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自小到大(括号内为同级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八大行星顺序(与太阳距离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绕日公转:1)方向共向2)轨道共面3)轨道形状近圆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宇宙环境(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和自身有利条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具有液态水)

第二节

太阳黑子:于光球层(肉眼所观测到的太阳),周期变化11年

太阳耀斑:色球层,与黑子变化同步起落

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公转:太阳 自转:地轴

方向 公转: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我们使用)太阳日(24小时,我们使用)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h,两极为0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公转造成)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差(3)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赤道:全年昼夜等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1)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26′)— —夏至、冬至。

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6、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小于 7.5 舍大于 7.5 入) ,区时差=时区差

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的地方时间为世界时,也称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

8、日期分割: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 (自然的日界线)往东至日界线 (180°)为地球上的 “今天” (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间是几点, “今天”的范围此时就占全球二十四分之几),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9、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 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要加一天。

10、晨昏线中隐藏的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 18: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昼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 0: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夜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 12:00。

11、公转:

速度:1 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 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12、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候、 热带草原候的形成。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重点、考点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6、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7、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9、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0、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2、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3、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9、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0、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1、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22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 …… 余下全文

篇八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