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9.16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活动总结

特色活动:

9.16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活动

活动主题  呵护臭氧,安享阳光

活动目的  本次保护臭氧层宣传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宣传臭氧层知识,旨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中倡导“呵护臭氧,安享阳光”的理念,培植全校师生保护臭氧层的意识,保护地球家园。倡导广大师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保护臭氧层,保护地球,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

活动时间  20##年9月16日日

活动地点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

活动对象  四川师范大学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围绕“呵护臭氧,安享阳光”主题开展。9月16日下午5时45分,在节能音乐的旋律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协会在音乐声中宣读了活动规则。参与者在协会早前备好的装有32个乒乓球的题箱中抽出一个标有1-32数字的乒乓球,按照规则,与球上数字相对的有三种类型:“再来一次”、“恭喜获奖”、有奖问答(一张卡片设置5道题目,题目以臭氧层的基本知识为主)。

    活动中,协会干部们热情邀请路过的师生参与活动,并积极向他们传达保护臭氧层的理念。活动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前来参与,当被问及关于臭氧层的题目时,大多数活动参与者都能够回答正确,但还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知道关于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在这些参与者中,几位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老师们呼吁广大师生在生活中购买不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呵护生存家园,同时表示对协会开展类似活动的支持。

活动意义 

此次活动的参与形式以面向全校师生的有奖问答为主,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关于臭氧层的基本知识,有利于社会“呵护臭氧,安享阳光”理念的树立,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共同保护臭氧层,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同时也让更多师生更好地认识了“蜀之源”节能协会,为以后我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二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第1章 知识归纳总结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1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2

浙教版科学初三下册知识归纳总结整理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 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 内生活的 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 群落 。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 种群 ,即区域内的全部 生物 。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 直接 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食物关系 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所有植物 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 植物群落 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 主导作用 的是植物, 动物 和 微生物 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 水土流失 、 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 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 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 适应 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

4.涵义:一个 生物群落 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3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 …… 余下全文

篇三 :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简答题)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 少使用塑料 ② 回收利用 ③ 研制可分解塑料

2. 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上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

(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Hg=HgS;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

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运动加速,汞原子间隔增大,所以汞柱上升。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xx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 ②不使用铝制餐具 ③少吃油炸食品 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0条高中地理经典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辅导网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 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 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 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 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 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 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 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 、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 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xx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xx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xx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xx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xx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xx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总结[1]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简答题)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 少使用塑料 ② 回收利用 ③ 研制可分解塑料

2.怎样检验某人是否患糖尿病?

取尿样少量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如果产生红色沉淀,证明某人患糖尿病。

3.为什么煮沸的方法可以消毒医疗器械? 细菌的生命基础是蛋白质,煮沸可以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1) 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2) 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方法一: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碘水,出现蓝色沉淀是淀粉溶液。方法二: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xx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

…… …… 余下全文

篇八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以及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22定位世界地球日65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 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 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NOx,SO2,KCN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