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一广无垠,异域风情选的风土人情,这就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模样。完全不着一丝沙漠里干旱、艰难的生活景象。正因如此,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令人神往,使人心醉,也让人对流浪文学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的感受。

读《撒哈拉的故事》带着与之前读三毛的其它作品一样的感受。有着对未来生活大爆炸额无限憧憬与探索,有着与荷西之间相濡以沫的忠贞爱情,有着对一个作家笔下繁华的人生故事的好奇??

书中开篇《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在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由此,三毛便用笔尖描述了一系列以沙漠生活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语读者,造就了无数人的沙漠之梦。凡是有些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沙漠之中,人们的生活极为艰辛,干旱缺水,空气干燥,想想这些,都不曾令人向往。然而置身于其中,却收获了另一番的感悟——沙漠之中,必有绿洲的生活态度。无论在气候,在饮食,在住房等各个方面,三毛带着我进入了一个浪漫的小国度,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的热情,有的冷漠,有的主动,有的让人奇怪??那里有美妙的爱人陪伴,荷西的万水千山走遍的相伴。那里有各种亲人的牵挂,寄来的家乡风味,无数的信文。

作家司马中原曾说过:“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华,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命的

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就算过的极为艰苦,在她的文字里却流露出别样的滋味,每一处沙漠之景,都显得那么别致;就算生活中的困难重重,却找不到不快乐的影子,每一个人都变得可爱。

爱情是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三毛同荷西的传奇跨国恋却更是成为她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也使得流浪文学深深的吸引着全球读者,让人神往。结束了七年之痒的认知后,三毛终于嫁给了小自己八岁的西班牙汉子荷西。尽管开篇三毛说到“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却让人觉得幽默而不失趣味。我所了解的有关二人的背景知识里,很看好这样的一对佳人。尽管在撒哈拉草草的结了婚,领证的手续纷繁复杂,尘埃落定,有情的,终成了眷属。现实生活里,也许我太接受所谓的“姐弟恋”,可是七年的爱情结晶,让人觉得美好。在爱的泥潭里,没有年龄界限,国籍界限??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英语教研组 张志娜

大学期间,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回味无穷。这个暑假,再一次读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

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

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 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

…… …… 余下全文

篇三 :带着灵魂把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读后感

带着灵魂把万水千山走遍

第一次听到三毛这个名字,我以为他是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的那个瘦瘦的但又古灵精怪的孩子,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三毛竟是那样的一个奇女子。侠女三毛曾说“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带着一颗对生命、对自然、对未知充满好奇与感恩的心,三毛出发了。 然而跋涉了万水千山,路也有结束的时候,三毛选择了自己来结束那段路程,用自己决绝的方式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背影。但她也曾经宣告世人,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就这样,在一个略带寒意的凌晨,三毛走了,但是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的奇葩,至今还是多少人的梦里落花.....

在我的眼中,三毛是一个心存善念、闯荡世界的侠女。三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因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而独自走进撒哈拉沙漠,寻找生命的真善美;一个有灵魂的精怪,一万水千山走遍的豪情,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遭遇,引出无数传奇的故事;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以美丽的文字,融入自己的情感,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字世界。可以看得出来,三毛在撒哈拉的那段日子,是她生命中最为难忘的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有笑声也伴有泪水。但我感觉,在心底里,三毛是一个对生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女子。看她的那些作品,就感觉就是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在眼前播放,是那么的生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荷西就已经先去那里找到工作找到住的地方暂时安定下来了,所以她去了以后不会感觉很仓促。荷西负责赚钱,制作家具,而三毛凭她的美丽善良和智慧把沙漠中的家装饰的独具魅力。她用沙漠中捡回来的东西做装饰物,把自己的家装饰的独具三毛韵味。可以说是为了把三毛留在身边,荷西着急着结婚,他们在沙漠中结婚的,那一片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他们的结婚再现在的我们看来有点搞笑、有点惊奇和意外,但更多的是别具风格。由于他们分别是不同的国籍,现在又都在其他的国家有许多的文件要填,结婚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更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都是在前一天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估计这在别人是不可理解的,但当时就是那个样子,只因为他们住在沙漠。荷西对三毛很是了解,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一付骆驼的头骨,而三毛对这个很是喜欢,大叫这个礼物很是豪华。他们走路去镇上的法院结婚,路上又是风沙满面的,走到的时候已是汗流满面,就这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我们看来也许有点滑稽,但这恰恰就是三毛风格,一切皆有可能。简单的婚礼过后,这对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年轻人终于算是结束了单身生活,成立以一个小家庭,而这个小家庭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是酿造出无数的乐趣。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毛《温柔的夜》赏析 读后感

