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而每一个阶段中的用词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观点,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对方的指责。这些看起来略微刻板的交代,让一直对纯然的表达有疑虑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何解释清楚缘由的同时,又不给对方压力呢?试举书中一例: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甲与乙的表述之间,哪个是纯然的表达就很明了。

这里要把握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任何的情绪都是因自身而起。所以,我们表达的需要也应该基于自己。我们今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谈起之前的一次沟通。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关系的亲密,我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地退行。一次在我倾诉焦虑的过程中,她无心的一句话语,唤起了我心中早期儿时的“被抛弃感”。在这种“被抛弃”恐惧的席卷下,就如文中最初提到的那样,我启用了“冷漠”的防御机制。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她。在几个小时的斗争之后,又进行交谈时,我痛苦地流下眼泪,坦诚自己的那种“被抛弃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对方的支持(其实这个表述仍然不能够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谅解。今天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其实如果一开始我就直接表达她会更能接受。哎,旧有模式真的是很难打破,我还在学习。

在谈完自我的表达之后,再说到倾听。大家都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倾听,但从切身的感受来说,这个并不容易做到。书中列举了一些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 …… 余下全文

篇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感恩生命、热爱生活

爱与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因为有爱,因为懂得感恩,所以去做。

关爱人性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人文背景影响。 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发现需要,准确的理解并引导,实现与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让爱的语言带来爱的力量,摧毁暴力的沟通,弥补语言这一人类特有却先天不足的工具,关爱人性。

感恩生命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爱与感恩主导着非暴力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尊重、理解、欣赏、慈悲等等,将贪婪、憎恨、敌意彻底赶出去。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只是一个看似很完美实则很拙劣的借口。

…… …… 余下全文

篇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感受需要、聆听心声!

如果有人说对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真让我失望!”、“别碰我!”你会怎么办?

我会伤心,会气愤。也会还击。

当我伤心时,我会看不起自己,开始自责。当我生气时,我会把火压下来,不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火山终于还是暴发了。

现在,我开始接触《非暴力沟通》,了解了面对指责的话,我们如何加以面对。

当我碰到门边,碰疼了自己,妈妈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你关心我”,她有些意外地看着我。没有说下去了。

当爸爸对妈妈说,“女儿怎么总是不争气,不够优秀时”,我体会到爸爸是爱我的,他是希望我过得更好。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当儿子说“别碰我!”,我体会他的需要和感受,发现我之前刚刚说不爱他了。他伤心了。我抱着他,对他说“妈妈错了,妈妈只是生气,你没有好好吃饭,而在吃饼干,对不起”。他哭了。紧紧抱着我,他并不是不想我碰他,他只是伤心了。他是爱我的,也希望妈妈永远爱他。

当一个人发泄他的不满时,总是有些需要没有满足。如果一个人说你太冷淡了,他的需要可能只是很想亲近你。如果我们在听到控诉时,不妨改变原有模式,选择《非暴力沟通》方式,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再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他的需要是爱,如果你爱他,就说“我爱你”足够了。 我们的需要怎么表达呢?通过控诉的方式吗?对方能听得下去吗?如果你说“你总是不关心我,天天很晚才回来!”,他听到的是在指责,他并不会想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说“明天有空吗?一起吃饭吧!”他估计会把你的请求考虑到日程中去。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心。也并不想指责他人。请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吧,也看清楚别人真正的需要。

聆听心声!

这是我从《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希望与你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 …… 余下全文

篇四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比的平静和顺从。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询师,谈判专家,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 …… 余下全文

篇五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 NVC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

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倾听他人。 ? 四个要素:

? 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

? 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

? 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

? 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 异化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忽视人们的感受和需要,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

害。

?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

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

于对方。

?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 试图回避责任的行动理由:

?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因为不得不”

? 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因为我是个酒鬼”

? 其他人的行为——“因为他做了XXX”

? 上级的命令

? 同伴的压力——“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XXX”

? 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 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社会角色

? 无法控制的冲动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并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

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 NVC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六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 …… 余下全文

篇七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爱罗妈

我们大部分人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习惯于直接进行评论,或者习惯于通过指责别人来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当我们对别人进行指责时,请问对方还能心甘情愿地来满足你的需求或请求吗?对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进行自我辩解、拒绝或者反击你。

我们的情绪会因为外在的行为而发生剧烈波动,真的是因为别人的行为导致你的情绪,别人应该为你的情绪负责吗?那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外在行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或者同样的外在行为在你不同的心情状态下会引起你不同的情绪反应呢?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和外在行为之间还有一个我们忽视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我们的需求。某个外在行为因为不符合我们的需求,从而导致我们的某个情绪。可是这个需求有时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或者清楚了而没有告诉对方,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对方要为我们的情绪负责,于是开始指责对方,开始抱怨对方。这样自己的需求没有满足,同时也伤害了对方,关系开始恶性循环。

读这本书之前,我经常处于痛苦中,一是觉得别人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为什么总让我痛苦;二是我为什么会经常被别人认为我在伤害他们。这本书读到一半,我突然领悟到,我们原来一直活在混沌状态。当我们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没有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我们将自己的幸福快乐权力交给别人,任别人摆布。当别人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对方的态度和怎么说的方式,而不是去关注对方的真正需要。可是要做到抛开自己长期以来的情绪反应方式,去放下自己所受的伤,去真正关注别人的需要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力量和不断的心理暗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做一个像“长颈鹿”那样的人,没有天敌,大家都活在爱中,因为爱而愿意去改变自己。

有一对父子,父亲总是在不断地指责儿子让他不满意,总是在儿子面前生气。长久以来,儿子开始害怕接近父亲,实在出于亲情和义务只能硬着头皮隔几个月回家看望父亲一次。可是在读了这本书后,他开始试着不去体会父亲的情绪和指责,而直接关注父亲的感受和需要。慢慢地,父亲对他的指责越来越少了,父子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修复,现在父亲在他面前更多的是笑容,代替了之前几十年如一日的抱怨和指责。

…… …… 余下全文

篇八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

——结束对自己的恐怖主义

之前有一段时间,任性使气、桀骜不驯、任意妄为、精神恍惚,生活一团糟。不停地寻求答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以及如何解决。但是一直无解。然后我就放弃了。行吧,看你要带我走到哪儿呢!走到哪是哪吧,没有问题呀,如果这就是我的命运轨迹,我接受、跟从、臣服。借着罗秋兰老师的那句话告慰自己:“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用来寻求答案的。可是偏偏很多人把这两句倒过来活”。我想我就趁着这个机会正过来活吧,哈哈。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看到了《非暴力沟通》,也看到了“结束对自己的恐怖主义”。其实这是一本书和另外一篇文章,不过被我联系起来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太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愤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非暴力沟通》还只看到一小半,便发现答案突然就自己出来了。自己前段时间的混乱,是从第一阶段走到了第二阶段。无论如何,有了一份答案之后,能够用一个理念或什么来解释自己,内心更多了一份平静,那份从未知到已知的掌握感,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才能从容平和。恩,知道了是这样就好。不着急,慢慢来,按自己自然的节奏一步步来,总会走到第三阶段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