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道藏 经典 修炼必读

道藏 经典 目录

八仙宝诰至心皈命禮.doc 白玉蟾真人曲肱诗.htm 白紫清指玄诗词歌.doc 抱朴子内篇.doc 碧苑坛经.doc 参同直指.doc 唱道真言.doc

陈虚白仙传玄机口诀.doc

陈撄宁注孙不二女功内丹首.doc 陳攖寧注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doc

陳攖寧注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十四首.doc 陳攖寧撰口訣鉤玄錄.doc 陳攖寧撰莊子心齋聽息法.doc 成都青羊宫藏道德经32开本.doc 赤松子中诫经.doc 赤文洞古经.doc

从玉虚派的修练探讨神仙之源.doc 翠虚篇.doc

答友人书五通.doc 大成捷要.doc 大道真传.doc 丹阳修真语录.doc 丹陽真人語錄.doc 道德经.doc

地藏菩薩本願經.doc 地母普化真經.doc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doc 二懒开关心话.doc 反照圖.gif 放生經.doc

孚佑帝君古体诗.doc 孚佑帝君七言詩.doc 孚佑帝君五言詩.doc 服气精义论.doc 福德正神真經.doc 福寿论.doc 复命篇.doc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卷上中下.doc 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doc 谷神赋.doc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doc 关尹子文始真经.doc 觀世音普門品.doc 觀音妙道蓮華經.doc 鬼谷子.doc

海蟾子还丹赋.doc 海蟾子还丹破迷歌.doc 涵三語錄.doc 郝大通金丹诗.doc 郝大通语录.doc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doc 还源篇.doc 还源篇1.doc

黃帝外經摘要.doc 黃帝陰符經.doc 黃庭遁甲緣身經.doc 黄元吉道门语要.doc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doc 黄元吉注道德经.doc 豁落靈官寶經.doc 济阳子金丹妙诀.doc 濟公禪師度世妙法經.doc 金碧潜通诀.doc 金碧潜通诀1.doc

金丹四百字劉一明解註.doc 金丹四百字陸西星註解.doc 金丹四百字闵一得注.doc 金丹四百字彭好古注解.doc 金丹真传.doc 金穀經.doc 金莲仙史.doc

…… …… 余下全文

篇二 :黄元吉真人玄关绝学——仍示孕、调药功成景征

黄元吉真人玄关绝学——仍示孕、调药功成景征

静虚子

黄元吉真人传世三着,《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要语》三着,当以《道德经讲义》为主,来研究黄真人之示教。《乐育堂语录》乃及门弟子记述的黄真人讲学内容,是否皆经黄真人亲自校阅认可,不能确定。但至少卷五最后数段语录,记述众弟子送师之记录,乃追记之文,必未经黄真人亲自校阅认可。虽然二着玄关之论,若合符节,但《道德经讲义》既有黄真人署名,又有黄真人自序,又有应受业弟子请求而着(见《受业弟子序》)之印证。当能完全代表黄真人讲学之精义。余今以《道德经讲义》为主,以《乐育堂语录》为辅,释黄真人玄关绝学。

天仙正法源于广成、黄、老,至魏伯阳、许逊便有专著传世。后有王玄甫少阳一脉传钟离权,再传吕洞宾、刘海蟾,世人遂分出所谓北、南、东、西各派。然而得道成真众仙,悉皆传承同一天仙正法,并无二法。(若传二法,即为离经叛道,欺师背祖之徒,岂能成仙?)众真传世丹经,为尊奉天戒,不敢言全法,不敢明言真法:常以初成地仙功法,尤其是其中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的人仙功法为主,救度后世真修者入门。常以不同文词、术语,隐示真法之实指。正如北、南、东、西四派中,最后成真的西派开山祖师,清嘉庆、咸丰时人,李涵虚真人于《道窍谈》第四章末所告诫云“一切丹经,三五错综,词虽异而事则同。”李涵虚真人传世丹经,所用文词、术语最多;故以此告诫后人,不要被表面文词、术语所囿,应了解其内所实指之功法。

黄元吉真人所示之玄关(玄牝),即天仙正法入手入门,孕、调药功成,求得先天一炁时之景征。得孕药功成之景征示微阳生;得调药功成之景征示小药生。以后当立即行小周天河车功。微阳生即情来精至。元炁由与神静合为一,刚刚突动,判分神、炁为二,元炁化元精之时。《参同契》喻为月出庚方、九一潜龙勿用。黄真人称之为“阳生”。经调药功成而得小药生,即先天一炁从太虚中来,黄真人称为“药产”。《阴符经》称为“盗机”,《参同契》喻为月望(十五干体就),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钟、吕称为勒阳关,先天一炁。张紫阳称白虎首经。伍冲虚称小药、外药。

