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黄山绝壁松》读书笔记

《黄山绝壁松》读书笔记

暑假里我读了这篇文章《黄山绝壁松》。这真是一篇让我叹为观止的文章啊!

黄山绝壁上的松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它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但它们仍然坚韧不拔,一天一天地长大,永不放弃,它们从一棵棵的树苗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松树,而它们这种刚强、坚韧、奋进与自信、超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事,有时候我们一旦碰到挫折,就止步不前了。松树的品质就告诉我,不要遇到挫折就害怕,而放弃努力。

记得几天前,我在家闲着没事做,整天看电视,玩电脑。妈妈看我整天无所事事,想让我学点有用的东西,学什么东西好呢?妈妈的朋友的孩子都在学奥数,于是妈妈也把我送过去学。学了几天奥数,感觉就是不一样,以前不会的数学题目,现在对我说就是轻而易举了。在学奥数的过程中,老师还教了我们怎么转魔方,可是第二步我总是不会。

老师已经教了我三节课了,可是我仍然没有一点长进,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乐乐不要放弃,才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那运动员怎么能获得金牌呢?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奋和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失败过无数多次,但经过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想想妈妈所说的话,是呀,有道理!我立刻站起来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转魔方,我便努力学习转魔方的技巧,加倍地练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几天,我就学会了转魔方,渐渐地,我只要1分20秒就能把魔方转好了。 那些不敢与生活决斗的人,永远都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其实,困难正是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会拥有有意义的人生。任何人只要磨砺了松树那不畏严寒酷暑、坚韧不拔的品质,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在本学期应老师要求读了有关旅游的书籍,我选了《徐霞客游记》看过之后很受启发。知道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有时我又有些不相信,在那样一个交通闭塞的年代,靠骑马,一个半百的汉子,居然走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漫游了半壁江山,还有时间坐下来,写了如此生动的游记。而且,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它记述了当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考证了许多的历史谜题,事务由来。这是一本集历史学、文学、地理学和考证学为一体的重要著作,其学术价值,历久弥重。中华书局的书当然是善本,但不足之处是毫无注释,让许多欠缺古文功底的读者难以享用这经典大餐??

“他是一个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人,穷其一生在祟山峻岭中跋涉。他一路风雨一路泼墨,笔锋里夹杂着奔放的自由。他一生只有一本书,却把大地山河之间蕴藏的巨大奥秘揭露得令人那样叹服。隔着四百年的的时光,我们依然能够听到他进行的脚步声。”央视的这一席说辞我觉得挺精彩的。现在有一词叫做“旅游考察”,可是现代人只知道旅游还还懂什么考察啊?就算是旅游他们也都是只知道拍个照,摆几个姿势,挤出几个生硬的笑容.这哪里是看风景啊,完全是煞风景!徐霞客的游记中令人振憾的不是他对湖光山色的描写而是他身体力行的探索过程。论文笔,古来的流传下来的游记名篇哪一篇不比他写的好!但就是这样一个连举人都没考上的人写出日记体游的游记却是

赢得了累世称赞。《徐霞客游记》以它那平实质朴,富有柴米气息的文字。深深着吸引着我们。看来旅游也还是得“背包”游才能体会到独特的感觉??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本书。《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主要述徐霞客明末1613~1639年30多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均卓有成就。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重庆大学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课程: 地学人文景观 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 鄢一先 学号: 20124411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这学期在地学人文景观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拜读了闻名已久的《徐霞客游记》。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论文而机械地阅读,只觉得文字晦涩,记叙也平铺直叙,作为一个理科生实在是难以继续读下去。但在勉强读了几篇游记之后,我渐渐适应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和当时的语法习惯,开始注意起游记本身来。

说来惭愧,我从前并没有仔细学过地理,对地理人文一类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也许影响了一些我对于文章的理解,但反过来,这也催生了我对《徐霞客游记》的探索的乐趣。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也与徐霞客一同前行,徜徉在未知的山水间,“以躯命游,以性灵游”。

关于《滇游日记》

在众多游记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滇游日记》,其中记述了许多少数名族的生存状况和名俗风情,读来既增长知识又富于趣味性。徐霞客与丽江的纳西族首领木增的友情也着墨颇多,作为读者的我也仿佛见证了几百年前两位传奇人物之间的交往。据《游记》记载,徐霞客与木增在丽江见面,两人促膝长谈,相见恨晚,徐霞客还应邀为木增的文集撰写序文,之后又修撰了《鸡足山志》,木增仰慕徐霞客学识人品,还请徐霞客为自己的儿子辅导功课。崇祯十三年正月,徐霞客两足俱废,不能行走,木增便派人用轿子护送他到了湖北,后又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回到故乡江阴。

