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社会服务计划书

社会服务计划书

(一)方案名称:走出网络,享受生活——学校青少年服务

(二)实施依据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xx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社交能力降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在学校为沉迷网络青少年戒除网瘾,既不让其脱离社会,也能更好的利用积极的因素去帮助其摆脱网瘾。

(三)宗旨与目标

帮助小组成员戒除网瘾,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朋辈关系,争取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支持,修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矫正偏差行为。

(四)服务对象

芜湖市第三中学的网络成瘾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二 :社会服务计划书

新市民儿童家长教育

一、实施依据

近些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城,由于缺乏稳定的成长环境,便形成了所谓“流动儿童”群体。流动儿童在城市环境下有其特殊的生存状况,心理健康问题不断被凸显。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家庭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却常常被忽略。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儿童的基本教养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而一旦家长做出改变,往往孩子的状况会改善很多。而流动儿童的家庭往往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有限,对于孩子更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支持。而目前针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关注非常少,家长的需求也很迫切。利用我们心理学的专业优势,深入社区,着眼家庭,开展针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活动,着重提高家长养育孩子的能力,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提供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以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中的第一阶段,对于儿童的发展极为重要。流动儿童的家庭的流动性使得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社会定位和他们的发展都受着家庭的影响又受着其特殊而尴尬的社会地位的影响。

第一,流动人口越来越趋于家庭化:

集体性流动的标志就是流动家庭的逐日增多,越来越多的流动的孩子来到城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稳定的家庭对于流动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二,儿童是发展是世界的未来:

儿童是未来和希望,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各界专家的关注。

第三,平等、公平的教育权:

流动儿童需要享有平等公平的教育权与教育资源是近年来教育、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共同提出和关注的问题。

第四,服务缺乏:

针对流动儿童的服务或许未必缺乏,但针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家长教育十分缺乏:

(1)大多服务集中于流动儿童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缺乏一个多部门合作,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努力的,为流动儿童提供整合性服务的机制;

…… …… 余下全文

篇三 :青少年社会工作计划书

第一部分:理论回顾

1.简介

成年人的健康行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出现的问题与青少年儿童的关系密切。家庭和社区的社会资本和儿童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关联。

中国的向市场经济经济和自由竞争环境的转型时期,在独身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父母都通过他们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来使孩子更好的为将来的发展准备良好的基础。现在,孩子承受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压力,父母把他们视为家里唯一的希望。然而,激烈的竞争又让孩子没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玩耍和学习适当的社会知识,他们缺乏社会活动来建立信任、社交与合作。但现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建立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家庭,也关系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一种必要的提高孩子素质的方式。但也会出现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对这种“兴趣班”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负担和压力的增大,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头昏眼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也剥夺了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

很多的研究集中在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以及文化和社会资本对青少年孩子的福利的影响。Yan 和Lam 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主要集中于对影响孩子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而港澳台主要集中于研究影响孩子成长的不平等的社会途径和就业机会等。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不是因为社会经济原因,而是取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孩子的福利深深打上了户口的烙印。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户口对孩子教育机会和健康照顾的影响特别体现在农民工子女身上,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政策照顾,不能享受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

Wong 的研究表明,在上海的农民工子女的自我发展功能和社会支持,以及孩子的自尊心的满足关系甚大。

2.与孩子福利相关的概念和对孩子的措施与社会资本

(1)儿童福利

儿童社会福利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个生活质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目标,一个积极的面对周边世界的心态”。学界公认的儿童社会福利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的需求和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儿童物质的需求、儿童健康的需求、儿童教育的需求、儿童参与的需求、儿童与他们父母之间互动的需求,以及儿童对他们自己福利的感受,他们对儿童福利的所作所为等等。Ben-Arieh认为,儿童个体的社会福利不仅是一个个人态度的问题,它同时还是一个与家庭,与学校,与邻居,与更广泛的社区以及社会都有关系的问题,儿童社会福利的概念关系到儿童个人的发展,关系到个人智力的开发,关系到儿童参与的多寡。

儿童的社会福利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支持系统两个措施量化出来。正如Ben-Arieh所阐述的,儿童的社会福利规则制定将会促使相关研究者,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校和公益事业组织等提供一种积极或者消极的儿童发展措施。

(2)社会资本

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由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组成。社会资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和积累,可以随着个人的卓有成效的社会流动而有所提高。

