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刘一秒语录(大智慧)

刘一秒语录

1、老板要想会有经营企业的智,必须慢慢把企业变成与我无关。 你要觉得企业是你的,你就得围着员工转。 你觉得企业是大家的,大家都围你转。 咱们怎么做到跟企业无关? 咱们看一下做企业为啥? A、 钱 B、 尊重 把企业变成大家的会获得别人尊重,这样你反而会大成,其中的玄机是就那么的微妙

2、每个老板不管做什么行业,其实大家原理都是一样,都是经营时机,经营分寸,你都是在跟你这个版块里找到一个时机点,也就是如果你的实力现在不行,就是做不了那样,他能成功的回避过去就是他们会经营一件事情:就是会把握那个时机和分寸,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种风浪

3、传统学问认为:人成大业是因为有思相、追求、梦想、坚持、能力……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人能持续做一个事,40年、50年根本上是他在以此为乐! 如:毕加索、爱迪生、华盛顿、杰克逊、张惠妹、盖茨、一线品牌老板、司马迁 ,因为此刻你无需坚持,只需扎扎实实向前运行,遵循规律

4、老板在根本上能做的尽全力让智慧显现。 开悟的老板,境界是让员工在老板的自由爱、慈悲、民主等氛围中显现。 老板是以企业的方式成就人, 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绽放、生发、显现。 老板具体帮不了员工什么,就象我们不能帮花草树土生长一样,我们只能给花草树木施肥浇水

5、变心:谁停止进步谁先变心。 事实等于时间、空间、角度的重合点。 时间、空间、角度都重要,但是时间>空间>角度,事是一体的。 我们有痛苦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人事,想不痛苦的从整体看。 自然界都在做匀速运动。性空缘起,性空就是看清楚然后才有力量

6、定 ,定能生慧 、定在当下,定在一件事上 、干啥定啥 !老板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别人的心定在自己身上。所有无形的东西都要靠有形的存在,豁出去了立刻舒服。静 如把心放在一个事上,静→ 清→明→动 。没动就是不够静 。虚 虚才会空。虚→空→ 通 →灵 →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图)

慧能大师肉身舍利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刘志略,引其出家之姑无尽藏尼,持《涅槃经》来问字。慧能说:我虽不识字,但还了解其义。尼说:既不识字,如何解义?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闻其言,深为惊异,遂告乡里耆老,竞来礼敬,即请慧能居于当地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

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又至乐昌西石窟,从智远禅师学禅,智远劝他到黄梅东禅寺(寺在黄梅双峰之东,亦称东山)去从弘忍受学。慧能于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著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

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相传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间,过了十余年,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慧能大师得法的因缘为何

慧能大师得法的因缘为何

六祖惠能师承弘忍大师,在五祖弘忍座下开悟,成为禅宗第六祖。 当初,惠能从南方的广东要到湖北的黄梅参访弘忍大师时,因为家贫,不但安家费没有着落,就连路费也负担不起。所幸遇到一位名为安道诚的善心人士,他布施惠能十两银子做为安家费,同时也解决了路费的问题。尤其,母亲李氏夫人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当她知道儿子欲往远方求法时,虽然心中万分不舍,还是忍痛成就了惠能学道的心愿。

当惠能到了黄梅的时候,五祖大师正在聚众开示佛法。见了惠能,五祖问:“你来这里,所求何事?”

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远来礼拜大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弘忍一听,因为惠能来自岭南,所以说道:“南方獦獠身怎可作佛?” 惠能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虽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看看惠能,知道此人来路不凡,还想和他多谈些话,但又见徒众都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他先随众作务。

惠能问道:“和尚!弟子自心常现智能,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和尚教我作些甚么事务?”

五祖说:“你这獦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糟厂去!”

