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 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 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t=\frac{\bar{X}-\mu_0}{s/\sqrt{x}}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bar{X}=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mu\ne\mu_0(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frac{\bar{X}-\mu_0}{S/\sqrt{n}}=\frac{3.42-3.30}{0.40/\sqrt{35}}=1.77,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 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 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t=\frac{\bar{X}-\mu_0}{s/\sqrt{x}}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bar{X}=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mu\ne\mu_0(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frac{\bar{X}-\mu_0}{S/\sqrt{n}}=\frac{3.42-3.30}{0.40/\sqrt{35}}=1.77,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 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 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t=\frac{\bar{X}-\mu_0}{s/\sqrt{x}}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bar{X}=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mu\ne\mu_0(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frac{\bar{X}-\mu_0}{S/\sqrt{n}}=\frac{3.42-3.30}{0.40/\sqrt{35}}=1.77,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 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 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 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有效数字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 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是,只允许在末位保留一位可疑数。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根据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过程中不应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4)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与t分布 通常分析无法得到总体平均值μ和总体标准差σ,仅能由有限测量数据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需要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再用统计量去推断总体。由于和S均为随机变量,因此这种估计必然会引进误差。特别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引入的误差更大,为了补偿这种误差,可采用t分布(即少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定得过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计精度,实用价值不大。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6)显著性检验及注意问题 t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为准确度检验,包括样本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间的t检验和两个样本均值间的t检验;F检验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偶然误差,为精密度检验。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是,先由F检验确认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后,再进行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t检验,因为只有当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或偶然误差接近时,进行准确度或系统误差的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会得出错误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①检验两个分析结果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时,用双侧检验;若检验某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某值,则用单侧检验;②由于 t与F等的临界值随α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α的选择必须适当,否则可能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分析结果判为无显著性差异,或者相反。
  (7)可疑数据取舍 在一组平行测量值中常常出现某一、两个测量值比其余值明显地偏高或偏低,即为可疑数据。首先应判断此可疑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还是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若为前者则应当舍弃,而后者需用Q检验或G检验等统计检验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它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以决定取舍。
  (8)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是,首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或G检验),而后进行精密度检验(F检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检验(t检验)。
  (9)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考察x与y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二者的相关性越好,实验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回归分析就是要找出x与y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若x与y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即可简化为线性回归。
3.基本计算
  (1)绝对误差:δ=x-μ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 相对误差=(δ/x)×100%
  (3)绝对偏差:d = xi
  (4)平均偏差
  (5)相对平均偏差
  (6)标准偏差
  (7)相对标准偏差
  (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
  (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
  (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
  (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
  (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

…… …… 余下全文

篇五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焦耳实验:ΔU=f(T) ; ΔH=f(T)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pedV

恒外压过程:W= -peΔV

可逆过程:  W=nRT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VU(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pH(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U+pV  ;  dH=dU+d(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p=a+bT+c’T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0 ; ΔH=0 ; W=-Q=pedV

等容过程:W=0 ; QU= ; ΔH=

等压过程:W=-peΔV ; QH= ; ΔU=

可逆绝热过程:

Q=0 ; 利用p1V1γ=p2V2γ求出T2,

WU=H=

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V(T2-T1)=-pe(V2-V1)求出T2,

WU=H=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p(V2-V1)=-pVg=-nRT ; ΔU=Q+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汇总

有机除杂方法及原理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 
     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④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⑤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⑥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④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⑤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⑥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④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⑤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⑥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化学常用基本公式整理汇总

高中化学常用基本公式汇总

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

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

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

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

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

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

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A4) ⑵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一、同系物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

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

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

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

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

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

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

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