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宏观经济学 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 P22 国内生产净值NNP 。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公式为 NNP=GNP-D

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 p23 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

7 p25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 支出法 GDP=C+I+G+NX (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 p26 收入法 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 增值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 p29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 或 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作用I+G=S+T 即I=S+T-G。 其中T-G是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T<G 时,差额为预算赤字。 3)四部门的循环流量模型:对外贸易的作用。 公式为 Y=C+I+G+(X-M) 其中X为出口,M为国外要素收入总和。9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10 p37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 11p38企业的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意愿投资=I –非计划存货投资 12 p40 消费函数为 C=a +b Yd 其中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bYd 为引致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13平均消费倾向(可能<=>1)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d 14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 MPS=ΔS/ΔYd =1-b 储蓄函数:S=Yd-C=-a+(1-b) Yd 15 p42 APC+ APS=S/Yd +C/Yd=1 MPS+MPC=ΔC/ΔYd+ΔS/ΔYd=1

…… …… 余下全文

篇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 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

Y=C+I+G

S是国民储蓄,T是政府得到的税收

私人储蓄:Y-T-C 公共储蓄:T-G

Y-C-G=I=S=(Y-T-C)+(T-G)

? 开放经济,NCO为资本净流出

Y=C+I+G+NX

Y-C-G=I+NX S=I+NX

∵NX=NCO ∴S=I+NCO , NX=NCO=S-I

2.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

真实GDP×100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3. 消费物价指数(CPI)

CPI=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第一年CPI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100%

4. 把T年的美元换算成今年的美元的公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

T年的物价水平5.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 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 = A F(L, K, H, N) F( ) –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A” – 技术水平

“A”乘以F( ),因此技术进步( “A”的增加)会使经济可以用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Y)

? 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所有投入数量增加相同比例,产出也会增加那个相同的比例。所有投入数量翻一番(每种投入数量乘以2)会使产出也翻一番;所有投入数量增加10% (每种投入数量乘以1.1) 会使产出也增加10%;如果我们把每种投入都乘以1/L,那产出也会乘以 1/L

…… …… 余下全文

篇三 :1宏观经济学_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  P22  国内生产净值NNP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公式为  NNP=GNP-D

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  p23   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

7  p25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  GDP=C+I+G+NX           (其中NX表示净出口)

…… …… 余下全文

篇四 :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 

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 Y=C+I+G 

S是国民储蓄,T是政府得到的税收 私人储蓄:Y-T-C  公共储蓄:T-G Y-C-G=I=S=(Y-T-C)+(T-G) ? 

开放经济,NCO为资本净流出 Y=C+I+G+NX 

Y-C-G=I+NX    S=I+NX 

∵NX=NCO  ∴S=I+NCO , NX=NCO=S-I 

2.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

×100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

×100% 

3. 消费物价指数(CPI) 

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CPI?第一年CPI

第一年CPI

×100% 

4. 把T年的美元换算成今年的美元的公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5.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 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  =  A F(L, K, H, N)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GDP=C+I+G+(X-M),

即:  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和GNP差值增大)

2、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一、均衡产出

以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实际投资

Ø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 UI-Unintended investment

Ø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二、投资等于储蓄

注意:与国民收入核算I=S的不同

此处的i=s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这是一种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级会计学专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什么是经济中的宏观问题

收入与产出水平的高低;就业与失业的多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什么?

国内总产值就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理解GDP概念须注意以下要点:

(1)GDP是一个价值指标:说明它是以货币单位来衡量的,为了衡量价值,就要使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或劳务,不计入GDP。

(2) GDP是一个流量指标:流量是一定时期内不断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已有的变量变动的数值;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3)GDP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流量:即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进行加工与转售、最后直接进入消费和使用的物品或劳务,因此不计算中间产品。

(4)GDP有名义与实际之分:名义GDP 即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现行价格乘积的总和(PQ);实际GDP 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二者关系为:

实际GDP = 名义GDP ÷价格指数 x 100

例如在美国,如果以19xx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已知19xx年的物价指数为75,名义GNP为480亿,则有1933的实际GNP=480亿÷75 x 100=640亿美元

19xx年的名义国民收入反映了由大危机造成的实物和价格同时下降的后果;实际国民收入则排除了价格下降而只反映实物的减少,所以它高于名义国民收入。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实际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国内总产值GDP、国内净产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MPC=ΔC/Δ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MPS=ΔS/ΔY.

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

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 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家庭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2、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四、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奔腾的通货膨胀3)超级通货膨胀

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宏观经济学总结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均衡产出

★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和收入。

★均衡产出公式:y=c+i(y:实际产出或收入;c:实际消费;i:实际投资(剔除了价格变动))注:大写字母则代表名义产出、消费和投资。公式中的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若用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单位为亿美元),横轴表示收入(单位为亿美元),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个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

支出大于收入,非意愿存货投资(图中用IU表示)就大于零,企业要削减生产;反之,企业会扩大生产。从均衡产出概念可见,要增加均衡产出,关键是要增加总需求,因为均衡产出水平决定于总需求或者说总支出水平。

★均衡产出或者收入的条件E=y,也可用i=s表示,因为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而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y、c、s也都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因此E=y就是c+i=c+s,得到:i=s。注: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据,从而必然相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