从此惠能就在黄梅住了下来,并在磨坊里舂米、推磨,以此作为修行。 所谓“八月踏碓,腰石舂米”,惠能一面工作,一面修行,经过八个月以后,五祖弘忍有意将祖师的衣钵传给门人继承,于是对门下弟子说:“你们每个人都作一首偈语来给我看,如果谁能明心见性,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我就把祖师的衣钵传给他,作为第六代祖。”

当时五祖座下的首座弟子神秀,是大众所公认最有资格继承祖位者,他经过一番思惟后,作了一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语一看就知道是从“有”的上面来立论。

神秀作了这首偈语以后,总觉得不是真的明心见性,于是不敢呈给弘忍大师看,只得在半夜时分,悄悄的写在墙上,心想:“明日五祖看了这首偈感到欢喜,是我与法有缘;如果说没有开悟,是我宿昔业障深重,不该得法。”

…… …… 余下全文

篇四 :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经典语录

【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经典语录】

翟鸿燊讲座部分语录

1、“心态不好,知识越多越反动;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

2、“成功者的行为就是平常人眼里的变态。攥钱的秘诀-变态”;

3、“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4、“从今天起,我发誓,我再也不想挣钱了,我要攥钱”;

5、“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6、“如果你觉得你的命不好,就去与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会得到改善”;

7、“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8、“沟通的5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9、“沟通的3个要素:文字信息、有声信息、肢体动作。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10、“是的、是的、是的、没错、就按您说的办”;

11、“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12、“如果您愿意,我愿意花我的时间来协助您”;

13、“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14、“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15、“如果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16、“您看待人的想法,就会影响那个人的行为”;

17、“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18、“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19、“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0、“表达不同意见时,请您保留对方的立场,大家只是立场、看法不一样罢了”;

21、“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22、“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3、“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

24、“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5、“销售不是卖,是帮助对方买”;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大智慧》经典语录大全

《大智慧》是著名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shen)

在北大讲国学的现场实录。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1、修养篇:道不远人;

2、心态篇:喜悦心;

3、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4、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

====================================================

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大智慧》经典语录(转)(1)

====================================================

1.所谓txt是指:行动力、执行力、思考力。

2.改变注意力——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3.变态(改变心态),成功者的常态。

4.口乃心之门户。

5.捭阖第一,合纵连横,无中生有。——鬼谷子

6.亚心为恶。

7.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8.“乐学”,反对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乐”、“群乐”精神,学习是快乐的。学乐精神是建立学习组织的关键。

9.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10.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见贤思齐,见不贤自齐之。

12.日事日毕日高。——海尔企业文化

1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禅喜”——苏东坡与禅师的故事。

16.“法喜”——书法。

17.“随喜”心态好,“境由心造”。相随心生,境由惦染。

18.圣人者有力,自圣者自强。

19.优秀不等于卓越。

20.人脉等于钱肪,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21.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可以交心,交心最后能交易。

22.入则孝,出则悌。

23.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

24.“儒”字拆开为“人”,为“需”,营销里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儒商也是这个道理。

25.商道即是人道。

…… …… 余下全文

篇六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六祖慧能法师及其思想

六祖慧能法师及其思想

慧能,禅宗六祖,集中国佛教禅宗之大成。是佛教界乃至儒界的伟大思想家,其对佛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本文主要从六祖皈依,六祖的主要思想,及其弟子结合《六祖坛经》介绍六祖的平生和成就。

1、六祖慧能简介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自幼以卖柴为生。《六祖坛经》中,惠能自述其籍贯为范阳(今北京大兴), 其父为范阳卢氏,后贬于岭南,故惠能为范阳卢氏后裔。

慧能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六祖砍竹图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2、皈依佛门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 …… 余下全文

篇八 :佛教名言语录

佛教经典名言语录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本意是:凡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是佛性的妙用,没有佛性,也就没有五蕴,好比人咽了气,哪还来的五蕴?所以又有:“一切诸相,惟心所现,惟识所变”。这个心就是佛性。 所有有相的事物,其实都不是真实的相,佛家讲的无常根本,都是在变化中,就连思绪念头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一刹那间也都会有无数的念头在变化,看待事物的本质,才是实相,实相是空,但又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又在孕育有,所以才叫做真空妙有,达摩祖师曾说过,看那看不见的事物,听那听不见的声音,知那不知道的事情,才是真的!不明白的以为这就是神通,那才是佛菩萨的能力。着相修行百千劫,离相修行刹那间!

2、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道家讲三缄其口,儒家讲沉默是金。 出自《拈花一笑》典故,全在领悟其中奥妙,是不可说。出口便成因果,即为业。又出自《大般涅盘经》,曰: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 1

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是常说的《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为相;空,为寂。色空无异,为佛性。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