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姓    名:廖  清  理

学    号:20105746

班    级:农资【生】10-1

指导老师:李冰、袁大刚

1. 前言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在充分掌握土壤个体的性质的基础上,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土壤地理学实习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这五大主要成土因素下形成,只有掌握这些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发生和土壤性质的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充分的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了解土壤发生的规律以及土壤的性质与外在的形成条件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土壤,合理的开发土壤资源。

2. 实习目的

通过对雅安部分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理论联系实际,夯实理论知识。为农业生产问题和生态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促进合理的开发土壤资源,保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提高野外的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

3. 实习概况

3.1实习时间

2013.5.30—3013.5.31

3.2实习地点

龙苍沟、土山岗、泥巴山、清溪镇双溪乡、金凤寺、名山

3.3指导老师及研究生

老师:李冰、袁大刚    研究生:徐强

3.4实习工具

土铲、土钻、速测工具箱(土色卡、小刀、皮尺、罗盘仪、pH比色卡、HCl溶液、邻菲罗啉,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等。)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学)实习

报告

学 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姓 名: 号: 年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崔东、闫俊杰、徐莉

目录

前 言 ................................................. 1

一、概述 ................................................. 2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 2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 2

(三)实习人员 ........................................ 2

(四)工具器材 ........................................ 3

二、实习区域路线 ......................................... 3

三、植物地理学部分 ....................................... 4

四、土壤地理学部分 ....................................... 8

五、野外实习总结 ........................................ 13

前 言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北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与塔城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邻,南和阿克苏地区的拜城、温宿县连接,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地域优势十分突出。此次我们就前往河谷内的进行野外实习。在植物地理学中,地球表面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由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和植物类群的差别,植物群落类型及其丰富多样。土壤地理学是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这五大主要成土因素下形成,只有掌握这些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发生和土壤性质的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充分的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也为各类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性的依据。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因而自然条件优越,农、牧业发展优势显著。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

…… …… 余下全文

篇三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20##级师范一班    学号:222012318011048    姓名:周xx

一、实习目的

    理论结合实践,展开对土壤类型的识别,判读,土壤剖面调查,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土壤酸碱度,以及对土壤所含碳酸钙的调查。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实习时间:20##年5月17日星期六

实习地点:缙云山金刚村二连山

三、实习工具

    盐酸(1:3)、PH混合指示剂、比色卡、剖面刀、钢卷尺、白瓷盘

四、实习地点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A.经纬度: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

B.行政位置:重庆市北碚区

2)地质概况

缙云山金刚村二连山地处北碚向斜与缙云山背斜交界处

    3)缙云山成土条件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多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这些因素都对土壤的发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土壤的综合作用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A.气候条件

     缙云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降水量丰富,年均气温较高,土壤淋溶作用较强。

    B.植被条件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本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形成了: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且在山麓地带形成旱作—果园—茶园的垂直农业景观的分布。

…… …… 余下全文

篇四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系院:资环学院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野外考察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     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农业生产状况,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长环境,分析土壤形成原因及利用改良土壤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野外调查。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

(一)实习路线:南宁——武鸣——大明山南坡——马山县城——弄拉自然保护区——上林县大丰镇下水源村——南宁

时间:20##年6月16日、17日、18日

(二)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观察

1  、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2、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3、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4、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5、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 …… 余下全文

篇五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姓    名:

                      班    级:

指导老师:

1前言:

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上述自然成土因素以外,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过程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有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互不可代替的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1)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

(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它们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于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它没有给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起作用的。

(5)时间(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它可阐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育、演变的动态过程,也是我们研究土壤特性、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一、         实习目的:

主要开展类型的识别、判读、路线调查,土壤剖面调查和土样采集方法验证。

选择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土壤剖面的采集和观测,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0##年7月7日  云台山

三、实习内容:

(一)黄壤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

黄壤的基本发生层仍为腐殖层和铁铝聚积层,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乃是其铁铝聚积层,因“黄化”和弱富铝化过程而呈现鲜艳黄色或蜡黄色。其典型剖面形态如下:

O层:枯枝落叶层,厚10~20cm左右,受到程度不同的分解。

A层:为暗灰棕至淡黑的富铝化的腐殖质层( Ah),厚10~30cm,具核状或团块状结构,动物活动强烈。AhBs是过渡性亚层。

B层:呈鲜艳黄色或蜡黄色的铁铝聚积层,厚15~60cm,较粘重,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带光泽的胶膜,为黄壤独特土层,用Bsg表征此层特征。

C层:多保留母岩色泽的母质层,色泽混杂不一。

黄壤的形成包含两个过程: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富铝化作用指铁、铝在风化壳或土壤中富集的过程,是所有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土壤的共有过程。由于这些地区高温多雨、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以及水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先后受到破坏和淋失,移动困难的铁、铝含量就在土壤中相对增多。氧化铁的水化作用是由于土壤终年处于雨量足、云雾多、相对湿度大(通常在75%以上)、水热状况稳定的环境中,土层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吸湿水含量在10%左右),因而土体中大量的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使心土层呈黄色。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1.区域概况:

本次实习主要在雅安市汉源泥巴山、名山金凤寺等地的野外进行。实习区域总体上位于扬子台地褶皱构造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多样,多山地地貌,海拔介于700米到3000米之间,大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植被类型受海拔变化分异明显,多针阔混交林。由于该区域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故土壤类型也十分多样,具有较高的观察学习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八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班级:专业:

1,实习目的

通过对部分典型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土壤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剖面的挖掘,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夯实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野外的观察,

判断,分析等综合实践能力

2实习计划

2013.5.20上午进行实习安排及安全教育。下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创新科技园区挖掘并观察农业土壤剖面

2013.5.21去山东沂源县观察溶洞及棕壤褐土典型性状

2013.5.23去济南黄河大桥观察河滩潮土

3实习内容

3.1概述

调查泰安――沂源及黄河滩地质地貌情况,观察棕壤、褐土潮土形成条件、过程、土壤属性,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农业土壤剖面点的选定、剖面挖掘及观测,土壤样品的采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判断分析实习中调查土壤的生产性能及改良措施。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的野外观察判断等。 关于实习地的概述:

沂源简介: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该县属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名山头1983座,最高点鲁山为群峰之首,山势挺拔峻秀,风景迷人,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泰山1545蒙山1156崂山1133徂徕山1027)。最低点东南沂河谷地,海拔180米。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其中沂河流经山东、江苏8县市,沂源境内全长84.6公里。

沂源溶洞简介:位于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

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岩溶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