除了与木公的交游,徐霞客在大理对于白族的所见所闻也令我印象深刻。大理白族有传统节日三月街,“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如上记述不仅让我看到几百年前异族节日的盛况,也为民俗历史的研究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在本学期应老师要求读了徐霞客游记,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有时我又有些不相信,在那样一个交通闭塞的年代,靠骑马,一个半百的汉子,居然走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漫游了半壁江山,还有时间坐下来,写了如此生动的游记。而且,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它记述了当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考证了许多的历史谜题,事务由来。这是一本集历史学、文学、地理学和考证学为一体的重要著作,其学术价值,历久弥重。中华书局的书当然是善本,但不足之处是毫无注释,让许多欠缺古文功底的读者难以享用这经典大餐??

“他是一个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人,穷其一生在祟山峻岭中跋涉。他一路风雨一路泼墨,笔锋里夹杂着奔放的自由。他一生只有一本书,却把大地山河之间蕴藏的巨大奥秘揭露得令人那样叹服。隔着四百年的的时光,我们依然能够听到他进行的脚步声。”央视的这一席说辞我觉得挺精彩的。现在有一词叫做“旅游考察”,可是现代人只知道旅游还还懂什么考察啊?就算是旅游他们也都是只知道拍个照,摆几个姿势,挤出几个生硬的笑容.这哪里是看风景啊,完全是煞风景!徐霞客的游记中令人振憾的不是他对湖光山色的描写而是他身体力行的探索过程。论文笔,古来的流传下来的游记名篇哪一篇不比他写

的好!但就是这样一个连举人都没考上的人写出日记体游的游记却是赢得了累世称赞。《徐霞客游记》以它那平实质朴,富有柴米气息的文字。深深着吸引着我们。看来旅游也还是得“背包”游才能体会到独特的感觉??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本书。《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主要述徐霞客明末1613~1639年30多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均卓有成就。

…… …… 余下全文

篇五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站起来;有这么一个人,曾八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有这么一个人,他作为一位普通公民的逝世,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发来唁电,联合国降半旗,在此期间国际很多重大会议都为他默哀。他,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其实很久之前就知道,邓小平为我国做出过许多的贡献,而当在影院观赏了《邓小平登黄山》这部电影后,对于邓小平这个伟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部电影重现19xx年邓小平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全过程,并将当时在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热点问题贯穿于剧本之中,再现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小康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

电影开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邓小平在上山之前,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约法三章”:不清场,不能妨碍群众游山;步行上去;这次是利用休假时间游黄山,不对外宣传;只要四菜一汤。影片进展到邓小平身着白衬衫、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健步登山,我几次因为山路艰险而为他捏着一把汗,特别是看到邓小平在登山时差点滑倒,我忍不住惊呼,不由得对邓小平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邓小平在慈光阁告诉陪同人员不能因为他在而封山,让游客正常游黄山;在人字瀑传授长征经验让大家把裤脚卷过膝盖,说这样轻松些。在玉屏楼叫夫人和女儿洗脚水别浪费了接着继续泡脚,并让家

人和陪同人员把吃的住的让给游客,从这一点一滴就可以看出作为领导的气度和党性,不搞特殊,艰苦朴实。邓小平登山与猴子逗玩,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交谈,晚上听邓丽君的歌还调侃说“白天老邓,晚上小邓”,在百步云梯为游黄山的复旦大学学生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这一切一切体现了邓小平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意,倾听民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崇高风范。邓小平在看到黄山的迎客松时说,“这棵树,一千年了,‘飞雪千年茂不衰,乱云飞渡仍从容’,他就像我们的民族”,从这句话我可以感受到邓小平对我们民族的自信和对我们发展的强大信心。

