工人能在吃饭的时候也继续工作。刚开始还是很顺利,充分考虑了人机关系,舒适度和生活习惯,包括喝汤的角度和吃完擦嘴的习惯。可是它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个性的问题,包括个人的吃饭频率,身高问题。当我们看到查理的脑袋被固定在凳子上那囧样,忍不住发笑,最后笑料不断,机器失控,运作效率加快,人根本跟不上机器的速度,所以已经毫人机关系在里面了,失控的速度带给人沉重的不适,还来不及嚼嘴里的东西,就已经有下一口东西了。打翻的汤汁,零碎的食物都暗暗讽刺着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