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于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一岁流光马上就要过去,后天就迎来了新的年头,很高兴在这样一个岁月更迭最重要的时间和大家聚首。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仪式,以这样一个笃定的、从容的方式去面对流光走过生命,我想着是一种庆典,每一年的岁末是我们盘点的时候,是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留恋、遗憾,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梦幻的时候,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岁末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学习会给我们一份宁静的依托,学习让我们觉得不疲惫,不衰老,我们仍然有力量成长,我们可以给上一个年度总结,可以给下一个年度希望,特别是刚才我看见我们的吉祥物,这是羽扇纶巾的熊猫啊,它让我们会想起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种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内心的儒雅与从容。

一个世纪会有她的伟大与辽阔,但是也会有同比的压力和迷茫,怎么样去面对一切的挑战,我们今天能够有一份羽扇纶巾的倜傥潇洒,去让我们眼前一一的风险灰飞烟灭吧,不揣冒昧做一个解释。

什么是中国的古典,古典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宁静下来去看,那你会知道它始终都在,它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远离,是因为我们自己难免有一种内心的浮躁。岁末这个时候我想起,杜甫说“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这是一份苍茫,越是到这个时候,阴阳催晚景,你会觉得流光怎么过的那么快呢,一天比一天短暂,刷刷的过去了,人在天涯心在天涯,红尘犹有未归人,有多少在这个世界上打拼的人,还有一种天涯的孤岑,觉得霜雪霁寒宵。

今天有很多朋友从各地赶到北京来的,北京欢迎大家的方式就是给了你们一个真正的冬天,这两天北京的温度基本上是在零度以下,这是中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心中难免会有霜雪霁寒宵这样的一种仓冷,但是它也会给我们一种冷静中的信念。中国的道家庄子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 静乎”,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年末的时候,怎么可以面对学习,学习可以入心呢?先要把我们自己敞开,有一份宁静柔软而接纳的态度,所有的知识才能进的来。如果我们是喧嚣的,我们整个人被那种世界给我们各式各样的赞美充斥着,或者世界给我们的挑战和非议打击着,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贪欲,各式各样的惶惑,那样的一个人就像水流在湍急的冲撞着峭壁岩石时候一样满是飞沫。庄子说“水静犹明”,水其实是安静下来才会明澈,“而况精神”,何况人的精神呢?水当它飞流急瀑那样喧嚣的时候,它什么也照不见,水是能照见整个世界,但只在一个前提之下,就是它安安静静照见山川,照见万物,照见人心。而况精神,精神世界难道不如此吗?一个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这个世界带给你种种的烦恼喧嚣中宁静下来,你的心是什么呢?庄子说“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你的心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镜子,你能照见整个世界的规则,你能照见自己要去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20xx年9月23日新师大“昆仑名师讲坛”录音整理)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在遥远的边疆又给我提供了这个师大的讲台。天下师大是一家,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八方游学,走到各地都是住师大的。在二十四年前我就喝过新疆师大的酒,现在再来新疆师大我自己已经成了老师,再看着和我当年第一次来新疆时一样年龄的更多同学,心里非常激动。应该说,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最亲切的岗位其实还是在讲台上。因为只有在讲台上面对同学时,我会觉得心里特别的踏实。教师是一个什么职业呢,就是永远在面对成长。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文化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实就在你们呼吸的空气里,在你们眼前的山、脚下的大地里,在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新疆这个地方的文化,真是够大家去体会太多太多时间的。我为什么在二十四年前就怀着一个梦想一定要来到这方土地上,就因为这里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周易》的易传上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关乎天文,就是我们要观察四时的变化,这个季节为什么来新疆的人特别多呢,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的纯美,所以整个由热转凉的分别我们观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变化,这叫“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要观察世间百态,凝聚起来这种思想价值观,再去氤氲入今,流化生命,这叫“文而化之”。所以文化这个词大家估计都会认为是个名词,但其实是从它本义上来讲,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所谓“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让文明能够化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文化的根性去指导你当下的生活。在新疆这个地方,你们

