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墨子 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09统计二班 刘伟 2009710072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后来说墨子乃是滕东木石处的本地人,后来在市里火车站广场上竖起了墨子铜像,又在龙泉广场西侧的龙泉塔下建了墨子纪念馆,我也没有多注意。直到单位领导研究墨学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签名著作,空闲中有时翻阅消遣,虽不大专心多是囫囵吞枣也毕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谓是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儿科技成果,而且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很容易普及推广,而且效果极佳,墨守成规就可见他在科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张也颇得百姓拥护,哲学方面同样有才,为了实现其理念,还自己组织了非政府的军事武装,其军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为其自组武装行侠仗义说他是侠义的首倡者还是“黑社会”鼻祖,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学说遭到了统治者得打压,但墨家其平民观念和侠义思想在当时确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今日也有些参考价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该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劝谏国君要重用贤良,约束自己,还要注意别折腾,注意治国的诸多问题,还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问题,等等,可以说前头用名利来引诱,再辅以不然则“后果很严重”来吓唬,只求国君能当个他心目中的明君,给百姓一个和谐。然后接着是一大堆的专业性治国治民主张建议等等,尽可放心采用,该是很有疗效。墨子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该是很有用的,对百姓也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一些思想还熠熠生辉,让人叹服。当然,人都逃不脱历史的局限,我们学习墨子当然也该辩证,不能全拿来当做经典,毕竟时代变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墨子读后感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

小时候学过“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一直以为是句成语,意思是说,你送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近日在查阅学习墨子的资料资料时,猛然发现,它最先竟出自墨子,不过前面还有一 句“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由此,对墨子思想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便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可见墨子最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可以说,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兼爱”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 、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便是墨子“兼爱”思想一种既朴实无华又形象生动的阐述。在“兼爱”思想认识的角度上去理解这句话,其含义便顿时深刻、宽泛起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世界,就无怨恨、无争吵、无战争,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大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重读《墨子》,深刻理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含义,让我更加体会到墨子思想的可贵。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在这些学派中,脱颖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这八大家。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余学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墨子》有感 4.6 李珊

读《墨子》有感

关于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

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

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

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

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

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

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在《墨子》一书中,

读墨子有感46李珊

他老人家多次用犀利的笔锋讥讽那些奢靡坠落的王公大臣们,纵观其全部经济思想,节俭是主要倡导的原则。

“节用”是关心人民的具体做法总之,能节省的费用要尽量节省。这条对现在的政府很是实用,简化不必要的,多为百姓办实事。

墨子的经济思想是以节俭作为原则,因而在物质消费上他的限度是实用,凡是超过了实用的范围,他都认为是浪费,是一种罪过。这在绝大多数人都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有时甚至是必需的,因为在这样的时代,统治者要维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除了加深对广大人民的盘剥外,别无他途。他们大都花费的是人民的血汗、社会的财富。墨子先生愤怒的控诉他们“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使民“饥寒并至”。现在的腐败者公款消费,大慷国家之慨,被人民深恶痛绝。

兼爱”有点类似和谐社会的提法。”譬如:“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则会做损人利己的事,致使天下乱。也是主张统治者要能学会,象关心权贵的利益一样关心广大百姓的。“非攻”是墨家流传最广泛的思想内容,不用说,渴望和平,没有战争也是我们现在每个人的期望。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墨子有感

但是,就现在而言,代表下层百姓的“墨”比起代表统治阶级的“儒”则更为实用。兼爱,节用,非攻,尚贤,若是能做到这几条,社会一定会很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五 :墨子读后感

读《墨子》有感

阅读版本:《墨子》,刘悦霄 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xx年

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千个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翻开《墨子》,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走向墨子,靠近他的思想、性格,倾听他沉潜舒缓的低俗,我们讲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别样的感受。《墨子》在我看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涉及了政治、思想、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读完墨子以后的感受。

一、兼爱之道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墨子出身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平民,他没有很厉害的父亲,身后没有强大的靠山,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估计就是一个可以基本维持日常生活的水平。后来因为他才华出众,有不少王公君主向他请教,很多人追随他。但他没有那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他没有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依然穿粗衣,着草鞋。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更加的了解平民百姓,才会冲破尊卑贵贱的封锁线,为他们说话,反应他们的心声,所以提出了“兼爱”,他在《兼爱》上中下三篇里,反复说明“兼爱”是根治乱世之道,是促进和谐之理。“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很明智,他很早就从根本上看出为什么当时那个社会会有战乱,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他列举的那些例子很不美好,“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但一切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他希望大家没

