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管理服务 构筑温泉和谐美景
——温泉办事处社区工作事迹材料
温泉办事处地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其中9个为地缘型社区,成立于20xx年,1个为单位型社区,成立于20xx年,共有居民36144户,124929人,社区下设9个党总支部,44个党支部,直管党员1087人,协管党员8270人。近年来,温泉办事处党委以党建工作为龙头,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注重创新,社区工作局面焕然一新。
一、统筹规划,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一是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工作新情况,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先后筹集资金1350余万元,对辖区内的10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新建和改造,并高标准建起了“一厅四室”(便民服务大厅、居民说事谈心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一校一点”(市民学校、远程教育站点)。中心内统一设立了党群服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残联、治安民调、文明创建等服务窗口;统一规范了社区活动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图等各种牌匾的上墙工作。所有社区配齐了办公会议桌椅柜、电视机、电话机、影碟机、微机、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办公从自动化转向数字化。中心外设置了居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和社区导示牌。
二是狠抓社区队伍建设。办事处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社区
队伍建设力度,促进社区队伍全面发展。第一,组织专业化培训。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等办法,加强对社区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的培训。第二,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温泉办事处社区干部管理办法》、《温泉办事处社区工作年度考核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素质结构。加大社区干部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社区档次评定、班子人员任免、年末评优评奖等挂钩,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规范了对社区干部队伍的管理。第三,壮大社区工作人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公开招聘劳动保障员、社会事务协理员、民政助理员、卫生保洁员、残疾人联络员共29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台了《温泉办事处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都做了刚性标准,硬性要求,并每月对以上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检查结果和绩效挂钩。
三是强化特色社区建设。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目标,立足区位特点、服务群体、工作基础等实际,着力打造学习型社区(泉塘社区)、服务型社区(白茶社区)、共建型社区(花坛社区)、和谐型社区(金叶社区)、平安型社区(希望桥社区)、就业型社区(桂花路社区)、廉洁型社区(双鹤桥社区)、文明型社区(岔路口社区)、环保型社区(万年路社区)、双拥型社区(南昌路社区),特色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二、健全机制,逐步规范社区管理
制定和完善了《党建联席会制度》、《党员分类管理制度》、《考勤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社区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实行每日考勤登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考勤结果每月公布,按制度执行;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月例会,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意见;大厅的每个窗口设有办事台帐和服务态度满意反馈本,台帐记录详尽明晰;每月大厅工作人员都要进行集中学习,并聘请专业老师对接待礼仪、服务态度、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我们还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在全处推行“六化模式”管理。即:组织设置网格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活动开展特色化、环境氛围温馨化、投入保障多元化。努力完善市、区、街、居四级信息化网络,构建“数字社区”。
三、固本强基,努力优化社区服务
一是实行分片包保制。每个社区均实行了分片包保责任制,共将辖区分为了60个片区,每个社区在编人员和一个社会事务协理员负责一个片区,社会事务协理员要求每天到所在片区进行巡视检查1~2次,每季度上门入户走访一次,全面了解、掌握住户的基本情况。社区在编人员负责对社会事务协理员的监督和检查,对其片区的入户情况进行抽查,并对照《社区管理考核奖惩细则》进行考核,综合打分,评
出等次。
二是推行全天候工作制。各职能部门不断将职能向社区延伸,社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可为居民开具各类证明,办理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各类证件。每个社区实行全天候、无缝隙新工作制,除了正常上班的时间外,中午和节假日也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做到了只要居民有办事的需要,社区大厅内就有工作人员进行接待解答,产生了金叶社区“十分钟生活圈”等一批好的典型。
三是推行“45666”工作模式。以白茶社区为试点,在社区推行“45666”管理服务模式。“45666”即“四进、五会、六访、六报、六热线”。“四进”就是文化进社区、卫生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科技进社区,“五会”就是党员学习会、政策宣讲会、民情沟通会、专题议事会、党建联席会,“六访”就是困难群众必访、空巢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残疾家庭必访、流动党员必访、失业人员必访,“六报”就是公共设施损坏必报、小街小巷不洁必报、发现新增孕妇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社区突发事件必报、邻里纠纷矛盾必报,“六热线”就是开通党群服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残联、治安民调、文明创建六条热线,“45666”模式已在其他9个社区逐渐推广。
四、共驻共建,积极开展社区活动
近年来,各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一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各社区都拥有稳定的健身队、舞蹈队等队
伍。这些队伍不计报酬,不惜个人时间,常年活跃在辖区各个角落,今年x月,希望桥社区组织热爱体育活动的26名居民开展了爬潜山活动,6月,组织社区热爱文化活动的居民42人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7月x日建党90周年之际,桂花路社区组织辖区党员群众举办“廉政拥党”茶话会,希望桥社区与辖区单位咸宁学院一同举办了歌舞晚会,近年来,各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开展大小活动300多场次,参与活动居民达数万人。二是开展了“百名干部进社区入万户”活动和“三双”活动。分别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和“同驻一个社区、共建美好家园”为活动主题。百名干部进社区期间,召开座谈会73次,入户调查8965户,走访慰问帮扶对象210户,发放宣传手册1万余份,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共计2万余元,为居民办理低保45人次。“三双”活动”期间,组织二百名干部在社区开展“双进”(进单位、进家庭)、“双访”(访干部、访居民)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辖区单位的联系,增强了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