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构建起来的社会自己和认知的社会资本。构建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客观的和可以有目的的行动。认知的社会资本主观的元素,它包含这价值的认同、信任的建立、态度的认同和信念的集合。以前的研究就表明,社会资本包括建构意义上的和程序上的因素,建构意义上的元素包含社会设置,人际互动,以及或者资源的能力。这之中包含家庭、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的数量。一个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她只能得到一个血缘亲人的社会资本支持,他们得到的资源显然少于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孩子。学校的等级和学校的类型同样是两个主要的建构意义上的元素,在这两个元素的基础上,学校老师的水平也是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程序上的元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资本,它充分体现在父母与孩子见的实质性的互动中。父母对小孩的照料,亲子教育都是一种孩子和家长互动教育的典型例子。程序上的互动在学校里主要是孩子在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信任和学会了互相帮助。

家庭和学校的交流沟通是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得两个关键地方,但是他们也会因为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都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家庭和学校的社会资本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阶层划分,包括家庭结、父母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兄弟姐妹的个数,两一个是户口制度,以及学校的特征,包括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教学理念甚至是学校的安全系数。

3.研究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四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社区社会工作计划书

沟通你我,共建良好社区

活动成员:韩淑钦、申东东,郭正坤、韩宗羽、潘亮、樊宇、万莉,张姗姗、王静娴,石佳立、潘秀丽、吴卓泰、刘金锋

社区简述:天津某一商品住宅区,现有住户200,普遍为邻里关系而感到困惑,更有些人因为邻里关系而怒不可遏,茶饭不思,部分住户之间经常因为小事情而发生口角,譬如楼上漏水,楼下声音太吵扰乱休息等事情弄得邻里关系十分紧张,而有些邻里之间对过居住数年不认识彼此,邻里关系非常淡漠,居民对社区问题不闻不问,社区举办活动也没有人参加,社区居民虽然居住在一起,但是钢筋水泥,防盗窗却早已隔断了邻里关系。

社区面临问题

一、             社区工作者的准备阶段

心理准备——应社区居委会邀请,由社区出面解决社区邻里关系,并促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实际准备(物质,技巧等)——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工作技巧

二、社区分析阶段——介入社区的起点

由两名社工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访问

(一)社区分析内容之一:社区基本情况

1、社区类型分析——

商品住宅区

2、社区的地理区域、面积及地理环境资料

南开区,交通便利

3、人口资料

200户家庭,不足一千人

4、社区文化的特色

邻里之间沟通较少,矛盾较多

5、社区内正式结构和组织、社区直接提供服务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驻扎在社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辖区单位)

居委会

6、社区的权力结构——居委会

(二)社区分析内容之二:社区基本情况、社区资源分析

社区资源的类型:

人力资源——居委会,志愿者,社工

物力资源(提供公共设施的资源,教育、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完备,由集体活动室供社区居民活动

财力资源——居委会、物业提供资金

人文资源

人缘资源

…… …… 余下全文

篇五 :社会服务计划书

社会服务计划书

(一)方案名称:给青少年一道目光——社区青少年服务

(二)实施依据

当今社会正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之中,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模式不断颠覆以往的形式,强烈的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青少年的角色混淆不清导致了青少年角色的“自我认同危机”,因而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偏离行为,脱离主流社会文化,成为“边缘青少年”。所谓边缘青少年,是指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就进入社会,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从而被主流社会排斥的省市青少年群体。这类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受不良非主流文化影响较大,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评价明显低于主流社会青少年。处于社会边缘的人对自己和对于他人的态度是两重性的,一方面传统社会的崩溃使他们彻底获得解放,不再受到过去习惯的支配,可以进行冒险,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也有始终不可控制的无所适从感,缺乏方向。社区是青少年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又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之一。种种现象表明,社会工作者利用家庭及学校的功能、整合社区资源连结政府及事业单位共同发挥作用来开展社区青少年服务已成为提高边缘青少年生存质量的重要任务与重要途径。

(三)宗指与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家庭及学校的功能、整合社区资源,连结政府及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单位来帮助边缘青少年找回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融入主流社会。

其一,通过个案辅导帮助边缘青少年提高自我认同感和认知,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为之付出努力。

其二,有些青少年在情感或身体上受忽视,引起了心理落差,所有应提高父母对青少年的关注,增加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以减少和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

其三,整合社区资源,拓宽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实现自我。

其四,联系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连接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为青少年争取更多的符合青少年的项目培训机会与事业岗位,帮助提高青少年就业率。