…… …… 余下全文

篇六 :邓小平登黄山 观后感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邓小平登黄山》影片,看后我深有感触。全片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xx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全过程,并将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热点问题贯穿于电影之中,带领观众平视伟人,重温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75岁高龄的他坚持步行登山,下山之后对万里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是他带领了中国共 产 党和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攀登 高峰,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影片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与一座名山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内涵精髓,充分展示了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影片中邓小平第一次去黄山,提出了三个原则,给我印象深刻,他的到来所有的起居饮食都要符合人民群众标准,不搞特殊化;不能因为自己的到来进行封山,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等等,就从这一点看出作为领导的气度和党性,不搞特殊,艰苦朴实;在黄山的巡视中这位世纪老人也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到国情,提出了怎样搞好黄山的接待工作,怎样来面对黄山发展的契机,体现了他开创中国 特色主义道路的思想。本片中翔实的记录了老人慈爱、亲民的形象,时刻考虑到群众的利益,这也是老一辈共 产 党员的胸怀和品质。

“历史也许会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式前进,某代人可能会在那倒退的一步中度过,但我相信,在所有的专制者中,时间是最专制的那

一个。很多时候,人类一不小心误会了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过聪明,或者不够聪明,而时间总是不徐不疾,将一切澄清。”一生戎马,半世操劳,邓小平用他的一生印证了这句话的力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恢复高考??他似乎有着预知未来的能力。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在都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步伐。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点影片,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与一座名山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内涵精髓,充分展示了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 “在影片中,我们重温了一个波 澜壮阔的时代,深切感受到了这位“世纪老人”对祖国、对人民最深沉的热爱。”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话题作文 山河之书读后感(3篇)

话题作文 山河之书读后感(3篇)

第一篇:《山河之书》 读后感

周末带孩子去图书城,看到余秋雨的《山河之书》,随手翻翻,看到写承德避暑山庄的一篇名为《山庄背影》,前年单位旅游曾经想去,但因人多价高而放弃,心也曾向往过,了解过一点,不禁多看了几眼。看到民族正统论和姓氏正统论,他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时的口号,点燃了对清朝的仇恨,这就是民族大义,是气节吗?还是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规范,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何为真伪,正邪,忠奸?这也是我现在想知道的,想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自己的思考重新认识已知的世界,虽然心里知道真相很多时候是痛苦,但更不喜欢被蒙在鼓里,我要自己去探询。所以买了此书。后来别人又借我余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对比这几本书,山河之书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关于中国大地山水记载的合辑,部分篇名和内容略有改动,行者无疆写的是国外的,暂时没看。所以先挑我书里没有的看,比如家住龙华,比如藏书忧,比如笔墨祭。

(一)家住龙华。书中说余秋雨的家在上海龙华附近,18年前我在龙华寺和龙华塔下生活了4年,每天听着它的钟声,过节吃过它的素点心,也曾新奇过龙华寺的和尚也去看电影、逛街,但从来没有去寻找过龙华寺和龙华塔的历史,看过这书才知道,最初龙华塔是三国孙权时期由不知名高僧建造的,后寥落,至北宋吴越忠懿王钱俶常重建龙华寺。唐朝皮日休过龙华时还写过一首诗: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补上一课。

(二)柳侯祠。在柳州的柳宗元,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话题作文 山河之书读后感(3篇)话题作文 山河之书读后感(3篇)。特别喜欢这一段,特别喜欢这个状态的柳宗元,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做事,多好。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天主教说人有七宗原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充斥了这些。而中国的文人,大多有一颗正直的心,他们自律、充满理想。宇宙这么广袤,人生如此短暂,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心意而

…… …… 余下全文

篇八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500字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500字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500字(一)

9月10日,有幸走进电影院观看《邓小平登黄山》,该影片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xx年的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健步登临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过程。影片围绕小岗村'包产到户'、恢复高考、香港回归等热门话题,再现了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让观众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辉岁月。 影片中的邓小平和蔼可亲,身着白衬衫,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让人记忆犹新,面对险峻的黄山不让工作人员搀扶,几次因为山路艰险而差点滑倒,观众也忍不住惊呼,不由得对他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在黄山脚底下,邓小平同志告诉工作人员不能因为他在而封山,让游客正常游览黄山,电影正常拍摄;当黄山招待所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游客时,邓小平同志主动让出住所,并安排食堂保证他们的饮食;晚上在招待所倾听大家的演唱并与香港学生畅谈;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地交谈;在百步云梯与复旦大学学生拥抱、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邓小平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意,倾听民声的崇高风范。

在开发、打造黄山旅游资源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宝贵意见并举例新加坡等国家靠旅游资源年收入十亿美元的事实,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并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他用坚实的脚步、有力的双手为黄山的未来写下了壮丽的诗篇,黄山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开辟了新的纪元。

今天的黄山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于一身的名山,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竞相前往的旅游胜地。在举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践行'三严三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500字(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