…… …… 余下全文

篇三 :道家经文典籍名录

《易经》 《道德经》

《管子》 《老子》 《列子》 《清戒》

《庄子》 《百字碑》 《翠虚篇》 《翠虚吟》

《大道论》 《道窍谈》 《地理说》 《福寿论》

《关尹子》 《管窥编》 《淮南子》 《还源篇》

《黄庭经》 《慧命经》 《金丹歌》 《楞严经》

《七破论》 《敲爻歌》 《日用经》 《入药镜》

《十二叹》 《十二笑》 《说戒喻》 《胎息经》

《太玄经》 《天口篇》 《通关文》 《悟道录》

《悟真篇》 《西升经》 《下苦歌》 《泄天机》

《修道辩》 《玄肤论》 《玄要篇》 《玄珠录》

《训世文》 《阴骘文》 《玉皇经》 《指玄篇》

《坐忘论》 《韬光歌》 《百回详注》 《百字碑注》

《碧苑坛经》 《常清静经》 《唱道真言》 《初真十戒》

《大成捷要》 《大丹直指》 《大道真传》 《道门语要》

《恨六贼歌》 《黄帝四经》 《既济真经》 《金丹妙诀》

《金丹问答》 《金丹要诀》 《金丹真传》 《金华宗旨》

《金仙证论》 《敬日月文》 《孔易阐真》 《炼阴精歌》

《灵宝毕法》 《吕祖心经》 《七言律诗》 《青华秘文》

《三车秘旨》 《神室八法》 《水石闲谈》 《谭子化书》

《天仙心传》 《通玄真经》 《铜符铁卷》 《五篇灵文》

《五言律诗》 《悟真直指》 《西游原旨》 《西游箴言》

《象言破疑》 《修真辩难》 《修真后辨》 《修真后辩》

《修真九要》 《玄机直讲》 《玄科戒律》 《玄谭全集》

《延生心经》 《玉井奥诀》 《云笈七签》 《蛰龙睡功》

《正易心法》 《周易阐真》 《?i冠子》 《赤文洞古经》

《道德经真义》 《得道了身经》 《洞天福地记》 《还丹复命篇》 《还源篇阐微》 《黄帝阴符经》 《金丹就正篇》 《金丹四百字》 《金丹直指歌》 《金关玉锁诀》 《老君说十戒》 《老君说五戒》 《乐育堂语录》 《礼经祝三首》 《灵宝度人经》 《灵源大道歌》 《吕祖鼎器歌》 《吕祖黄鹤赋》 《吕祖修养经》 《吕祖真经歌》 《梅华问答编》 《破迷正道歌》 《奇经八脉考》 《敲爻歌直解》 《四百字真义》 《太平经合校》 《太上感应篇》 《养性延命录》 《指玄访道篇》 《钟吕传道集》 《周易参同契》 《紫清指玄集》

…… …… 余下全文

篇四 :《乐府杂录》论”歌”中的’氤氲”状态

《乐府杂录》论“歌”中的“氤氲”状态

魏新民

(湛江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摘 要:唐代段安杰在《乐府杂录》关于歌唱技巧的论述中,提到“氤氲”一词,但未详细解释。笔者经过研究初步认为:“氤氲”是在唐代道教空前繁荣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受唐代兴起的道教内丹术的影响,借鉴了气功调节气息的技巧,并用道教术语描述运气时的感觉。歌唱的氤氲状态是歌唱者的一种心理意象、也是一种心理能量,是运用心息相依运气发声时的内觉体验。“遏云响谷” 之妙音,就是掌握了氤氲状态而获得的。

关键词:《乐府杂录》,氤氲状态,意象状态,心理能量,心息相依,内觉体验。

一、歌唱的“氤氲”状态是段安杰留下的谜团

《乐府杂录》是一本唐代音乐见闻的杂录,也是唐代极其重要的一部音乐论著。为唐昭宗国子司业段安节所撰,成书于唐末乾宁元年。该书对研究唐开元、天宝以后,特别是晚唐宫廷音乐及俗乐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涉及对开元以后音乐、歌舞、俳优、乐器等问题的考证,并记载了部分歌舞艺人的事迹,是研究唐代后期礼乐制度、音乐、舞蹈、戏曲发展轨迹的宝贵资料。在“唐时乐制,绝无传者”的情况下,该书被《唐书》、《文献通考》、《乐府诗集》多所采纳。足可见其在唐代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有关‘歌”的一节,对研究我国的声乐发展史,研究唐代歌唱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中在论歌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①

