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计量基础课程

一、计量管理基础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是什么时候頒佈施行

的?

答:19xx年9月6日颁布,19xx年7月1日施行。

2.什么是测量?

答: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操作可以是自动进行的;测量有时也称计量。

3.什么是计量?

答: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不特指某一个操作,因此我们不能说“把某棒的长度计量一下”,应该说“把某棒的长度测量一下”。

4.什么是计量学?

答: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的重点应该放在测量结果的准确和一致上,这是计量学研究测量的目的。

计量学涵盖有关测量的理论与实践的各方面,而不论测

量的不确定度如何,也不论测量是在科学技术的哪个领中进

行的;计量学有时简称计量;计量学曾称度量衡学和权度

学。

计量学原本是物理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量的概念和内容不断充实和发展,以致逐渐形成研究测量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学科——计量学。计量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同国 1

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的程度,在其他学科中是少有的。国际上趋向于把计量学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应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社会事业三个方面。

5.计量对企业能起什么作用?

(一)计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在企业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中,计量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物料检测、工艺监控、质量检验、环境检测、安全防护、计量数据管理及经营核算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计量工作是企业效益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条件。 无论企业开发新产品,还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都离不开计量。许多想在国内办企业的外商,都首先要了解我们的计量基准建设情况、计量检测方法和管理手段,并以此作为经营办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一。

(二)计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0120《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总结1

课程教学总结

课程教学总结

授课名称:《管理学基础》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xx.9-20xx.1

授课班级:11金融、12国贸、12物流

班级人数:71、67、52

授课学时:30

课程教学总结: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侧重:

1、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要求、实际学时以及学生的情况,本学期安排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三章(决策与管理)、第四章(计划与管理)、第五章(组织与管理)、第六章(领导与管理)及第七章(控制与管理)。

2、《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决策、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6)管理游戏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经济学基础课程总结

《经济学基础》课程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

(2)让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个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盲点。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样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就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

(3)掌握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这对于

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和掌握知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这一点在经济类学科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4)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因为语言表达往往能给人一种能反映其思想和知识的印象。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体现其经济学功底并对其规范学习态度有很大帮助。

管理系电子商务研室

芦勇

2011-1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      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Excel20##、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关于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学习的总结

关于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学习的总结

这个学期,在刘瑛岩老师和朱小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的学习。虽然仅仅是一门两学分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给我的收获却远远不止两学分。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便被校内各种科技类兴趣团队吸引,看到他们做出各种可以遥控的小车和四旋翼飞机十分羡慕。曾经尝试自Freescale单片机,但苦于没有人指导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自学半途而废。

这个学期了解到计算机硬件基础者门课程将以单片机的教学为主时我十分高兴,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实验任务,较好的掌握了关于MSP430单片机基本输入输出,中断,定时器,串行输入输出等功能,并顺利完成了课程综合训练任务音乐播放器和简单电子琴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室友组队参加校机械设计大赛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使用组委会推荐的功能强大的Arduino单片机,而是只用了我们课程上的MSP430,这样,原本封装好的蓝牙控制等模块均需要我们自己编写。而我们按照课程中设计的串口输入输出功能顺利实现了这个功能。

总体来说,我觉得硬件基础的学习先难后易。入门时较难,对于控制这一概念理解不很透彻,在对于寄存器这个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之后,我才算是入了门。我明白了像P1SEL,P1REN这样的功能选择寄存器,他们的设置便是给定了单片机运行的基本规则,设定了每个引脚需要的功能等。还有一些输入输出的寄存器如P1OUT和P1IN等,则负责了单片机对外的交流,从外界采集信号,处理之后再完成反馈。通过这两位寄存器,单片机可以实现种种复杂的控制功能。

入门之后的学习便较为轻松,虽然看起来每节课都会将很多新的内容,实验课也会有不同的任务,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基于寄存器的功能实现,只要掌握了需要了解的寄存器的设定,具体功能的实现上其实大同小异。其他编程上的逻辑等问题则只要具有一般的C语言编程技巧即可完成。

对于课程的建议:

1、 开放大作业替代考试,激发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努力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任课教师:邢玉明

作者  :章健     学号  :13041016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世纪里,能源的供应无疑将会成为一项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能选择到了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了当下我国及世界的能源局势,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这份总结报告是我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收获。本文将从课程总结和创新思考两方面展开叙述。

课程总结

一、能源与新能源

能源就是能够向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自然资源及其转换物,即能量的来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常指开始被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随着能源的全球性危机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燃料电池、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发电是新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其中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新能源的能量转换和实现途径如图所示。

二、新能源分类部分总结

1.太阳能

   太阳能(Solar Power),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和热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基础会计 课程总结

《基础会计》课程总结

一、教学目的

本学期课程教授以理论为主,即通过对基础会计系统教授,使学生逐步了解了会计要素,进而深入领会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专业知识;借助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初级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能力,养成会计思维及会计分析习惯,促使学生对会计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

课上以教学课件为主,黑板板书为辅;课下以习题为主,课后讨论为辅。

三、教学方法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接纳基础会计课程及本人课堂时间。在教学理念上淡化基础会计的难度,教授过程中尽量把复杂的知识拆分成简单的知识点,教学语言严谨中透露出轻松、愉悦的气氛,使学生很容易从心理上主动接纳会计课程;充分信任学生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及尊重,如提前告知学生如果确实生病或有其他重要事项允许临时缺课且不影响平时成绩,履行不点名的承诺等,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是自愿的,心情愉悦,精力集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把会计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把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与生活中学生之间临时借钱作比喻等把个人理财、班级理财、家庭理财一些常见现象和课程会计学习广泛联系,以点带面,使学生不断感觉到学好会计不仅能应付考试得高分拿奖学金,更重要的是对个人一生的理财都会有重大的帮助,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引导学生尽快掌握会计学习方法,更好的把握会计知识。本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每节课堂由2-3名学生提出问题,课程结束时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误,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解答出正确答案;经常邀请学生课上来讲述某一个知识点;课堂预留3分钟,把本堂课的

知识与之前知识融会贯通,再引导出下节课准备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感觉系统化的知识,学起来会更容易。

四、教学不足

首先,由于课时不足,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操作,导致有些知识点学生仍停留在迷茫状态。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会计学基础总结

会计学基础课程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的含义

a) 会计信息系统论

b) 会计管理活动论

2. 会计的职能

a) 反映职能的概念和特征

b) 监督职能的概念和特征

3. 会计的核算方法

a) 设置账户

b) 复式记账

c) 填制和审核凭证

d) 登记账簿

e) 成本计算

f) 财产清查

g) 编制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的概念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会计对象的概念

2. 会计要素

a) 会计要素的定义

b) 会计要素的内容、特征以及构成

c)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d)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3. 会计等式(5个等式)

a) 基本等式

b) 扩展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a) 会计假设的内容

i. 会计主体假设的含义以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ii. 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

iii. 会计分期假设的含义以及意义

iv. 货币计量假设的含义

b)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i. 内容(包括8项)

ii. 可靠性的含义

iii. 相关性的含义

iv. 可理解性的含义

v. 可比性的含义

vi. 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

vii. 重要性的含义

viii. 谨慎性的含义

ix. 及时性的含义

c)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

i. 历史成本

ii.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iii. 收入与费用配比

d)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i.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ii. 收付实现制的含义

iii. 权责发生制如何确认收入与费用

iv. 收付实现制如何确认收入与费用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i. 账户的概念

ii.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五要素)

iii. 账户设置六种类型

iv. 会计科目的概念以及与账户的区别

v.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概念以及关系

vi. 复试记账法的概念

vii. 复试记账的基本原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