温柔的夜,夜的温柔

这是第一次读三毛作品,其实久仰其大名,一直想读她作品,但没什么时间接触,本想在图书馆借她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已经一抢而光,于是借了《温柔的夜》。了解了一下,发现这部作品似乎是《撒哈拉的故事》的后续,里面第一篇《寂地》就是写在沙漠的夜晚,一起讨论脸狺的传说,非常精彩生动。后面几篇虽然没有看到沙漠的影子,但每篇故事依然三毛风范,洒脱而细腻。

原本以为三毛的作品是在写她自己的亲生经历,她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文章,写生活,作品里三毛的生活给我感觉很真实,她是如此洒脱,丰富而精彩,不禁为她的生命喝彩,后来通过《三毛之迷》更进一步了解了她,发现三毛是三毛,陈平是陈平,现实生活中的三毛是敏感,灵性,易冲动的人,作品中的三毛(通过《温柔的夜》感受到)是率真,精明,沉稳的人,但不论生活中还是作品的三毛我觉得都是个热爱生活,重爱情友情的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子。

通过读《三毛之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三毛我觉得对读作品很有用,更能客观的去读三毛的作品。

我读了三毛的《温柔的夜》,整本书里装满了三毛的行迹与流浪者的洒脱,她是属于世界的,而世界终究属于每个人,三毛没走遍世界,但在她的世界里走出了世界各角落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故事。喜欢三毛那颗浪迹天涯的心与勇气,喜欢她对真我的执著,喜欢她那颗博爱的心,喜欢她细腻的柔情??

在《寂地》中,三毛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在沙漠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与行为表现,以及通过谈论脸狺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围绕着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把我吸进他们的谈论中,尤其当三毛说了一句“脸狺贪心!”紧接着是“这时不知哪里吹来的一阵怪风,眼看将尽的火堆突然斜斜往我轰一下烧过来。荷西一拖我,打了半个滚,瞪着火;它又回来了,背后毛毛的感觉凉飕飕地爬了个全身。”作者非常善于渲染出惊悚的氛围,我当时以来脸狺真的会出来,屏着呼吸读下去,直到天亮,松了一口气,才发现一切只是幻想与传说。但回味起来故事依旧精彩,阅读中的窒息感隐隐作现。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三毛经典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经典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经典作品集》读后感

历经将近二十天,终于重读完《三毛经典作品集》。

五百多页的书,如果不在暑假,最多一个星期一定读完。可是随着暑假来临,虽说孩子将得到二个月的放松,可日子却变得没规律。每天晚上我大把的阅读时间被分隔成东一块西一块,等终于空闲可以静下心来阅读时,大都已到夜深人静。经过一天的生活后,此时身心已疲惫万分,只能拿起书本看几页后,躺下去休息。人到中年后,已越来越明白身体的重要性,再也不敢如年少时可以挥霍、可以轻狂。

已几乎忘记了不到二十岁时读《三毛经典作品集》的读后感受,只大致记得看完她的作品后,想着梦想与她一样千山万水去流浪,她的作品,给我打开了世界之门,发现原来世界如此广袤无垠、丰富多彩。二十年后,重读她的作品,多了一些理性与深度的感悟。她的心灵从小就是不羁与向往自由,而她的心是那么的善良与崇敬自然与美好的一切。读三毛的作品,就是在听一个普通人讲述她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与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也许她的散文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但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细腻、真实的情感足以将我们带入她的世界,品味她的思想,感受她的无奈,分担她的忧愁。

