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思想之自由

王震

091130121

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的进展,以及对当代 的影响。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今后我在其他类似此种问题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无论从历史轮廓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我们的成长历史中,其实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 因而,读这一时段的历史,不是要了解这一百年里,这个国度曾经发生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都很清楚发生了什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这些事件以及参与这些事件中的人物,我们的历史教材已经讲述了太多,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学习,需要的是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认识,而非还是停留在中学教科书上的水平。

整体说来,剑桥晚清史(上)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除了开篇有些语句翻译之外。这本书分为几大章节: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1800—1862)、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中兴、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19xx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是彻底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这就是这样一本由西方汉学界编著的晚清史的可贵之处。比起中国内部的任何一方,它的自身利益色彩无疑是最淡薄的。这赋予了本书少有价值偏向的中立性。同时,它身处局外,更能将晚清与清朝前期以及更久远的传统中国视作一个整体。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

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 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 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 的进展,以及对当代 的影响。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今后我在其他类似此种问题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剑桥中国晚清史》晚清史与当今中国多么的相似,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轮回,但不能排除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所以,研究晚清历史对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仍有不小意义.

由于离今天年代已经相当久远,所以争论不大,定论已多。当历史的脚步踏入了中国的战国时期,社会景象的变化已然超越过往。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铁的广泛应用。战国时代,铁制用品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广使用,这对于列国的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整体说来,剑桥晚清史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除了开篇有些语句翻译之外。这本书分为几大章节: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1800—1862)、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中兴、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19xx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无论从历史轮廓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我们的成长历史中, 其实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 因而,读这一时段的历 史,不是要了解这一百年里,这个国度曾经发生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都很清楚发生了什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这些事件以及参与这些事件 中的人物,我们的历史教材已经讲述了太多,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学习,需要的是进入历史 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

…… …… 余下全文

篇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

我未曾去过那片我一直向往土地,他堕落的太快,这实在让我伤感。我不敢想象一个发明出指南针的国家败在了渔夫的儿子手里(指法国),一个会用做美丽焰火的国家输给了中世纪才开化的猎户。那片土地现在还属于中国,但不久之后属于谁就不得而知了。---李约瑟

虽然说放得下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但是历史是不可遗忘的,况且还是一段令人心酸愤怒的历史。冯友兰先生说:“历史是写不尽的。”真正的历史只有一部,那就是历史事实本身,而人写的“历史”却可以有上千万部之多。历史,有时可以不去苛求其事实,历史有时只需为今之鉴。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很多的以前所谓的史实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整体说来,剑桥晚清史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除了开篇有些语句翻译之外。这本书分为几大章节: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1800—1862)、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中兴、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19xx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历史的书写,从来都没有公正可言,在中国尤其如此。通常的半个世纪,甚至始于辛亥革命以来,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关于晚清整个统治集团,几乎是被贴上了腐败、昏庸无能等等标签,可以说,晚清的代名词就是屈辱、腐败、懦弱。 近代中国的命运起伏跌宕,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都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群情激昂的民众,各阶层的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求救国之路,而各阶层却较少的考虑到其方法对于中国国情的适用性,但当时迫于情势,也可以说是病机乱投医。近代中国,即便如日本一样,在受到侵袭的第一次就产生危机感,主动地去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西方的思想文化,也绝不可能就此走向近代化,变得富强,避免外国的侵扰。

…… …… 余下全文

篇四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报告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报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费正清 刘广京

资料参考了百度百科,搜狗百科

费正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xx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学术成果:《美国与中国》《在亚洲的下一步》《中国共 产 党文献史(1921—1950)》《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中国的思想与制度》、《东亚:

伟大的传统》《东亚:近代的变革》《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刘广京:刘广京,中央研究院院士,经济史学家。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肄业,19xx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於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执教。刘广京曾修正费正清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刺激/反应》说,并证明中国买办和西方资本主义接触是有竞争力的。韦慕庭称刘广京是“学者中的学者”。20xx年9月28日在美国加州戴维斯家中辞世。 著有《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又与陈永发、张玉法主编《最近两百年中国史》三部曲之《晚清篇》(另二部是《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中华民国史稿》),惜至今仍未出版。

内容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xx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下卷包括1870—19xx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xx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五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面面观 (2007-10-15 23:22:40)

转载▼

标签:

人文/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面面观

《剑桥中国晚清史》面面观

作者:高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民族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扩大,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近代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打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相对独立、孤立和闭塞的状态,使其被迫纳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来,整个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古老的中国在外来势力的冲击下,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与“天朝上国”的迷梦,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过程。

《剑桥中国晚清史》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时间跨度为1800至19xx年,基本上反映了上述变化过程。它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卷,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自成体系,其特点是各章均由某个专题的专家执笔,而由主编总其成。

该书的《总编辑序》由费正清和崔瑞德撰写,简要介绍了剑桥历史丛书的情况、西方对中国史的研究现状及该书的编纂目的等。正文部分基本可划分为三部分内容:导言(前言)、分章论述内容及书目介绍。上卷导言即第一章“旧秩序”,由费正清撰写,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旧社会的发展状况、行政体制及对外关系,其范围设定在遭到近代西方势力冲击之前,以使读者初步认识旧中国的思想意识、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以前取得的文明成就、官僚化的行政制度、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对外关系传统作法等一系列因素在造成中国近代落后