…… …… 余下全文

篇六 :社区服务计划书

老年社区服务计划20##-01-25 12:12

老年社区服务计划

一、项目名称:“情暖心田”老年社区服务计划

二、社区背景:根据对小蒸社区的了解和社区居委会的介绍,该社区位于贞溪北路,社区总面积为1.9万平方米,社区拥有居委会,街道,社区医院,学校等组织。共有居民住宅10幢,还又26个村住户构成非常的复杂,男女比例均衡,但是老年人非常的多,其中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老年人,其中也包括中年丧子的孤老,还有的就是子女都不在身边的,对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便或根本无亲属照料,且个人又愿意过集体生活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他们很需要在晚年生活过的充实丰富,也很需要得到照顾,尤其是子女在身边的关爱,所以一些老年人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都不是很健康,社区也没有像样的老年活动场所和老年特别照顾计划,虽然有开心过,但是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关闭了,这样老年人就失去了他们的空间,我认为社区因该多关心这类老年人活动场所。更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老年人的关心帮助。

三、问题和需求:老年人是对社会和家庭都作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有的老人中年丧子,成了孤老,还有的老人受到歧视和不尊重,他们感到生活单调乏味,活着失去了价值,没有意义从而非常的失落和沮丧,经常愁眉不展。还有一些子女在外不经常回家的,那些老人心里都很紧张,也一直很牵挂,孤独感,自卑感等消极情绪最为严重,一旦有了这种消极的情绪他们的健康也有了影响,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想找个伴在身边。没有了子女他们需要的社会对他们的关爱照顾,来温暖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不在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也多么希望社区开办一些老年活动,来展示他们的才艺,施展他们的才华,使他们觉得自己不是那么的不中用,使他们感到生活的价值所在。让他们老来幸福而不是悲哀。组织个好的老年社会团体,让他们通过一些团体活动调试好的心理再次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使老年期内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又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七 :社会工作个案计划书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佚;

性别:女;

年龄:13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独来独往; 父母职业:父亲为某公司职工,母亲下岗;

家庭生活背景:从小跟随外祖父母生活,感情深厚;上小学后与父母随父母生活,父亲管教很严,曾经与父亲发生争执,造成父女之间的隔阂,与母亲关系较好;

学校生活:小学成绩一直很好,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常与朋友发生争执;上初中之后,成绩较好,但是初三之后成绩下降,没有朋友,经常独来独往。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背景材料:

小佚是独生女,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无暇照顾小佚,所以把小佚交给其在农村的外祖父母照顾,小佚与外祖父母感情很深。小时候的小佚很活泼甚至调皮,经常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他们在一起她感觉很快乐。

上小学后,小佚的父母把小佚接到县城,从此小佚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小佚的父亲平时不善言谈,但对小佚管教很严,小佚放学回到

家总能自觉地先写作业,但是有很多时候因为粗心或者急于可以出去玩,作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父亲的惩罚就是“面壁思过”。有一次周末,小佚没有做完作业就跟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回来之后发现父亲很生气,同时发现书包被父亲扔到外面,于是跟父亲起了争执,从此之后一个月小佚没有跟父亲说话,小佚一度很恨父亲,后来经母亲的开导和劝说,小佚逐渐了解了父亲对她的用心和关爱,小佚试图“原谅”父亲,但是总觉得跟父亲之间已经有一层厚厚的隔阂,跟父亲在一起感觉不自在,在遇到问题时也总会跟母亲说。

小佚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比较好,她有两个很亲密的朋友,但是三个人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之后互相不理睬对方,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归于好,如此这样反反复复,使小佚感觉很厌烦。

…… …… 余下全文

篇八 :社会工作计划书

快乐成长、少年先锋”小组活动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

快乐成长,少年先锋。

(二)理念 / 理论

1、理念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对很多的变化,自信心、人际关系的沟通及合作的理念都会慢慢成长起来。城市困难家庭的孩子面临的经济压力和人际环境压力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的建立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以团队为基础的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和协作的意识、能力,发挥他们的潜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成长。

2、理论

团体动力学:每个团体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力,小组组员借助于团体的影响和其他组员的影响达成自己的改变。

经验学习法:又称体验学习,通过组员自愿参与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在活动的快乐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感悟,获得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及经验用于生活及工作、学习。这是目前国际较流行的学习方法。

优势视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协助他们发现和发掘。

(三)小组目的和目标

1、小组目的协助社区青少年调整和改变自己性格中比较负面的方面,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同辈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目标

(1)让组员变得更自信、自主,更加开放自己,学会真诚表达,学会快乐地生活;

(2)使组员乐于交朋友,善于交朋友,增加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3)使组员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合作和组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2)工作对象及人数:12-16岁有意提升自信和培养领导者特质的青少年12-16名,以困难家庭孩子为主,适当考虑其他家庭孩子。

(3)小组周期:20##年7月10日—30日。

(4)聚会次数5次。

(5)免费。

(五)招募及宣传

到社区进行招募,在社区贴海报宣传,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工作员可上门动员。


(六)每次聚会计划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