有贫富的观念,相互爱戴,不以自己为中心。

当然,“兼”是墨子理念的关键词,兼,有“广”和 “全”的意思,还有一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顾名思义,“兼爱”,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不分贵贱,不分尊卑,不分强弱,不分诈愚。跨越时代的封锁线,彼此相爱,墨子说的明白:“有李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是他的理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各种基金会的建立,各种贫困人得到帮助。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是,一切依然存在不美好,人们心理的重负、精神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却在一天天地加重。医学报告说,近年来患精神障碍的人数急剧增加,心理门诊人满为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那么单纯,总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点利益,这让人感到难过。我们知道,兼爱思想是为全天下的人着想的,我们应该用用胸怀,用宽广的胸怀去爱众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吧!利益什么的放一放,学会爱人,最后付出终会有回报,“当兼相爱、交相利”不就是这个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墨子读后感

对《墨子》的读后感

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但书中所提的人民拥有权力来反抗不义的政府,让我更觉得这是一个进步。因为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人谋反都被认为是乱臣贼子,我们看看岳飞的一生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愚忠。

在谈论尚贤者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择优为官的原则。对于“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一主张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和几千年前墨子的言论相照应。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现在所有努力学习的贫苦学生的一种勉励。

节用节葬这一点更符合现在所提倡的节约型社会,看看现代社会的富二代浪费自己的长辈用鲜血换来的基业。不懂得什么叫做节俭,难道他们忘了么?富贵不过三代!接着看看墨子的另一种思想,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逻辑学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没有想到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探讨能够和军事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硕果没有被传承下来。

现在社会中,我们总是强调一个名词,就是和谐。《墨子,兼爱》强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仁者”,在经济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为“利者”,而非“仁者”。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墨子》,学会做一个仁者。

…… …… 余下全文

篇七 :墨子读后感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

小时候学过“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一直以为是句成语,意思是说,你送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近日在查阅学习墨子的资料资料时,猛然发现,它最先竟出自墨子,不过前面还有一句“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由此,对墨子思想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便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可见墨子最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可以说,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兼爱”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 、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便是墨子“兼爱”思想一种既朴实无华又形象生动的阐述。在“兼爱”思想认识的角度上去理解这句话,其含义便顿时深刻、宽泛起来: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世界,就无怨恨、无争吵、无战争,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大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重读《墨子》,深刻理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含义,让我更加体会到墨子思想的可贵。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在这些学派中,脱颖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这八大家。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余学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墨子兼爱上读后感

《墨子》兼爱(上)读后感

读到《墨子》兼爱(上)这篇文章时,就一直有一个问题屡次在我脑海里闪现,是的,我也从来都没有搞清楚过---------什么是爱?

孟子说:“仁者,爱人”,“臣忠于君,是爱;子孝于父,是爱;父兄姐妹之间互敬互助,是爱”,亲人之间的爱,永恒而无可替代。那恋人之间呢,什么才是爱?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孩子们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

一个同学回答说:“我带回的这鲜花,它好看吗?”

第二个同学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

第三个同学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中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

就这样,孩子们把自己带回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但是,老师发现,有一个女同学没带任何东西回来,而且在那里默不作声。于是,老师问她:“你呢?什么也没找到吗?”

这个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老师。我看见了花朵,嗅到了它的芳香,我也曾想把它摘下,但是我更愿意让它更长时间地散发着它的芳香;也看见了蝴蝶,它们颜色十分鲜艳,又十分可爱,我不忍心把它们当成我的俘虏;我也看到了那只从鸟巢中掉出来的小鸟,在我试图上前去抓它的时候,我看到了鸟妈妈的目光正在注视着我,我只想把它送回到鸟巢里。”

这个女孩接着说道:“ 老师,我已经嗅到了花的芳香,感受到了蝴蝶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体会到了小鸟妈妈眼睛里流露出的伤心。所以,我什么也没能带回来。”

老师热情地称赞了这位女学生。老师说:“爱是发自内心的感觉,爱不是摘取,不是抓住什么,也不是得到或失去什么。爱是自己享受自由,同时给予他人自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