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简介

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简介

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简介

图1.第四代FibroScan——全新检测与评估慢性肝病

的量化工具

FibroScan是20xx年法国Echosens公司研制测定肝组织弹性的专用仪器。20xx年FibroScan获得CE(欧共体)认证,20xx年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20xx年FibroScan获得SFDA认证。

FibroScan是一种新型的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仪器,它通过测量肝脏硬度来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并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级,可以部分替代肝穿,同时还能够应用与各类肝病不同阶段病情的监测与评估。该仪器已经欧盟批准上市,已在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近些年来,中国市场增量迅速,发展很快,肝纤维化扫描比B超更简单容易做,数字量化,不掺杂检查者的主观性,不同操作者能重复相同的结果,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是最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查。国内已做出许多临床应用结果。

FibroScan超声诊断仪在诊断各种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

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已逐渐成为替代肝活检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仪器。目前该仪器已通过中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检测中心的检测。FibroScan超声诊断仪采用的是弹性成像原理,通过探头振动轴发出低频弹性波,弹性波在患者体内传播,探头上的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跟踪弹性波的传播并测量其速度,随后显示器上显示相应的图像,同时仪器使用特定的运算法则将速率转变为硬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医师据此准确评估出肝纤维化及其纤维化程度分级,这种技术又称为瞬时弹性测定。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FibroScan

肝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简介

有如下优点(如图所示):

图2. FibroScan检测肝纤维化的优势

瞬时弹性测定是无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一项进展,可靠,价廉,安全,可重复性好,可用于儿童。如果联合应用血清生化诊断,将更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慢性肝病患者的肝活检。

…… …… 余下全文

篇二 :FibroScan检测的目的及优势

FibroScan检测的目的及优势

我国是肝病高发地区,慢性乙肝、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众多,本地区同样是慢性肝病高发区。慢性肝病控制的目标是减少肝纤维化的形成,防止肝硬化的发生。然而,肝硬化是肝纤维化逐渐发展所形成的。如何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如何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医生给患者抗纤维化治疗后,纤维化程度变化如何?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的评估有着治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目前有哪些方法判断肝纤维化呢?

(一) 有创性肝纤维化检查 肝穿病理诊断:是纤维化诊断最可信的方法(俗称金标准)。

但它有两大缺点:第一、有创,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后疼痛(24.6%)以及其他并发症使半数左右患者不愿接受该项检查病人不愿意接受,更难多次检查了解病情动态变化;第二、病理样本太小,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 mm,并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Bedossa等研究表明:按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如肝穿组织为15 mm,肝纤维化诊断符合率为65%,如肝穿组织为25 mm,符合率为75%,所以主张不少于25 mm。因此肝穿刺限制了临床普遍运用。

(二) 无创性肝脏纤维化检查 临床经常使用无创肝纤维化检 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测。

1、血清学检测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PCIII(III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HA(透明质酸酶),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法令人满意。

2、影像学肝纤维化检查方法主要手段有超声成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纤维内镜等,利用肝脏形态、结构、大小、表面光滑度、实质回声强度、脾脏大小等来判定肝脏纤维增生程度,对肝纤维化检查有一定的意义,但仍不够敏感,准确度亦不高。

肝脏瞬时弹性(transient elastography,FibroScan,Echosens,法国巴黎)法,是通过脉冲回波器发射的超声波来测定肝脏的僵硬程度。瞬时弹性测定评估的肝脏面积相当大,约1cm×4cm,比肝穿刺的面积取样大100倍,并且可多次取样,减少了肝穿刺引起的取样误差。

…… …… 余下全文

篇三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1

Manning DS, Afdhal NH. Diagnosis and quantitation of fibrosis. Gastroenterology, 2008, 34(6): 1670-1681.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1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定量

