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越王勾践世家的全文翻译及评价

1、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种向吴王请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古代汉语《越王勾践世家》选段-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戹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1、越复伐吴。复,副词,又。

2、吴士民罢弊。罢,通“疲”,疲惫。

3、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肉、膝,名词作状语,译为“把肉(袒)、用膝(行)。

4、孤臣惟命是听。命,宾语前置。

5、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虚词用法)

6、且夫君王蚤朝晏罢。蚤,通“早”,早晨。

7、范蠡乃鼓进兵。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8、不者且得罪。不,通“否”,否则。

9、吾置王甬东。省略句,“甬东”前省略了介词“于”10、君百家。君,名词用作动词,做……君。

11、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1.死 古:①丧失生命 ②尸体 今:单指丧失生命

2.大 古:通“太”,如姜太公 今:指大小之大

3.布 古:本义是麻布 今:发布,宣布;陈列,展开

4.尝 古:曾经 今:品尝

5.听 古:张口笑的意思 今:用耳朵感受声音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读后感若干篇

《项羽本纪》读后感

读完《项羽本纪》,我对项羽肃然起敬,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奇男子,盖世风流的伟丈夫!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异兆祥端,只凭着自己的胆略气概,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项羽,从不掩饰自己。他有着赤裸裸的征服欲和表现欲,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时宣称:“彼将取而代也!”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流!

为达目的,他不顾惜手段;他矫杀宋义,夺了领导权。他刺杀怀王,夺了君权;甚至,他一举坑杀20万降卒,巩固了政权。

何其残酷!何其暴虐!但这正是我敬佩他的地方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总是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道理,不同的军服就是杀人的理由,能生存就是战场上最残忍但是最有用的道理!

项羽是一血性男儿,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市井无赖,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仁”,太轻信;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至于四面楚歌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了;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塑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才是项羽,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高祖本纪》读后感

《高祖本纪》,记述了刘邦从一介草民到开国皇帝的传奇历程,读完之后,不禁疑问,到底刘邦具备的那些素质,造就了刘邦的成功?从高祖本纪的记述中,可以略微看出些端倪。

起初刘邦看似好吃懒做、不求进取,是什么使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从司马迁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刘邦的过人之处在于会用人。

刘邦有识人的能力,正确有效的辨别哪些是人杰,哪些是庸才,然后才能量才而用,而项羽正确发这样的能力,不能识人,使得陈平和韩信之类就全部归顺于刘邦。

由此看来,当时社会缺少的并不是像项羽、韩信、张良、陈平等的有杰出才干的人,真正缺少的是能将他们的才干合理组织和发挥出来的人,而刘邦便具有这样的素质,因此他成功拥有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 刘邦有急智,当形势不利时,慷慨让步。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在急需韩信兵力时封其为齐王。由此看出,刘邦能屈能伸,果敢能决。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史记读后感

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从太初元年开始撰写,到太始四年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后人无法逾越的千古名著。

在《史记》中,一个个历史著名人物真实的被记载评论,项羽只用三年,就带领五国诸侯灭掉秦国,分裂天下用以分封王侯,这是他号称霸王一生的辉煌时刻。然而怀念楚国而舍弃关中,放逐了楚怀王而自立为王,导致诸侯怨恨而背叛自己,落到亥下之围四面楚国的窘迫境地。夏朝的政治质朴忠厚,是民众变得粗狂无礼,殷朝恭敬天地,使民众迷信鬼神,周朝尊崇礼仪,使民众变得鄙薄不实诚。秦朝加重刑法,苛政暴政走上亡国之路。而汉高祖刘邦做出适宜正确的抉择改革,后来有了闻名的文景之治,可见得人心这得天下这名话的精妙之处。 越王勾践世家中看到了卧薪尝胆的越王,身边的贤臣文种,料事如神的范蠡。相反还有奸佞之臣,以及高傲的吴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吴王自尽。然而范蠡却一语中的,说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后立即远走高飞并且告知文种,文种明白其意称病不上朝,可还是被听了谗言诬告他要作乱的越王赐剑自尽。而范蠡渡海到齐国,三次搬家积累财富分给了好友和乡邻,据说因为他留在哪里那里必定流传他的美名。所以世人都称他为陶朱公。

总的来说,《史记》以述说人的一生的生平和重要事迹为主,以故事来吸引读者兴趣,在其中,有各个朝代君主的不同性格,有贤有佞是故事曲折。在这本书中,读到了一些人的悔恨终生,一些人的无奈激昂。而《史记》将这些精彩记录了下来。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史记读后感