就能够都体会到什么是“文而化之”。

我们远离新疆羡慕你们的这些人,都是从小在课本上知道:从长安开始那条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踏上一条既荒凉又辉煌的道路。中国的丝绸、药材、造纸、印刷,我们所有最古老的文明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的输出去。然后西方的皮毛、瓜果、瓷器、玻璃等很多东西顺着这条路走进来。就在这条路上,最早有多少戍边的英雄壮志,有多少悲壮的边塞诗篇,这个地方有大漠孤烟,有豪情传奇,有四时不同的风光,也有到今天还沁人心脾的瓜果,还有遍地的鲜花和风物。所以,这片地方辽阔,这个地方离天很近,离我们俗世很远;这个地方的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其实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怎么样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文而化之”,让这种“文”照耀滋养我们的人心,一直能够融化到今天的生活里,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于丹浙江理工大学演讲稿-心灵飞扬,生命成长

于丹浙江理工大学演讲:心灵飞扬,生命成长

于丹浙江理工大学演讲稿心灵飞扬生命成长

请叫我于丹老师

其实坦率的说名家名人这种称呼与我自己的感受相去很远,我只知道我以前是一个老师,以后是一个老师,现在也只是一个老师,我最喜欢的称呼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于丹老师。所以,在校园里见到同学们这应该是我自己最踏实的事情。今天我们聊一个关于心灵飞扬,生命成长的话题。

在我身后的屏幕上写着“感悟成长”,感悟是什么?感字里面有颗心,悟字里面也有一颗心,我们对于所有经典的阅读,文化的理解,只不过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我们都在成长。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大学,就是因为大学是一个奢华的地方。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奢侈就是年年面对18岁,每一年都在校园里迎接新生,不管我们自己长到什么年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去适应38岁的思维、48岁的思维、58岁的思维,只有一个老师永远面对18岁,倾听18岁,懂得18岁,爱18岁的年华,陪伴18岁的成长,这就是大学老师的职责。所以,有成长就有今天,有成长就有力量,我们今天共同面对一个成长的话题。

扩大自己的生命格局

在大学里,什么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专业,而是一个人生命的格局。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而电池的待机量是不同的,有些电板充了电可能可以用上两三天,但是有些却只能供应一天不到的电。我们人人都在社会上被消耗着,我们自己的电池有多大的带点量呢,这是格局决定的。能不能在校园里把自己磨成一块大电池,然后在走到社会上,这点至关重要。

为什么生命格局要大呢?大家都听说过局限性这个词,所谓局限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太小,为其所限。就拿下围棋来说,一张空荡荡的棋盘,你的子愿意下在哪儿都行,不会学棋的人,从角落开始,跟着人家耗,而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告诉你布局要把子尽可能挂的远一点,大一点,一个角上被人围死了,其它的眼可以做活。学下棋的人不是在学规则而是在学布局,学专业的人也不是在学你那个学科,而是大学里面重要的是学会人生的谋篇布局。怎么样能够酝酿一颗天地之心呢?今天的大学生一方面被称为天之骄子,另一方面也承载的太多,读书,读书,要一直向上的读书,但读出来怎么样呢,要竞争,要再去提升再去进步,一直会觉得疲惫不堪。我们一直觉得世界给我们的压力太大,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太脆弱,不一定你有专业的本事,你的生命就一定坚强,它还相关于心灵的能量。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于丹演讲稿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于丹在合肥演讲录

谢谢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朋友。这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大家聚集到这个地方来探讨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话题。我想这不是我要向大家讲什么内容,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轻松愉快地、像喝下午茶一样来完成自己心灵里的一个发现。

其实,周末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就在于我们的心可以宁静下来,可以听听自己心里真正的愿望,看见自己心里面那些最柔软的、最芬芳、最美丽的想法。有的时候一周的五天,匆匆忙忙,在一个紧张的节奏里面,我们可以去建功立业,安身立命,我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上去完成自己的许多功绩,但是,自己心里整整的心愿在哪里呢?在这样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把它打开,我们去完成这种发现,让自己的心可以感受一份宁静,我想这是一种美丽的事情。

觉悟就是见我心

今天这个时代,相对我们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显得更丰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科技无限发达,物质极大地繁盛,但是我们的心一定比过去更幸福了吗?更安宁了吗?我们拥有的一定比过去更多吗?世界繁荣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灿烂;世界的选择多元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稳定。我们可以想一想,就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物质条件相对很贫瘠的,但是呢,大家彼此没有多少的攀比的。大家都是一样福利分的小房,顶多说我们家的人不勤快,坐的都是硬板的椅子,邻居家安个弹簧、弄点海绵做个土沙发,生活质量的差别也就是这么大。不会像现在说我们家住的是经济适用房,我小学的同学现在住的是独栋别墅,而他当年的学习还不如我好。那个时候比孩子出息不出息,顶多说两家孩子一起进厂了,我的孩子还是二级工,而你的孩子已经是四级工了。不会说我们俩小时候一起,我的孩子现在下岗了,你的孩子现在是留美博士后。

