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生哲理演讲稿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管理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

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为权的,其毕生目标是“囊括四野,并吞八荒”;有为利的,终生目标是“封妻荫子,金银满箱”;有为名的,不惜“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求财的,哪怕“人为财亡,鸟为食亡”;也有为情爱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觅知己。

当然,也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慷慨忠歌和“替天行道,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更有“天下为公、立党为公、一心为公”的豁达胸怀。

没有目标,你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要谋求成功和幸福,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没有一个目标。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来往

于大海两岸好几次。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同样,你应该首先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

目标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目标会在你失败时赋予你再去尝试的勇气;目标会使你不断向前奋进;目标会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目标会使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

19xx年,美国哈佛大学曾对当时的应届毕业生做过一次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20年后,研究者再次访问了当年接受调查的毕业生,结果发现那些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百分之三的学生,在二十年后他们不论在事业成就、快乐及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尤其甚者,这百分之三的人的财富总和,居然大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所有学生的财富总和,而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

演讲人:孙正聿 演讲地点:吉林大学

孙正聿,19xx年11月生,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 - 1 -

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三 :演讲稿-哲学的意义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尼采曾经说过: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痛苦的观察就越深,人生犹如钟摆,在生命的本能和智能来回的摇摆。而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哲学家,他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苦难和挫折。

1, 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小说家、、戏剧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xx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xx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19xx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19xx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他们互相佩服,都从对方身上看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惊人的才华。面对存在,萨特用了“恶心”的概念,加缪用了“荒谬”的概念,都否定了传统本质论哲学对人的先验性价值定义,给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担当腾出了一片空间。因此,巴黎相见是一个契机,加缪很快成为萨特名流圈子中的一员。而在其后,他们既相互劝勉,并肩对抗外敌,同时又对对方的为人与为文表示不屑,以及或隐或显的批评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xx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3,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反抗者,第一个人

4,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哲学通论演讲稿

乌托邦哲学社——学子讲坛

题目:哲学通论

主讲人:高二二班 米凤睿

简介:

历代哲人对哲学的定义都不同,但大都晦涩难懂,类似“系统化的世界观”之类,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其实哲学是灰常有趣好玩的东西,不信的话,深入了解一下如何?

度娘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过我想哲学最真实的定义,应是思考。思考万物。所有的思考无论对错都应是哲学的一部分。人在思考的同时,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步入了哲学的殿堂、踏上了真理的道路···

讲稿:

走入哲学:

哲学,是一门追逐智慧的学科,爱智说白了就是爱思考,用网络用语来说就是闷骚。没事闲着琢磨个人生意义啊,追求个最终真理啊,哲学一般化可以说是全民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是可以锻炼大脑思维,提高各项指标的好东西,而本次讲座“哲学通论”,便是对哲学进行概述,带领大家进入有趣、真实、神秘的哲学世界。

【“哲学”含意:Philosophy(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ein这个动词(爱和追求),sophia这个名词(智慧)组成。哲学,源出日本日本学者对中国北宋“希哲学”的翻译,由哲(智慧的)以及学(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成。东西方哲学的意义都简单明了:爱智慧。】

哲学的产生: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哲学的演讲稿~~美,文学

当我们面对苍茫的大海,静静倾听拍岸的潮声,并有幸沐浴如轻纱的月华,我为自己的生存而感到欣喜;只是那飞溅的转瞬即逝的泡沫,让我在对生命的美的朝拜中尚保留一点自 省:在历史的轮回里,我和我的同类,都不过是如此渺小的个体。好在我们这些个体不能 够永恒的生命划过黑暗的蒙昧的夜空时,是可以点燃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不灭的灯火的。 人类的文明似乎已经长成了一株郁郁葱葱的苍松,可是困惑没有一刻离开过我们;我们总 是在一种未知的状态里追寻,在一种未知的状态里等待,当我们所期盼的如期到来,或如 想象中那样幻灭,我们就从世界中独立出来了。——独立出来,继而面对新的困惑。在这 里写下的文字并不打算从本原上解决它,只是从一个侧面看一看我所钟爱的,或许,我能 借助一面我所钟爱的镜子。

艺术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文学艺术则是其中特别的一种。她是如此的忠实, 对我们的生命;却又并非把生活简单的浓缩在镜面中的文字里。她只是勾勒,而在那生活 的轮廓里,美被凸现——让美显现于我们面前的手法是多样的,而我们关心的只是,对于 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本性给予最大关怀的——美。美的涵义是广博的。直到今天,没有察 觉美其实是个形而上的存在的人们仍占据着更普遍的领地。

在生命之初,我们对于艺术和美是没有鉴赏力的,对于美的评判和追求,并由此而理解和欣赏艺术,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本质开始回到本真状态的过程。——在这个我们通常所说 的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在时代为我们营造的文化氛围中生成我们各自的 审美观,并在继续的观察里为审美观所映现的美得到显现,并为我们捕捉,而衍展我们对 美的理解和评判。于是,生命的善与恶,好与坏,荣与辱,丑与美,成与败等精神层面以 及它们所必然引发的喜怒哀乐,就被由文化底蕴萌发的审美观完全界定了。生命的审美观 并不依赖于艺术(狭义的)才得以存在,这就好比一个终生没有与艺术结缘的凡夫俗子也 有对于世界的美丑善恶的判断力。但是,确实是艺术把美衍展到一个生命的极至,使美从 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变中可以有更多的载体,给人们以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感受,并且艺术 能够突破生活经历的有限性砌就的屏障,以蕴涵着真实的美的生活的幻象来铺展我们的精 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美创造了真正的生存,使人性得以在人的丰富的审美体 验中解放和显现。