论《史记》

论文摘要:《史记》在中华古代历史上存在三千多年,它能够永保价值、永保拥戴的原因。《史记》作为中国历史是一部创时代意义伟大的史书,它的优势以及价值。尽管《史记》被光环环绕,它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关键词:《项羽本纪》、重要性、缺点

一: 《史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司马迁叙写的悲惨经历。

有一种东西总会令我们突生震撼,有一种东西总会令我们为之感动,有一种东西总会让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这就是《史记》我读后或者可以说是大多数读者的感受。在历史的年轮中,翻滚潮流,洗尽铅华,《史记》总以一种以它特有的姿态为我们多见。

《史记》,为二千年前汉武帝时司马迁所写,也可以称为《太史公纪》或《太史公书》。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为太史令,司马迁在此文化修养极高的环境下成长,十岁时便可通读古代史书,二十岁便开始环游各地。聪慧好学的他对文学具有一种以生俱来的喜爱,受父亲的影响,他更加对此进行探索研究。人有生老病死,事态有炎凉变化。司马谈遭受了一些不幸、痛苦的经历,积劳成疾,抱病而死。临终时嘱托自己的儿子司马迁,要继承他的职业(也就是继续为太史令),司马迁痛哭流泣地接受父亲的遗嘱,开始了漫漫叙写史书的征程。

二:《史记》主题内容及起影响。

《史记》内容包括:本纪十二卷、年表十卷、书八卷、世家三十

卷、列传七十卷,总共一百三十卷。在《史记》以前,没有这样大部的史书,也没有记、表、书、传的体例。这都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材料,大抵都是从古史中取来的。如:《尚书》、《国语》、《国策》、《世本》,以及汉初时的《楚汉春秋》,都是《史记》的来源。后来有些事也都是司马迁自己所经历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史书,作为第一部通史。《史记》记述了我国黄帝的上古传说,商周时期的历史事迹,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史记》单单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三千年的滚滚历史,三千年的恩恩怨怨,三千年的改朝换代,三千年的种种。《史记》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将这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发展为我们所知。西方人以其《历史》作为世界十大历史著作,而中国我想也就是《史记》可以列入其列。《史记》不愧为一部浩瀚的历史巨作,担当起中国文化瑰宝?魁首?。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学生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王子亨(10)

汪涛(10)

成琳(A)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彭靖寒(A):《弗兰肯斯坦》是由英国女作家Mary Shelley所著,后由英国作家Patrick Nobes 改写的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一个新的人,他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巨大和强壮,然而弗兰肯斯坦却控制不了他,这个怪物毁灭了弗兰肯斯坦所爱的一切。)

…… …… 余下全文

篇七 :越王勾践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①。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释:①请成:请求讲和。

1.下面各句加粗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

A.乃苦身焦思 天下苦秦久矣

B.振贫吊死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C.勾践不忍,欲许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D.越其可逆天乎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下面各句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

例句:不者且得罪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

3.上面这个文言选段讲了一个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孟子的一段著名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余下全文

篇八 :度势之勾践,卧薪尝胆,数度之功 1100字

度势之勾践:卧薪尝胆,数度之功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成功不仅需要强大的意志和过人的能力,还需要审时度势的做出选择,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一定的牺牲。唯有如此,才能够成就一方伟业,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物,便是审时度势之英雄,他就是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乃是诸王争霸的激烈时期,当时吴国与越国之间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吴国凭借着兵力的优势战胜了越国。而越王也因此作为战败俘虏被抓到了吴国,吴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任意践踏越王勾践的尊严,不仅不给他一个君王应有的礼遇,还派他去做一些奴才做的事情,比如去看守墓碑和喂养马匹。这极大的挫伤了越王的自尊心,不过尽管越王内心非常悲愤,但是他并没有在表面上表现出来,而是装出一副非常顺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一味的反抗只会遭来杀戮,那么更别提东山再起了。为了复国,他决定忍辱负重,瞅准时机再下手。然而审时度势并不容易,这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吴王要出门的时候,勾践便会随从,在前面给吴王牵着马。不仅如此,他还非常细心的照顾吴王的起居,尤其是吴王卧病在床的时候,更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这样的举动,就算一颗石头,也会被温暖的。吴王又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大活人,很轻易的就被勾践的举动所感动。看到他这样尽心尽力的照顾自己,也没有再过分的难为勾践。他认为勾践已经心悦诚服的归顺了他,对他不再有防备,于是把他放回了自己的国家。

越王勾践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将自己在吴国所遭受的耻辱深深的印在了心理,并告诉自己一定要报仇雪恨,让自己的耻辱得以洗刷。为了不让自己的舒适的环境中沉沦,他并没有继续以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是每天都睡在像石头一样坚硬的木板上,不仅如此,他还把苦胆吊在门口,时不时的就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让自己不忘记曾经的苦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