和阻碍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下卷前言则独立于分章论述之外,简要介绍了面对西方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所产生的种种反应。正文第三部分是书目介绍,又可划分为两小部分即对各章参考书目的介绍和总体书目介绍。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浅谈《剑桥中国史》与《中国通史》之晚清部分比较

浅谈《剑桥中国史》与《中国通史》之晚清部分比较

09对外汉语2班 沈妍 090505021113

摘要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xx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xx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在近三百年的时光中,清王朝有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过一些有作为的皇帝,也留给后人很多值得研究和探寻的东西。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及一些西方著名汉学家共同编著的历史著作《剑桥中国史》的晚清部分,对于清朝这段时期的历史做了详细论述。而由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所著的《中国通史》中,对于晚清部分的历史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论述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在阅读比较两书之后,从晚清衰落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切入,寻找两部著作在观点立场上的差异。

关键词 剑桥中国史 中国通史 晚清 衰落 叛乱 根源

很多年来许多人都对满清统治者痛加挞伐,认为是它在外来入侵者面前软弱无力,是它要为中国近代遭受的灾难负责,是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耻辱。但其实真正只要有一点历史常识和历史素养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落并不能仅仅从几个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原因。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旧事物的衰落与新事物的产生取代不是人力所能够控制和改变的。 从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基本能够想到,任何一个问题的探讨都应该从其本质出发,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下面先从费正清先生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三章“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来看。在此章节中,作者从这些方面展开: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教育、庇护制与社会晋升之路、嘉庆的改革、危机的征兆: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叛乱的根源、中央的软弱与学术界的新趋势、魏源——经世致用论与今文学研究的范例和保卫新疆是关心的新焦点。

…… …… 余下全文

篇七 :清末留日学生读书报告

读《清末留日学生》

姓名:罗 川 学号:3120103519 专业班级:社科1205 选书说明:

中日之间的历史纠葛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有关此类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加之近年来中日关系日趋复杂,尤其是最近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纷争的日趋白热化,导致中日正常关系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熟知历史有助于我们如今洞悉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作为普通的大学生,我希望能够从近代中国向日本学习的角度出发增加在学术上中国对日本爱恨交加的了解,因而在选取阅读书目的时候比较偏向于此类著作,而非部分推荐书目,这里还望老师见谅。所以最后选择阅读了黄福庆先生所著的《清末留学生》,虽然台版的书以古书格式(白话文)出版,阅读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在耐心阅读以后仍有所体悟,以此为基础增加了对近代中国学术氛围。

正文:

本书在探讨人、事时从留日学生、清政府、日本等多个角度全面而客观地分别加以介绍,基本舍弃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悲情的意识,重在重现历史,鲜有说教,对利弊两方面均加以展现,很能引人深思。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面临日愈加重的内忧外患,国家危在旦夕,尤其是甲午一役,更是令清政府创巨痛深。危难之中,有识之士不断觉醒,国内掀起了变法图强的浪潮。

维新变法和各类政治运动鉴于改革的需要而培养新式人才,近代留学之风即始于此。派遣学生赴日本留学,为清末政治改革中重要措施之一。客观条件上,东渡日本较西洋各国方便;内在的政治因素上,留日也能满

足清廷的需要:以速成的方法,模仿日本维新。于是,日本成为近代中国学生与当政者心目中理想的去处。

近代留学日本的历史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期自1896至19xx年,留日学生返国动机主要是国内情势,此阶段为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期;此后三个阶段分别为:1912至19xx年、1916至19xx年、1932至19xx年,这一时期中留学生返国的动机主因是日本的侵略,

1896年,总署奏陈《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片》,粗定章程。中日对留学日本学生的特设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留学日本的热潮,遂弥漫全国。“留学日本学生监督处”为有关留日学生事务的总机关,此教育行政机关在世界各国教育行政制度上为中国所独创。为了管理留日学生,清政府先后出台了《约束游学生章程十款》、《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十款》、《自行酌办立案章程十条》、《约定游学生章程(张之洞)》、《管理游学生章程》、《新定留学生请假规则》等相关政策规定。

…… …… 余下全文

篇八 :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晚清卷读后感

《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费正清、崔瑞德任全书主编,全书规模宏大,共分为15卷。它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史,是外国人看待中国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权威著作。当然,由于立场和切入视角和中国人差距较大,尤其是对中国地域的划分,所以评价褒贬不一,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独特视角。

由于本书规模过大、时间有限,我只选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晚清卷印象最为深刻。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的介绍入手,在不同的方面展现和剖析了历史的进程。通过不同是视角,不仅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晚清时期各个事件的认识,开阔了眼界;而且也让我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传统上,我们认为晚清时期主要是以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两条主线为线索,而该书有了一些其他更加新颖的认识。首先,是在人民对待西方的技术 水平和军事水平观念的改变。自鸦片战争开始,由于西方的技术军事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导致了中国在战争上的节节败退,根本无法再战争中取胜;而不是因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腐败、屈辱卖国。真正属于武器旗鼓相当的战争,当属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远非表示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多的是当时中国政治体制内部根深蒂固的各种因素,中国需要做出更大的改革来使完成自己“独立自强”的使命! 其次,对于《南京条约》的看法,这个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生活。而在现代人眼中,“最惠国待遇”已经从一种不平等关系转变成了国家经济体互利互惠的条约协定关税,早先中国在广州的航商贸易,并未有明确的税额,全然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往往为内务府所控制,而协定关税后,则使清帝国的收入大大增加。而后期,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协定关税才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因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