三毛是一个叛逆、倔强、不循规蹈矩的人,这让她活出了真正属于她自己的人生,这点,最是令我佩服与敬仰。她的生活是随心所欲,兴之所至,一切都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的。而我,虽说也叛逆与倔强,却少了她的勇敢,总受太多世俗的影响与约束,于是她活出了真正属于她的精彩人生,而我却终生只能碌碌无为,至今仍活在小县城里围堵过来的沾亲带故之亲人与风俗之高墙重压下,日渐平庸地走向死亡。

在我理解,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她一生的追求,对于一个从小喜欢‘吞书’的人,对书,对文字,一定是真正的喜爱与享受。于我,难道就不是吗?不然,为何没有大把时间阅读,虽说日子每天都过得匆忙,仍是感觉内心是那样的空虚与迷茫?出生在很穷苦的小山村,为何从小就知道到处搜索书去‘吞书’?为何一直把书当作是最好的朋友?至亲的哥和一些最好的朋友都说我是‘多愁善感’之人,一点点事总会想得很多。对此,我无法辩解,对于一个从小到现在都在看着父母吵闹打架,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从而极度没有安全感,一直在寻爱的人,说‘多愁善感’只是浮浅了。多少次,我觉得活着是痛苦,是负担,想要毁灭自己时,都是书挽救了我,让我走出阴霾,重新有勇气面对生活。儿子说我是一个非常两极化的人,高兴时可以像个孩子去拥抱世界,失落时却可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好,我与三毛一样,极度喜爱与享受书,书真不单纯带给我知识与素养,是我极重要、极好的朋友。也只有书与文字,可以让我真正静下心来,去思索生命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三毛作品集有感

读三毛作品集有感

喜欢读三毛,喜欢她的至情至性,喜欢她的随心所欲,喜欢她的真挚纯情,更喜欢的,是她笔下那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我的眼中,三毛是一个心存善念、闯荡世界的侠女。三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因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而独自走进撒哈拉沙漠,寻找生命的真善美;一个有灵魂的精怪,万水千山走遍的豪情,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遭遇,引出无数传奇的故事;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以美丽的文字,融入自己的情感,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字世界。可以看得出来,三毛在撒哈拉的那段日子,是她生命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有笑声也伴有泪水。但我感觉,在心底里,三毛是一个对生命、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女子。看她的那些作品,就感觉就是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在眼前播放,是那么的生动。

说到爱情,三毛是幸运的。24岁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的三毛碰到了她一生的挚爱:荷西。那个比她小6岁的男生,却给了她一生的承诺。6年,让一个男孩蜕变成一个成熟的男人。他深爱着三毛,理解她,包容她,愿意为她而放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为了三毛而选择沙漠。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沙是诚实的,它不虚荣。它不用你精致,不用你化妆,不用你给予,只要你心安,这便是故乡了。三毛实在幸运,苦恋她六年的男人也是懂得她的。爱着三毛的荷西也是幸运,三毛虽然疯狂又爱流浪,但却专一与自爱。在沙漠,这个大胡子男人向三毛求婚:“我想的很清楚,要留你在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少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我在沙漠等你。”

这个带着灵魂走遍万水千山的女人,内心是柔情而温暖的。她的心似乎宽广得可以装下世界,而亲情却是她内心最厚重的东西。“结婚,小半是为荷西情痴,大半仍是为了父母,至于我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论成败,论英雄。”这个一生追求自由的女人,为了让在远方为自己牵肠挂肚的父母安心,与那个懂自己的大胡子结婚,在大沙漠过着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平淡的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毛 读后感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前天晚上把《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了,很喜欢,不过很可惜,没有记一下就给还了。有一些感受......

