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

13课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 教学时数 3教时

1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7分钟

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语文教研组 陈小燕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之前学习了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等文体。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此后的小说学习起着置关重要的奠定基础的作用。

该单元的前两篇文章分别为现代文小说(《阿q正传》),外国小说(《项链》)。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小说三大要素:情节、人物、环境的欣赏方法。而本文的学习,正是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即能够掌握三大要素之间关联。

此外,本文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是一篇白话文言文小说,在学习小说的知识点之外,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文言文的知识难点。

由此,在教授该篇课文时,我从文言文翻译入手,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为纲;以学生较容易解决的字词翻译作为开始,逐渐上升到小说三要素关系的理论高度。

2.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因此,我把本文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概括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以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较难理解。可作为教学难点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文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因此,关于该小说文学常识的识记,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2)能力目标

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段段意。体会本文重点人物的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写作手法。深入思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目标

学习本文,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名著,引发其阅读古典文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4)德育目标

分析小说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成败的关系,肯定性格对人生、事业的重要影响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三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

2、学习和领会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典文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和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典文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和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

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3、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

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3、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讨论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结尾——曹操中计杀蔡、张

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看过电影《赤壁之战》吧,它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当时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双方兵力悬殊,但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弱小的一方战胜了强大的一方。决定战争胜负有诸多因素,就赤壁之战而言,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巧设计谋,是孙、刘得胜的关键。群英会是这场战役的序幕,东吴统帅周瑜善于利用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他的著作主要有《列国演义》、《隋唐志传》、《平妖传》、《三国演义》等。

…… …… 余下全文

篇四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

(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

(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150字以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 周公瑾暗探定计

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 周公瑾设计迎故人 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 蒋干呆盗假降书

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 周都督遂心除忧患

尾声(10段):细作报喜 周瑜去忧

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 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 …… 余下全文

篇五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

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群》,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下面找一位同学来回答有关《三国》的知识。《三国》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它与《三国志》有何不同?有何联系?《三国》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它的内容是?……本文讲的是赤壁之战前夕的故事,而我们在高一学过司马光的《赤壁之战》,请回顾一下赤壁之战前的政治形势。

本文选自《三国》第45回,原题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

二、阅读课文

思考:1、周瑜施的何计?2、梳理本文情节,完成练习一。

三、总体把握,梳理情节

(一)周施的何计?

明确:反间计。不过也有人认为是离间计。

(二)梳理情节

1、本文故事情节相当完整,有开端……请同学来梳理一下。要求:力求整齐。

明确:1、开端:周瑜决计除蔡张 2、探水情瑜大惊欲除蔡张

发展:周瑜大摆群英会 设计谋会群英止蒋说降

高潮:蒋干上钩盗密信 装大醉同床眠诱蒋盗信

尾声:曹操中计杀蔡张 闻喜讯庆计成周瑜无忧

2、思考完成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周如何实行计策

教学过程

一、温故

二、新授

(一)讨论:周如何施计?

明确: 点破来意 愕然

止蒋说降 令人监酒 惊愕

显示实力

表白心志 面如土色

天衣无缝

假亲热 假梦话

诱蒋中计 假密信 假密报

假酒醉 假担忧

(二)讨论:曹操为何中计?

明确 : 计:天衣无缝

蒋:煽火加醋

曹:急噪多疑

三、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

二、新授

(一)人物

1、讨论:人物形象特征?

明确:周: 英勇善战:三江口之战

年少气盛:毁书斩使

足智多谋:决断谋略的气魄

把握战机的敏锐

施行计谋的周密

豪放潇洒:探看水寨

舞剑、作歌、狂吟

…… …… 余下全文

篇七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 “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

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

…… …… 余下全文

篇八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罗贯中《杨修之死》

二、介绍《三国演义》及课文故事的背景。

1、提问:

1.《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著作?作者是谁?它与《三国志》有什么不同?

2.《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你能说出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吗?

教师归纳: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时的罗贯中。《三国志》则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2、提问:“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吗?

教师归纳: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 1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