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求值考点

三角函数的求值

一、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二、教学重点: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及一些常规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 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1)“给角求值”:给出非特殊角求式子的值。仔细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转化或消除非特殊角

(2)“给值求值”:给出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得三角函数式的值。找出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某种关系求解

(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

(4)“给式求值”:给出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式的值,求其他式子的值。将已知式或所求式进行化简,再求之

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

        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

(二)主要方法:

1.寻求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化非特殊角为特殊角;

2.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通过三角变换消去或约去一些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一些常规技巧:“1”的代换、切割化弦、和积互化、异角化同角等.

(三)例题分析:

例1、计算的值。

【分析】将切函数化成弦函数,转化成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解:原式= =

          =

[点评] “给角求值” 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

注意特殊值象1、等,有时需将其转化成某个角的三角函数,这种技巧在化简求值中经常用到。

练习:(全国高考)tan20°+4sin20°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

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 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11概率p1

§11. 概率  知识要点

  

1. 概率: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2.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年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

3. ①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推广:.

②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 例如:从1~52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抽到“红桃”与抽到“黑桃”互为互斥事件,因为其中一个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又不能保证其中一个必然发生,故不是对立事件.而抽到“红色牌”与抽到黑色牌“互为对立事件,因为其中一个必发生.

注意:i.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ii.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③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由此,当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等于这两个事件发生概率之和,这时我们也可称这两个事件为独立事件.例如: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任抽一张设A:“抽到老K”;B:“抽到红牌”则 A应与B互为独立事件[看上去A与B有关系很有可能不是独立事件,但.又事件AB表示“既抽到老K对抽到红牌”即“抽到红桃老K或方块老K”有,因此有.

推广:若事件相互独立,则.

注意:i. 一般地,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 与与B,也都相互独立.

ii. 必然事件与任何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14导数p2

§14.  知识要点

1. 导数(导函数的简称)的定义:设是函数定义域的一点,如果自变量处有增量,则函数值也引起相应的增量;比值称为函数在点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如果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处的导数,记作,即=.

注:①是增量,我们也称为“改变量”,因为可正,可负,但不为零.

②以知函数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则关系为.

2. 函数在点处连续与点处可导的关系:

⑴函数在点处连续是在点处可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以证明,如果在点处可导,那么处连续.事实上,令,则相当于.

于是

⑵如果处连续,那么在点处可导,是不成立的.

例:在点处连续,但在点处不可导,因为,当>0时,;当<0时,,故不存在.

注:①可导的奇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偶函数.②可导的偶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奇函数.

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是,切线方程为

4.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为常数)      

注:①必须是可导函数.②若两个函数可导,则它们和、差、积、商必可导;若两个函数均不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不一定不可导.

例如:设,则处均不可导,但它们和

处均可导.

5.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推广到多个中间变量的情形.

6. 函数单调性:⑴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则为增函数;如果<0,则为减函数.

⑵常数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在区间内恒有=0,则为常数.

注:①fx)递增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上并不是都有,有一个点例外即x=0时fx) = 0,同样是f(x)递减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②一般地,如果f(x在某区间内有限个点处为零,在其余各点均为正(或负),那么fx)在该区间上仍旧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14导数p2

  知识要点

1. 导数(导函数的简称)的定义:设是函数定义域的一点,如果自变量处有增量,则函数值也引起相应的增量;比值称为函数在点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如果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处的导数,记作,即=.

注:①是增量,我们也称为“改变量”,因为可正,可负,但不为零.

②以知函数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则关系为.

2. 函数在点处连续与点处可导的关系:

⑴函数在点处连续是在点处可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以证明,如果在点处可导,那么处连续.事实上,令,则相当于.

于是

⑵如果处连续,那么在点处可导,是不成立的.

例:在点处连续,但在点处不可导,因为,当>0时,;当<0时,,故不存在.

注:①可导的奇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偶函数.②可导的偶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奇函数.

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是,切线方程为

4.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为常数)      

注:①必须是可导函数.②若两个函数可导,则它们和、差、积、商必可导;若两个函数均不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不一定不可导.

例如:设,则处均不可导,但它们和

处均可导.

5.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推广到多个中间变量的情形.

6. 函数单调性:⑴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则为增函数;如果<0,则为减函数.

⑵常数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在区间内恒有=0,则为常数.

注:①fx)递增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上并不是都有,有一个点例外即x=0时fx) = 0,同样是f(x)递减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②一般地,如果fx在某区间内有限个点处为零,在其余各点均为正(或负),那么fx)在该区间上仍旧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14导数p2

§14.  知识要点

1. 导数(导函数的简称)的定义:设是函数定义域的一点,如果自变量处有增量,则函数值也引起相应的增量;比值称为函数在点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如果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处的导数,记作,即=.

注:①是增量,我们也称为“改变量”,因为可正,可负,但不为零.

②以知函数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则关系为.

2. 函数在点处连续与点处可导的关系:

⑴函数在点处连续是在点处可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以证明,如果在点处可导,那么处连续.事实上,令,则相当于.

于是

⑵如果处连续,那么在点处可导,是不成立的.

例:在点处连续,但在点处不可导,因为,当>0时,;当<0时,,故不存在.

注:①可导的奇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偶函数.②可导的偶函数函数其导函数为奇函数.

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是,切线方程为

4.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为常数)     

注:①必须是可导函数.②若两个函数可导,则它们和、差、积、商必可导;若两个函数均不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不一定不可导.

例如:设,则处均不可导,但它们和

处均可导.

5.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推广到多个中间变量的情形.

6. 函数单调性:⑴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则为增函数;如果<0,则为减函数.

⑵常数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在区间内恒有=0,则为常数.

注:①fx)递增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如上并不是都有,有一个点例外即x=0时fx) = 0,同样是f(x)递减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②一般地,如果f(x在某区间内有限个点处为零,在其余各点均为正(或负),那么fx)在该区间上仍旧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15复数p3

§15.   知识要点

1. ⑴复数的单位为i,它的平方等于-1,即.

⑵复数及其相关概念:

①       复数—形如a + bi的数(其中);②实数—当b = 0时的复数a + bi,即a;③虚数—当时的复数a + bi;

④纯虚数—当a = 0且时的复数a + bi,即bi.⑤复数a + bi的实部与虚部—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虚部(注意ab都是实数)⑥数集C—全体复数的集合,一般用字母C表示.

⑶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⑷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①若为复数,则,则.(×)[为复数,而不是实数],则.(√)

②若,则必要不充分条件.(当时成立)

2. ⑴复平面内的两点间距离公式:.

其中是复平面内的两点所对应的复数,间的距离.

由上可得:复平面内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复数方程:.

⑵曲线方程的复数形式:

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②表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为焦点,长半轴长为a的椭圆的方程(若,此方程表示线段).

表示以为焦点,实半轴长为a的双曲线方程(若,此方程表示两条射线).

⑶绝对值不等式:设是不等于零的复数,则

.

左边取等号的条件是,右边取等号的条件是.

.

左边取等号的条件是,右边取等号的条件是.

注:.

3. 共轭复数的性质: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20xx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