Diarmuid S. Manning

Nezam H. Afdhal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oston,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肝纤维化是许多不同肝损伤最终的共同途径。起 初认为肝纤维化是不可逆的,现在已知是一种动 态过程,且能够明显解除。传统上,肝纤维化的 诊断和定量依赖肝活检。但是,有许多缺点,包 括有创、采样误差和观察者间的变异性。该论文 综述了肝活检评价肝纤维化的作用,且讨论了新 的无创方法的作用,包括血清标记物和影像学检 测。

化许多潜在的标记物,它们能够鉴定早期和晚期

3

肝纤维化。

,4

标准的横断面影像研究只能鉴定或

5

者排除了晚期纤维化,新的瞬时肝脏弹性成像和

核磁共振影像(MRI)弹性成像等技术,预示作 为检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方法。6-8 本论文中,我们 将综述肝纤维化诊断和定量的方法,且讨论新技 术如何整合到临床实践中。

肝活检 长久以来肝活检已经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的金

标准。但是,因为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测,尽管罕 见,但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所以不能轻易进行。 1923 年进行第一次经皮肝活检。但是只是在最近 50 年,1958 年 Menghini 描述后成为一种标准检 测方法,9 1%-5%的患者发生显著的并发症,其 定义为需要住院或者延长住院时间,且死亡率报 告为 1/1000 例患者和 1/10,000 例患者之间,10-13 随着败血症或者需要校正的凝血病患者中进行的 活检增加,肝活检后并发症的风险报告更高。12

…… …… 余下全文

篇四 :无创肝纤维化生物学指标的回顾与展望

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进展

王贵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100034)

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多种因素参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包括肝脏形态学、肝脏功能、血液动力学以及肝细胞再生等。肝纤维化和肝病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Yano等人在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中发现(1),基线时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可影响10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Neal等人(2)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慢性丙肝队列研究中,发现肝纤维化可作为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样,在酒精性肝病研究中,显著肝纤维化是重要的预后决定因素(3,4)。肝活检是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标本误差以及判读的误差,更重要的是,肝活检无法用于动态肝纤维化的观察,因此,研究生化学,影像学等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技术是临床亟需。

生化指标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近年来有了诸多进展,包括常用生化指标获得的评价模型如APRI,Fibrotest和Fibrometer等,影像学方法包括超声弹性成像系统,核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新近开发的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等,大大丰富了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

FibroTest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评价肝纤维化的模型,全球数千例丙型肝炎研究结果显示(5),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0.73~0.87)。Myers等(6)研究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T能准确地预测显著纤维化(AUC,0.78±0.04),可以使46%的患者避免进行肝活检,并能保证92%的诊断准确率,且诊断准确率不受种族、HBV DNA载量和是否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我国学者分别应用FibroTest模型,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FibroTest可使45.5%-68%的患者避免肝脏活检,并保证87%-87.5%的诊断准确率(7,8)。

…… …… 余下全文

篇五 :肝纤维化诊疗方案(试行)

积聚病(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系多种原因导致肝络淤滞不通,肝体失却柔养,疏泄失职。以右胁痛,或胁下肿块,腹胀纳少及肝淤征候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20xx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进行疾病诊断。

(1)慢性肝病病史: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胆汁淤积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病史。病原学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疲倦乏力、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舌质暗红或暗淡、脉弦细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或PCⅢ,ⅣC、Ⅳ7S或ⅣNC1, LN),以及AST/ALT比值、GGT、APRI等异常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发现肝包膜粗糙,回声增密、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等,或见门脉内径增宽、脾脏增厚等。

(5)Fibroscan(肝纤维化扫描仪)检查提示肝脏硬度增加,F达1~4级。

(6)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S1~S4)。

表1 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标准

纤维化程度期(S) 纤维化程度

1

2

保留

3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 无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

4 早期肝硬化

(7)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患者病程较长与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脂肪变性、HIV感染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 余下全文

篇六 :APASL指南:肝纤维化共识(20xx)

APASL指南:肝纤维化共识(2009)