就在四五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差别,大家由于那种贫 1

瘠而稳定。

今天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多了,却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坏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到对经典的阅读、对成长的感悟?如果没有今天心里的失衡,没有社会的巨大变化,我讲的这个话题就没有意义。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我们大概从小就听到一个词,说要做一个有觉悟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于丹 传递美演讲稿

开学第一课演讲稿

美是什么呢?我们平时都觉得美是风花雪月,美是茶余饭后的一种闲情。但其实这些都是小美,还有一种更大的美,美里面也有也有信念,也有道德,所以我们刚才看见的最美司机,在这一段时间,在20xx年里,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而已,我们也看见了最美妈妈,最美孕妇,最美的打工仔,种种的最美,其实都是什么呢?其实都是因为一些道德行为的大美。当然,咱们都还是学生,大家会说我们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遇不到这样的一种挑战,我们遇不到能为社会承担那么多责任。我们只要把自己融和在别人中间,在这个社会里,让自己有一种爱和美的融合传递力。

大家都知道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扔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样的时间沸腾他,揭开以后呢,

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梆梆,我们生活里有一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

第二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的软塌塌的,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的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带给社会自己的力量,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

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他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他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他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他也把他的美、他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

也许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遇到白芳礼这样的人,但是大家想一想,经过一个假期我们来到学校见到同学们,你跟大家有这样一种茶叶进入开水的融合力吗?一个人是完全硬邦邦的鸡蛋呢,还是那种完全没有自我的胡萝卜泥呢,还是有第三种选择。有小我但是能融合,用大我去成全,我想这是生命成长我们真正要拥有的一种境界。所以呀,美有大小之分,我们从珍惜发现小美开始,滋养一个大美的生命,时刻准备着,把它传递出去给别人。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于丹演讲稿

于丹:灾难中看到空前规模的人性与信念

首先要祝贺2008品牌中国的女性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今天是一个周末,非常高兴中国女界的很多精英,来自于各个领域中的女性领军人物,在今天能够齐聚一堂。我一直在想女性的力量在中国,在这个时代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就在当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庆典上,在最近这两周之内,我们一直不能回避一个沉重的话题,就是目前还不能算完全结束的汶川的大地震,这是中国的头等大事,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在这个救灾的过程中。这一次的地震从地理方位上来讲,大家都知道了汶川这个名词,但是从精神世界上来讲,我想震中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情感大地震,我们从来没有为陌生人流过那么多的眼泪,我们从来没有体会到生命中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痛楚。

到目前为止,伤亡的数字还不是最后的截止,但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想这一次每一个中国人都受伤了。通过电视媒体、报纸媒体,我们每天在关注着灾情,每一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大家还记得,5月12号是一个星期一,5月11号恰恰是20xx年的“母亲节”。 今天,面对各位姐妹,我想我们都是以做母亲的心和做女儿的心来面对这样一场天灾,可以说有好多好多母亲,桌子上的康乃馨还没有开凋谢,她们就永远地失去了她们的孩子,这就是我们面前所面临的大震。这十多天,我想我们看见了什么呢?在今天我们在探讨品牌中国中女性力量的时候,应该说就在这场大震中,我们面对的是空前规模的灾难,但我们也看见了空前规模的人性的信念与力量。

我想各位姐妹都会知道一个名字,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川农行的一个女职员的名字,龚天秀,其实在大震的时候她跟她的丈夫在家里被一下埋在瓦砾堆中,她丈夫一直跟她说,我们俩要是有一个人出去,就一定把孩子看好。她丈夫当时受了重伤,所以她丈夫说你出去要把娃看严一点儿,要让他走正道。他们惟一的儿子其实已经大学毕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是这个母亲还是不放心,在大震里面埋在地下瓦砾堆里,她惟一的心愿就是她还是母亲,她还要看着孩子走更多的正道,做一个更好的人。然后她感受到她的丈夫就在她身边死去,很短很短的时间内她丈夫的身体就冷却了。那个时候北川还没有人来救援,就在黑暗中她对自己说的信念,就是我一定要活着出去。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于丹 演讲稿(干部科整理)

