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岳麓区含浦镇联丰小学 陈添玉

《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是使人忧伤的幽默。”读完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幸”这一部分内容。我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感悟: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书中写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一个人实现理想和目标。同时,我认为虽然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绝对作用。我坚信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说,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这是提醒人们应该具备时时反醒的精神吧,我这样理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时时刻刻自省,不断改正错误。 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王小波还说,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选择幸福,实现理想,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一个知识分子,不断地学习和追求的过程中,有宏大的志向后,还有博大的胸怀。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多向他人学习了。毛泽东曾经豪迈地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正沧桑。”其中抒发的正是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啊!他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的精神家园》读书笔记

《我的精神家园》读书笔记

作者:王小波

一、 提到的相关书籍

王道乾译的《情人》、奥维德《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十日谈》、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图尼埃尔《少女与死》、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迪伦马特《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看不见的城市》、比尔·盖茨《未来之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乔治·奥威尔《1984》、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石屋藏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尤瑟纳尔《东方奇观》、莎士比亚《驯悍记》、海明威《钟为谁鸣》、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乌托邦》

二、 读书笔录

1.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

2. 如果硬要我用一句话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我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

3. 《情人》片段“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4. 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5. 美国一位老太太告诉我说,不读莎士比亚,不背弥尔顿,就根本不配写英文。

6.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7. 人有才能不叫艺术家,知道珍视自己的才能才叫艺术家呢。

8. 学理科的不承认有牢不可破的囚笼,更不信有摆不脱的噩梦;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9. 照我看,任何一个文明都该容许反讽的存在,这是一种解毒剂,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没滋没味的程度。

10.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

11.海明威在《钟为谁鸣》里说过: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12.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实际上,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力,他就已经不战而胜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等奖: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

一等奖: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

巴金说:“人不单单靠为活着的??”还有属于他自己所追求或守望的一方精神家园,正因此人生显得有意而伟大。

玛利亚受圣灵而怀孕,耶稣降生了,带着拯救全人类罪恶的梦想,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在接受生命三十年后。

梦一般的海子,以卧轨的方式张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 偏激的顾城承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精神家园。

鲁迅用他的笔呐喊要救国救民,普希金用决斗维护着爱情,弥尔顿在失乐园中释放热情??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和维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显得伟大。

于我,文学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一有空,就惬意地漂浮在文学圣殿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文学引领我走进历史,与名人交流对话,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贾谊《过秦论》,让我了解了两汉文章的雄建;

竹林七贤更让我认知了两晋文章的睿智; “山气日益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南山鸟语花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又似轻实重地将他的精神世界层层剥开,展露人前。

李白、王维带来了唐诗的浑厚潇洒,君不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开阔胸襟,君不见他斗酒十千的万丈豪情。

延续着诗风,宋代,苏轼用词表达豪放;清代,曹雪芹却用《石头记》呈现小说的俊秀。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词,我感受到的是古代圣贤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以及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然而,精神世界是没有国界的。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表现老人与海的搏斗精神,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表现欧洲的生活风情,每个作者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贝多芬看见了月光,温柔地浸满盲女充满期待的目光。他的心在颤动,他的手在飞舞,他的灵魂在如纱的月光中格外闪耀,仅是那瞬间的触动,一首如月光般的曲子便从此流泻在世间每一个角落,如月光手帕上绣满了他在人间的爱。

梵高看见了一片氤氢着生命气息的向日葵,他看见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于是挥动画笔,用色彩记录这一感悟,陶醉了几世几代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偷偷溜进《我的精神家园》

偷偷溜进《我的精神家园》

鲁超美

在虎门回汉的高铁上,快速的翻阅了《新商旅》等两本高铁杂志。对于纸媒的油墨馨香过于沉溺,信手不放过任何可读的文字,这个毛病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手指控一族,他们几分钟不刷一下手机屏,心里就憋得慌。

宾馆的退房是在中午两点前,因此午休很踏实,以至于坐在高铁上无丝毫盹意。那双“贼”眼看完了插在靠背上的杂志,又看看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壁挂视频,再瞄瞄时速300多公里的火车窗外。低头瞅见90后同事伏在活动台板上睡了,手肘下压着一本书,立刻动了“贼心”,于是悄悄伸出“贼”手,“偷”过来满足“贼”眼,打发旅途的闲时无聊至极。 原来书名是《我的精神家园》,飘渺而夺眼球。书的作者王小波,是我同时代的大哥。可惜天才命短,四十五岁就夭折了。我读电大的时候,正是王小波文字多产的时候,但我们学中文的同学竟很多都不知道他,我也是。

王小波的文才并不是被公认的,就像是孤独的画家梵高,死后,才犹如一道闪电光耀文坛。

他的名气印证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理,先是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赞誉,后才被国内文学界及评论界推崇。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晚期(离世前几年)的千字杂文,有些早年在报纸、杂志上读过。想不到年轻同事能在旅途中静下心阅读我们那个时代的另类思想杂文,真使我另眼相看!