1. 亚太肝病学会(APASL)在20xx年成立了一个肝纤维化工作组,20xx年1月30日至20xx年2月1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的APASL单个主题会议“患或不患乙肝或丙肝的肝纤维化”期间讨论共识, 所有参与者对每个共识陈述进行投票,仅有那些被专家达成一致的陈述方可被接受。专家采用了用于制订循证方法的牛津系统。他们评价了现有的证据水平和相应的推荐级别(即证据水平自1至5,推荐级别从A至D)。

2. 肝纤维化是导致肝硬化的常见途径,后者是肝脏损伤的最终结果。准确地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当治疗的目的是逆转正在进展中的肝纤维化时。肝活检已被认为是评价纤维化的“金标准”。 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因此,患者应当被告知肝活检的益处以及与其相关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应明确肝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3. 强烈推荐进行影像引导的肝活检。如果存在凝血疾病或血小板减少<100,000/mm或腹

水,建议进行经颈静脉的肝活检。

4. 在肝活检前1周和之后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水杨酸盐类药物;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活检前至少72小时时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并分别在活检后24小时和48-72小时开始接受肝素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4秒以上的患者应接受2至3个单位的新鲜血浆,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60,000细胞/mm的患者,应当输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在慢性肾衰的患者中,活检应在透析之后进行,同时,在活检当天应最小限度地使用肝素

5.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的分级和分期仍然是“金标准”,然而它会受到评分系统、采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活检样本仅代表全部肝脏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而肝纤维化是呈非均匀分布的。为了避免这些限制并降低发生错误评价的风险,通常推荐使用具有足够长度和足够汇管区数量的活检样本。 活检针应至少为16G。样本长度最好应长于15mm或至少包含10个汇管区。如果活检长度<1cm应重复进行穿刺。

…… …… 余下全文

篇七 :陆伦根: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

陆伦根: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7-23 发表评论 分享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陆伦根  李郑红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广泛纤维化和小叶结构破坏伴假小叶形成为特征,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肝硬化在代偿期仍较为隐匿,因此须要及时、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预测患者的最终临床转归。

1  肝硬化的临床诊断

1.1 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脏广泛纤维化和小叶结构破坏伴假小叶形成为其主要特征。较为遗憾的是,肝脏穿刺病理学确诊大结节性肝硬化仅为40%左右,小结节性肝硬化为60%左右。此外,由于肝脏穿刺为创伤性检查,患者和医生接受度差,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这问题,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无创诊断技术在近年得到重视,并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便利。

1.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标志物主要包括反应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N-聚糖等;脯氨酰羟化酶、脯氨酸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等胶原酶类;肝功能相关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如AST、ALT、GGT、ALP、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和血小板计数等。

但由于单个的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较低,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诊断模型如FibroTest、Forns、APRI、FIB-4、Hepascore、Fibromete、上海肝纤维化组模型及S指数等,大大提高了血清学无创诊断的诊断效率。其中在肝硬化的诊断中,FibroTest、Hepascore及Fibromete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可达到0.92、0.93和0.80-0.94。

…… …… 余下全文

篇八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

1、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汲虫病等),先天性代谢缺陷(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及化学代谢缺陷(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在正常肝组织中,各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万分有精确的相对比例和特定的相对空间位置,通过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信号传递精确地调控着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从动态的观点来看,纤维增生是指各种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而纤维分解则是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二者的“净效应”。急性肝损害所致肝脏纤维增生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一旦病因去除则过多的细胞外基质被降解,肝组织内细胞内细胞与基质万分恢复正常,因而不产生肝脏纤维化。但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有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但是,在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因为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近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能给予有效的病因治疗,或能直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或促进其降解,则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转的。

2、肝纤维化的诊断

a、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1]。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但是,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 mm,并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Bedossa等[2]研究表明:按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如肝穿组织为15 mm,肝纤维化诊断符合率为65%,如肝穿组织为25 mm,符合率为75%,因此主张不少于25 mm。另外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