于丹趣品竹林七贤

(根据录音整理,20xx年12月8日,修武县文化艺术中心)

尊敬的王书记、各位领导,修武的各位朋友:

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跟大家结缘,有这个机会在此聊一聊竹林七贤。

最早来到焦作的时候,这个地方有名山秀水,这个地方还有淳厚的人文,这个地方有我很多很要好的朋友,那么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崇敬,有一种深深寻觅的眷恋。其实我没有太大的资格在这里谈文化,我到这里来,是用我的全身心去感受一段文化,就像刚才王书记说的那样,从三千多年前,宁邑这个地方易名为修武,所以崇德而修武,这成为此地的一种风尚,这里到今天仍然是安宁之意,但是这个地方对于德性、对于功业的这种修炼,也绵延不断成为古风。那么在这个地方,其实更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中国历史上,它既是一个轻诞、放任、性情豪迈的代表,同时,它也是千古不解的一个谜团。因为他们生于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时候,他们有过什么样的苦闷?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梦想,他们的梦想经过了什么样的幻灭?而在幻灭中,他们怎么样建起了千古不朽的名望?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讲,其实仍然是一个谜团。竹林七贤,其实一直是我所心仪的人物,因为他们的那个时代铸就了这样不同凡响,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能被替代的几个人。有的时候,其实,想一想我很羡慕修武的这些朋友们,因为你们离他们如此之近呢!你们真到山林之中,还能够行步由径,走到山林穷尽处,去摹想当年阮籍的穷途之哭么,他的心里到底有什么样难言的苦闷,走到终于不能走的地方,下了他的小车,俯地恸哭,其实从王羲之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理解他了,说岂效阮籍穷途之哭,真的有走不通的路么?那山林穷尽处,幻灭了他什么样的梦想呢?在这里,我们还能够

1

寻寻觅觅,看见嵇中散当年打铁的地方,还能看见嵇琴阮啸他们两个人配合在一起。嵇康弹着琴,阮籍长啸的那点长风吗?当嵇康“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到底有什么样古往今来的天地精神呢?他们都是崇尚老庄的人,庄子那一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在嵇康“手挥五弦”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来到过他的生命里,嵇中散,《世说新语》上记载这个人“轩轩如朝霞举,肃肃如松下风”,这是何等的伟丈夫啊!你想想,朝霞一样的气象从他的眉宇之间升腾,他行为洒落,如同清风流于松柏之下,这样的一个人,身长九尺,性情刚烈,满腹经纶,但是他拒绝和司马氏家族的合作,所以到39岁临刑东市,就被处死了,他这么短暂的生命中,还有多少未解的秘密?那么一位一位的数下来,刘伶这样的一位醉侯,他的大醉酩酊之中,不肯醒来,到底有什么样的理由。他以天地宇宙作为他的屋宇,他以他的房屋作为他的衣裤,他那样的放任,甚至近乎荒诞,他出门的时候,驾着一个小小的路车,后面让仆人提着一把铁锹,一路喝酒,号称我喝到哪里醉死了,随地就把我埋掉,按照史书的推断,你看看嵇康是身长九尺的伟丈夫,但刘伶呢,也就是今天的一米四几,连一米五都不到,别人要打他,他都说你看看我这一身鸡肋,有地方安顿你老兄的拳头吗?这样一个自嘲的人,但是他的生命里头,那点苦恼,那是千古的美酒浇不灭的,所以他要敬天告地,告诉大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壶,五斗解酲”,喝酒喝病了,还得靠酒来解呀,这样一个人,后来一直被陆游所羡慕,叫“死慕刘伶,醉赠酒侯”,他说,我就希望,到我死的时候,也可以像刘伶这样,叫做一个醉侯。一个人最后的封侯,不是以他的功勋,而是以他的酣然陶醉。刘伶醉掉的是什么样的心事呢?还有,评价最复杂的人,也是他们里面最长寿者,山涛。山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看见司马懿当年与曹魏最后的皇帝曹爽争位,他就抑郁归隐,但是40岁他又出仕,他那么不情不愿地去帮了司马家族,他帮助了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立帝,是他提议让司马炎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距,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怀?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要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论语〃××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