1:自己好落伍:看这本书的一星期时间里,同学见了都说:“我看过了,不错,好好看。”想起郭敬明17岁写《爱与痛的边缘》时都看过那么多人的书而且有许多自己见解,他对三毛好像是这样说的‘曾经有段时间我迷三毛迷得紧。不为别的,只为只身跑到沙漠的神经质。那时候娶一个像三毛一样的女子为妻然后一起远行成为我最大的梦想。但它高高在上地悬在我的头顶使我不得不仰望,在脖子酸痛的同时让我明白:它遥不可及。’想着自己太亏了,小时候不知道看书也没有条件看,如今狂补着涉猎各类书籍却觉得有些晚,因为此时的记忆力真如老徐那样:记得特快忘的也神速。

2:羡慕三毛: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父母:有着健康的身体、聪敏的头脑,使孩子从小物质上得到充分满足,即使在三毛成家后仍给予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一心爱着孩子教育很好并不约束孩子成长,试想有多少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一辈子随自己性情流浪。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朋友:什么叫真朋友?就我的理解:真正的朋友是共分享共患难的朋友,当你在尖峰时并不急于沾取你的光芒,当你在低谷时又能给予帮助关心。而三毛交到的都是些真性情的朋友,不舍得她到沙漠受苦,但真要去了就尽力寄些所需东西,急人之所需雪中送炭都不夸张,即使是那些追求三毛的男性朋友,亦给予尊重和帮助(我始终认为男女朋友间应保持尊重,底线很重要)。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爱人:荷西!怎样说他呢?看这本书,就觉得越看越喜欢荷西,最后就觉得以后找人过一辈子的话就找这样的。

a:他是如此的爱三毛:他爱三毛矢志不渝,小时候就对三毛讲‘从小的愿望就是娶三毛为妻’;他爱三毛一辈子为了她可以牺牲一切:撒哈拉沙漠,这是怎样的地方?稍有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这里的气候、物质上的贫瘠,更不用说风俗不同宗教不同......有多不同?你能想象那里人几年不洗一次澡甚至许多人一辈子不洗澡;你能想象那里人不知道自己几岁,女孩子8——10岁就要结婚;你能想象那里还有《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如汤姆命运的黑奴买卖。我觉得不可思议。而就是这样的环境,荷西听说三毛坚持要去时不笑话不阻止更不拖累,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三毛单独去非洲时好照顾我。他知道三毛是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不会改变计划的。前一段看《传闻中的七公主》迷上雪七和小跟班的爱情,小跟班也是为了雪七自愿到战争下的伊拉克,当这种只可能发生在影视剧中的场景切切实实摆在我面前时,亦真亦幻,让我着实感动了一番。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毛读后感

第一次读三毛的作品是在上学的时候,生命中满是活泼,渴求着对未知的冒险,哪怕一个人一张票,一列火车,都是极其渴望、向往的。现在再拿起这本书,品味着生命的沉淀,依旧渴望与之一起在撒哈拉沙漠快乐的游戏。

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一广无垠,异域风情,这就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模样。完全没有一丝沙漠里干旱、艰难的生活景象,反倒令人神往,使人心醉。

沙漠中的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足十岁的姑卡却由于礼俗而不得不结婚,婚礼却撕心裂肺;为了寻找骗自己金钱的太太,而苦苦存钱,即便知道那是骗局也不愿承认的痴傻纯真的沙伦;整天借东西却不讲道理的邻里···就算有无理取闹的邻居们,也没有动真格生气。朴素的环境又似乎带着一丝的野蛮,但却给无聊沙漠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而我们现在的处世文化,关乎着每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对他人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抱怨,心态也会放平和。

我很羡慕三毛。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父母,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聪敏的头脑,一心爱着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并不约束孩子的成长。试想,有多少家长愿意同意孩子一辈子随自己的性情流浪?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同甘共苦的。而三毛交的是真性情的朋友,不舍得她去沙漠受苦,但真的去

了,就尽力帮助,急人之所需,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尊重。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爱人,为了她可以牺牲一切。撒哈拉沙漠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里气候恶劣,物质匮乏,而就这样的环境,荷西听说三毛坚持要去时,不笑话,不阻止,不拖累,默默收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等三毛。没有像沙漠里阳光那样炽热的情感,却淡淡的让人留恋。

像三毛一样,对待亲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迎接下一刻;对待爱情,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把每一天都当做充满希望的未来对待,人生就是美丽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