在唐代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下,能有这样关于歌唱技巧的论述,实属不易。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也是唯一的关于歌唱技巧的资料,所以说是弥足珍贵。

这段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唐代歌唱艺术的最高审美定位“遏云响谷之妙”。达到这个水准的杰出歌唱家就是他在《乐府杂录》论歌中重点介绍的宫廷杰出歌手许合子。

“开元中,内人(选人宜春院的最高级的女艺人,称之为 “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韩娥、李延年殁后千馀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郎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②

…… …… 余下全文

篇五 :格物

无始无终、无涯无际

【本文来自】:求是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bbs/thread-45982-1-1.html

宇宙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涯无际,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中国文化科学名词释义上对“无”的解释是:

[无]

①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和“有”相对立的一对范畴。指无形无象的物质存在形式。因其对于常人来说难以察知、识别,故称“无”。老子《道德经》中说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即对“无”的状态的描述。《易·系辞》则将这种无形的物质称为“形而上”的“道”,以和“形而下”的“器”相区别。“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叫“有无相生”。站在新的科学的高度来看,古人所谓“无”和“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混元气不同层次的表现,“无”是混元气的非实体存在形式,如现代科学说的电场、磁场、引力场、生物场等场性物质;“有”是混元气的实体性存在形式。无形的混元气凝聚可产生“有”;有形的实体物散解可变为“无”,“有”和“无”的这种转化是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基本规律;

如此说来,"无"始“无”终,“无”涯“无”际,“无”为始、,“无”为终,“无”为涯,“无”为际,宇宙的始和终、涯和际都在于“无”,都在于信息类的客观物质,也就是道。

本文中有“中国文化科学”一词,特作说明:

中国文化科学指的是气功科学,由于气功一词在主流社会意识中近似于妖魔的代名词,而气功科学是中华文话基础上的科学(现代科学是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科学),所以以中华文化科学一词替代气功科学。

只有发展中华文化科学,才能真正的复兴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李政道教授在百家讲坛物理的挑战的讲课中,讲到了21世纪物理学的四大问题,网上搜索了一下,如下:

“这四大问题分别是:为什么一些物理现象在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为什么一半的基本粒子(夸克)不能单独存在而且看不见;为什么全宇宙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为什么类星体发出的能量竟然是太阳能量的1015倍,这如此巨大的能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经典养生

顺天地之自然是养生的最基本方法:“保养又非别有法也。凡事应得恰好处,得最当,我无喜也,亦无忧;无好也,亦无恶。即顺天地之自然,极万物之得所生,须任理而行,听天安命可矣。”“心神畅遂,气息悠扬,不假一毫人力作为,自然神无生灭,息无出入,俱是安闲自在。”——清·黄元吉《乐育堂语录》

调和五味:五脏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胃气壅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由“善,人道也;德,天道也”、“道者,天道也”、“天,乃德也已”建立起“阴阳主运、五德终始”之泛阴阳五行论。

养生备于理:“人生百年经”(丹道养生腾讯道学宁业高2015-10-19 16:37)

《黄帝内经》“人生百年经”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颁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气血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注释

人生十岁:人发育成长到10岁左右。五脏:心、脾、肺、肝、肾5个脏器官合称为“五脏”,这里是用以代指整个身体。始定:指功能初步稳定。血气:血脉和气脉。血,由食物精华通过气化作用而造成的一种物质。它的生化之源在中焦脾胃,循环运行于脉道,以奉养全身。气,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指脏腑器官的功能,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中医学认为,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生理上相依相附,病理上相互影响,气病能导致血病,血病也往往生成气病。所以,血与气常并称为“血气”、“气血”。已通:指机能健全,渠道畅通。好:喜爱,爱好。走:走动。

…… …… 余下全文

篇七 :授秘歌_黄震寰

《授秘歌》中的太极拳理

黄震寰

编者:本文作者在去年第11期《武魂》上提出了“大道太极拳修炼”的概念,并简单介绍了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其他一些大学及科研院所推广大道太极拳修炼法的教学实践。本文作者认为,相传由唐朝高人李道子所传的《授秘歌》,是太极拳的内炼秘诀和全体大用,道出了太极拳修炼的方向。原理。方法,目标和归宿。本期的《授秘歌中的太极拳理》,系节自作者《<授秘歌>与大道太极拳之修炼》一文原稿。

《授秘歌》原文:

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 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 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

