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凋国防建设。《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深远,以下是我的看法。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并对改革的性质作了界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改革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讲;“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

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毛泽东大胆地向传统看法提出 了挑战,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归纳为十对,并逐一加以解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个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蕴含了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为巩 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特别是19xx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更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性质。毛泽东 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论十大关系》笔记

经贸学院 经济学类3班 411101000315 张冬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毛泽东在19xx年发表的。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达成我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建国初期,我国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的经济建设。苏联在共产主义的探索初期是成功的,用了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xx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去学习苏联,但不能照搬苏联,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比如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排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不能造成重工业发达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的局面。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在读完毛泽东阐述的十大关系中,我觉得每对关系都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色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国家的许多政策和方针都还体现《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可见它对中国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比如其中,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的一些见解,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启示意义。

人作为复杂社会的一部分,做事难免会犯错,就像古人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问犯错就要勇于承认错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过错,学会反省。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新时代大学生,遇事难免会冲动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学生打架斗殴已经不是啥新鲜新闻了。例如,同学因为一时口角之争就大打出手,一时失手将对方致残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没想到发展成犯罪,当事人事后也悔恨不已。而对待这些犯过错误的同学,我们应学习“是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曾经他们犯过错就和他们交流,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反省,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当我们周围的同学犯错误时,用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苛刻地要求他人只会让人疏远自己,最终导致失去朋友。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我们更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医德。不管患者曾经是否犯过罪,我

们都应当救死扶伤,医治肉体疼痛时安抚他们心灵的伤疤。在战争年代,战地医生不会因为患者是战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许多是被迫入伍参战,并非自愿来侵略他国。

随着物价的上升,我们学校食堂的饭价也水涨船高。学校主要的4个就餐食堂均涨价,我觉得学校食堂涨价一方面有物价的影响,还有就是学校就餐地方较少的原因。我们学校的饭价比大连其他大学的饭价高,在同样的物价情况下,为何我们学校饭价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学,我们学校就餐地方较少。这么大规模的学校,4个食堂显然有点少。每到吃饭时间段,同学都要排长长的队伍买饭。食堂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才能不断推出新菜肴种类来吸引同学,听取同学对他们的建议。作为我们学生当然希望学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间才能因为竞争不断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涨价,就像“党和非党的关系”。毛主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觉得学校在有一个主食堂的基础上,应增设多个小食堂。这样多个食堂长期共存,相互监督,防止垄断的发生,从而保护学生的利益。

…… …… 余下全文

篇四 :毛泽东思想概论读后感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概述》让我懂得毛泽东的这些很多道理不是照搬书本上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其他国家胜利的经验,最主要的是,结合过去的失败和教训,发展出的理论。 新中国的建立不是一步到位的结果,而是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才得到的,毛主席一生最伟大的几个理论《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都是在那段屡屡失败的日子中总结出来的,毛主席无数次的论证教条主义行不通的道理,他认为,革命的成功来自于调查和实践。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主力应该是工人,而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是,农民占了大多数,所以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问题。有人还认为,中国要么速胜,要么应该投降,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打持久战。创造历史靠的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实践和摸索,是不断的试错和探索。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着笔,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四方面展开阐述,指出在近代中国落后及其社会根源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中国化的背景下,毛泽东思想萌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到初步形成,成熟,继续发展。从而确立了鲜活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达到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 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我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真实的科学面目,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知道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全球化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坚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高度概括,明确了革命对象,领导力量,革命动力,同时毛泽东指出现时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理论的确立正确解决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毛泽东思想的概论》读后感

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概述》让我懂得毛泽东的这些很多道理不是照搬书本上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其他国家胜利的经验,最主要的是,结合过去的失败和教训,发展出的理论。

新中国的建立不是一步到位的结果,而是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才得到的,毛主席一生最伟大的几个理论《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都是在那段屡屡失败的日子中总结出来的,毛主席无数次的论证教条主义行不通的道理,他认为,革命的成功来自于调查和实践。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主力应该是工人,而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是,农民占了大多数,所以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问题。有人还认为,中国要么速胜,要么应该投降,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打持久战。创造历史靠的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实践和摸索,是不断的试错和探索。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着笔,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四方面展开阐述,指出在近代中国落后及其社会根源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中国化的背景下,毛泽东思想萌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到初步形成,成熟,继续发展。从而确立了鲜活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达到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 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我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真实的科学面目,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知道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全球化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坚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高度概括,明确了革命对象,领导力量,革命动力,同时毛泽东指出现时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理论的确立正确解决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