读他的小说还行,杂文是艰涩隐晦文学形式,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生活阅历是难读懂、难理解的。偷偷溜进王小波的精神家园,一个钟点下来,徜徉了半本忧愤幽默的文字。不知不觉中,同事睁眼原谅了我的“劣”行,主动与我探讨读后感受。她说,王小波的书看不下去,一看就想瞌睡。是的,王小波怀疑、反叛、荒诞的语言,让隔着一代人的读者产生心理的疏离感。而对于我们同样经历过的哥兄弟,在这样一个年纪,会非常投入地享受在自由的精神家园中。王小波的生活态度,与我天命年后之追求如此接近,让我久久沉浸在他飞扬跳动的激情文字中。

…… …… 余下全文

篇五 :《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读书心得

最近了读薛瑞萍的几篇文章,她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我羡慕不已,她的一些观点又促人深思。在字里行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率直,她的大气,她的真诚,以及难得的纯净及浓浓的书卷气。你看她在《行走在诗意间》里写道:

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是那段“再求职”的经历,到今天我还心猿意马,徘徊歧路呢——是我的性格原本就适合做教师,还是教书育人的生涯已经改变了我?哪怕个性是石,职业是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泽与冲击,也会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何况我原本就是一个怕见勾心斗角的书呆子。

并非人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于那些激流涌进的弄潮儿,我深怀敬意。而我,则宁愿守着一方干净安稳的教师,做一回冷眼向阳的看客。日子不是过给人看的,鞋好鞋坏脚知道;金钱有价,快乐无价,自己觉得好才是最好。

多么精到、多么深刻的认识!其实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不也是这样,但却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请看她在《和语文教师谈读书》里抒发的,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现在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行新课标,很有些削足适履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此,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课改”,就是让语文回到语文。……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味。怎样做到,这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但是无论如何,教师自己喜欢读书,是做到做好的第一前提。

再看她的潇洒与豪放: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好让人向往啊!我真的想走进她的课堂,一睹她的风采。)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心平气和一年级

在大学时就听过这个书名,一直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过。在接到通知要再次教一年级后,趁着暑假所剩无几的空闲时间,怀着好奇心读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更是一本教育日志。读完后让我不禁为之感到佩服。佩服于薛老师能在最烦心费神的一年级每天坚持写教学日记,佩服于她日记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性。笔录的经历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晰地再现,同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解答了我在教学一年中的很多困惑,恨不得早一点与这本书相知。现在,即将面对新的一年级,我仿佛是一个整装待发的探路者,已经做好了准备来时刻迎接我教师路上的挑战。

我就是一年级的老师,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我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教小学一年级而能心平气和,这是何方神人?

一口气读完了薛老师的书,心情特激动,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鼓动着我,我也要做点什么,就像薛老师那样,薛老师是怎样享受这个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呢?

第一招 咱们以前的107班毛老师让一个每天都最早到的孩子把电脑打开,放一段轻音乐。

第二招 她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她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她的一个学生跟着她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她检查,这在小学是很常见的。只见薛老师牵起那小男孩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啊,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播下。那小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魅力,相信他也会成为一个安静的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金,妙不可言!

第三招 她阅读《论语》《孟子》《诗经》《老子》《世说新语》,阅读《沙与沫》《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人类的声音》《我的精神家园》,阅读狄金森、张晓风、泰戈尔……薛老师推崇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今年是第一次带一年级,从没有低年级教学经验的我每天面对稚嫩的孩子,看着他们天真无邪且充满好奇的眼睛,常常觉得自己的肩上负载着很重的责任,而面对他们对学校常规的漠然,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于是常常会产生一种焦躁感,甚至失去耐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书海浩瀚,何时可畅游?

作者:信息林 2014-02-17

假期读完《读书成就名师》,发现如书名中所述,名师离不开读书。虽然12位名师成长过程中各自看的书并不相同,但共同点是爱好阅读,勤于笔耕。而且越看,对他们所看的所说的好书越感兴趣,恨不能一一拿来读一遍。于是,罗列一下名师们阅读的书单如下:

于永正:

《离婚》《骆驼祥子》《任瑞卿先生二三事》《华威先生》《月牙》《天职》《参考消息》《报刊文摘》《读者文摘》《教育诗》《父母必读》《塔上旗》《论语》《语文教学文集》《给教师的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孟子》《三字经》《水浒》《三国演义》《唐诗》《宋词》

推荐书目:《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给教师的建议》

吴正宪:

《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中国通史》《雷雨》《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物种起源》《唐诗三百首》《矛盾论》《实践论》《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学与教的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发展》《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给教师的建议》

推荐书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思想概论----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

程红兵:

《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海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新文摘》《文史哲》《读书》《小逻辑》《艺术哲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语文学习》《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世间最美的坟墓》

推荐书目:《什么是教育》《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

华应龙:

《十万个为什么》《老子》《小学数学教师》《读者文摘》《请把试卷认真读完》《读书杂谈》《乐学歌》《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让思想冲破牢笼》《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读者》《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书》《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失误分析100例》《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小学青年教师》《读者》《“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专辑》《理解意义,培养数感--“数的认识”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图形与变换”教学漫谈》《大教学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如何写读后感

如何写读后感?

作者:江苏省名优教师编写

有些学生,每到写读后感时就不会,其实写读后感很简单,我就教大家怎么写吧!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

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