当代太极大师吴图南老师生前特别珍爱《授秘歌》,并且一而再,再而三讲解它的内容,体悟它的真义,找到太极拳修炼的方法。

吴老在《太极拳历代名家造诣》一文中介绍他的老师杨少侯先生时说;“他讲究轻灵奇巧,尤长于凌空劲,就是对这个人一见手时,其离而未发,即能知其将发,彼何处欲动,即能知其将动,·在动静之间,能用很巧妙的办法,把对方的力量牵起来,然后再放下去”。这是对杨少侯先生在“全身透空”后的感而遂通,无形无象的真实写照。吴老在该文中又说:“李道子说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这三句话,表面上看很好懂,实际上无论在锻炼过程中,还是的理论研究上,确实不太容易理解。就是说,我

们在练的时候和应用的时候,没有形象,对方打我一捶,他觉得打着了,其实没有,全身透空意思是全身像空的一样。第三句不好懂,也不好讲,所谓应物自然,这个物就是天下一切之物,适应物的自然,物怎么来,我就怎么办,既不勉强,也不故意跟它别扭。””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讲的是内功。他立论之高,见解之宏,为历来研究太极拳者所未言,但非精于此道者,不足以言此。就是说,给人讲解,对象必须是精于此道的人,况且性命之学,非一般浅识寡见者所能理解得了的。” 《授秘歌》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太极拳的外形运动只是太极拳锻炼的初级阶段。但外形锻炼也要达到“松、静、柔、软、圆,轻,慢”,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都可以收到健体强身的效果。这就是之所以太极拳能这样普及的原因。但是太极拳的高层次的修炼要修道悟理,要进行性命双修、形神互修,还要内外兼炼,以达到不仅身心轻安,还要修道养寿长生以及获得内功,进而能实现高层次技击的防身之效果。这就是“道驭拳”“拳合道’,最后能实现“天人合一”这一人类修真之大道。

…… …… 余下全文

篇八 :黄元吉真人内修探密

黄元吉真人内修探密

此文乃吾师示教弟子之珍贵资料,有志真修者得之,如得明师口授心传。文中对孕、调药,理法、次第、景征,说明之详尽,前所未见。兹摘录一段,读后即 可知全文重点:“余上文仅以四点,示黄真人玄关之实指,亦并未示求玄关的入手孕药功法四句口诀,及调药功法四句口诀。并指出:黄真人于《道德经讲义》第

一 章注中,即隐示全了天仙功法入手入门,求初玄关的孕药炼己功法的四句口诀。第四十二章后注及第二十一章后注隐示了求正玄关调药功法之口诀。本文皆率先摘 出。学者当反复仔细参悟,逢真师传四句真口诀时,自有印证。须知,能真实入手入门,方有后修之望;否则只是侈谈奢望,有何益于真修哉!下面谨以当代丹功学 者,误解黄着,阻断自己及其后之真修实悟者入门得果证之三个关键处,述之如下:”

今得吾师慈悲允准分享同志,全文将分次刊出。

黄元吉真人传世三着,《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要语》三着,当以《道德经讲义》为主,来研究黄真人之示教。《乐育堂语录》乃及门弟子记述的 黄真人讲学内容,是否皆经黄真人亲自校阅认可,不能确定。但至少卷五最后数段语录,记述众弟子送师之记录,乃追记之文,必未经黄真人亲自校阅认可。虽然二 着玄关之论,若合符节,但《道德经讲义》既有黄真人署名,又有黄真人自序,又有应受业弟子请求而着(见《受业弟子序》)之印证。当能完全代表黄真人讲学之 精义。余今以《道德经讲义》为主,以《乐育堂语录》为辅,释黄真人玄关绝学。

天仙正法源于广成、黄、老,至魏伯阳、许逊便有专著传世。后有王玄甫少阳一脉传钟离权,再传吕洞宾、刘海蟾,世人遂分出所谓北、南、东、西各派。然而得道 成真众仙,悉皆传承同一天仙正法,并无二法。(若传二法,即为离经叛道,欺师背祖之徒,岂能成仙?)众真传世丹经,为尊奉天戒,不敢言全法,不敢明言真 法:常以初成地仙功法,尤其是其中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的人仙功法为主,救度后世真修者入门。常以不同文词、术语,隐示真法之实指。正如北、南、东、西四派 中,最后成真的西派开山祖师,清嘉庆、咸丰时人,李涵虚真人于《道窍谈》第四章末所告诫云“一切丹经,三五错综,词虽异而事则同。”李涵虚真人传世丹经, 所用文词、术语最多;故以此告诫后人,不要被表面文词、术语所囿,应了解其内所实指之功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