…… …… 余下全文

篇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演讲稿

哲学 生活 学习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马克思理论下的认识与实践”。 通过课堂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认识与实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那么如何使认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个体与社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说明。

从个体来看,就拿我们大学所学专业来说。经过一年多的大学学习。我们已经学习到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掌握这些理论不是根本,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那才是根本。有这样的名言说:有信仰的人最富贵。但我认为有信仰并且勇于将信仰付诸于实践的人才最珍贵。毕竟实践一句名言远比看千句万句来得有用。所以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牢固掌握理论的同时,也应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像我们会在大三出去顶岗实习。这就是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例子。我们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进而产生新的认识的需要。我们也可以在实习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要认真把握这样的机会。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最好检验。我国很多政策的实施都是以它为基础。在它的指导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这些都足以证明唯有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哲学三问的演讲稿

马克思演讲稿-----哲学三问

-------“苏菲的世界”是意味着“智慧的世界”,也就暗示了哲学是一个被智慧所充斥的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这三个都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带领我们走进了哲学的世界。

很多人会自我询问:“我是谁?”,自然而然地就通过自我剖析去寻找答案。 第一要点:承认自我。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自我认同”假定了反思性知觉的存在。但自我认同并不是被给定的,而是作为个体动作系统的连续性的结果,是在个体的反思活动中必须被惯例性地创造和维系的某种东西。

第二要点:历史。世界的诞生,生命的孕育,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意识上不断追求提高,在获得进步的同时,人类更是在自我认识,不断测试着自己的能力极限。

第三要点:情感。人的情感包括:欲望,感情,情绪。(如:喜怒哀乐,爱恨惧耻)这最为复杂和矛盾的,同时这也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情感的产生会推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能进一步改造客观事物,认识世界,推动世界的发展。

自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中,有我,同时也有他。在彼此之间的类比更能寻找本身的存在意义。但是“我”的意识是独立的,在这种自觉意识中,把“我”视为主体,而“他”是为客体,可以从“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思考我是否超越了这种“我是我”的意识,达到了否定“我是我”而肯定“我不是我”的意识。

由自我探索过渡到自我诞生的源头,我们小组认为:

1.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所以人类是客观存在的。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但事物又具有特殊性,所以人类具有特殊性,人类是这个世界的特殊个体。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就此来说,人类是不断发展的,从古猿进化成人类,从祖辈到父辈,从婴儿到成人,人类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以上的观点,我想应该就能很好的回答了“我从哪里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国旗下演讲稿--人的哲学就是忍的哲学

国 旗 下 的 演 讲

----《人的哲学就是忍的哲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人的哲学就是忍的哲学》。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中就一直有“隐忍”的根植,即便在今天,它也是一种中国式“精神强度”的代名词。忍,是一种境界,是隐生的志气,更是一种对物对人对生活的态度,做人,应当学会“忍”。

忍得住体痛、伤残,方可在残缺之外成就另一份不完美的完美,方可在精神世界创造伟大奇迹。

史铁生的脚步离我们已越来越远了,然而他的作品、他的音容笑貌、他对生命的理解,已永远存在于人们心中最温暖的那个角落。身残志坚、不畏体痛伤残,忍得住机体的不适,在病中留下《病隙碎笔》等脍炙人口作品的他,曾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他在临终前说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此份豁达与坦然,怎能让人想象他是一个忍受着体痛、伤残却带给无数在生与死边缘徘徊的人以温暖的启迪的伟人?因为残缺,所以伟大,因为忍受得住体痛伤残、忍受得住残疾的心理阴影,他才在精神世界如此完美无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做人当学“忍”,忍得住身体的残缺疼痛,便能在精神世界寻求更高的高度。

忍得住耻辱,方可励精图治、积精蓄锐,洗涤一身污浊尘杂,重获新生。

卧薪尝胆,舔舐的是苦涩,忍受的是耻辱,然而换来的确是雪耻后自身的成长与壮大。耻辱对普通人而言可能是挫败,可能是一蹶不

振的借口,然而对忍得住耻辱的有志之人,它是一把刺入昏沉肉身的利刃,也许伤及了你,但却让你更强大!

河蚌忍受了沙砾的磨练,最终孕育出美丽的珍珠;小船忍受了惊涛骇浪的考验,最终成功地到达彼岸;腊梅忍受了辛寒的考验,最终绽放枝头傲立雪中。

反观现在我校经常违规的男生们,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斤斤计较最终导致大打出手,对学校、对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被学校劝退或开除学籍,从此失去学习的机会,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而我们的女同学也毫不逊色,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做出有损校规校纪的事情,着实令人心痛。 孔子曾教育他的学生说:“牙齿应为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因为柔软所以易于保存。柔软必定胜过刚硬,弱小的东西也可以战胜强大的东西。喜好争斗必定受到损伤,一味逞勇一定会导致灭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态度忍让是最好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