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20xx---20xx学年度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我校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质检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改革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作一个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我所教的九(2)班共52人,参加考试的有52人,及格人数51人,及格率为 98.11 %,优秀人数 12人 ,优秀率为22.64%,最高分141分,最低分 86 分,在三个班中我所带的班在年级中及格率、优秀率均第一。
二、试卷分析
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金太阳考试机构命题的。
考试内容为第一、二、六单元。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本次测试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50分(含卷面分5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35分);二、阅读(55分)三、作文55分
卷面分5分。现就本次调研测试卷的情况作具体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情,更好地让教学服务于中考。
从统计情况看语文成绩还可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掌握上不够牢固,你准确。对古诗词的默写错字较多,导致丢分较为严重。翻译丢字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审题不清。
2、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唐睢不辱使命》、现代文阅读材料为课外的说明文《植物为何睡眠》和散文《腊月苇乡》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理解,信息筛选,观点概括,语段内容自主的探究,层次思路的分析,大胆的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抓准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多数考生不能把握题干的特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失分最多。
3、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致给考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这样体现了命题者有良苦有心和对中考形势的恰当把握,适宜学生寻找个性生活体验写作,由于材料作文浅易,提示亲切而又简单,材料作文写作
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仍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虽自拟题目、能自定立意、还自选文体,但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作文语言假大空,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考后反思:
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还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法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拓展课堂、拓宽眼界、拓深思维。
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学承载的任务很重很广: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任务,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向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第一次月考
选择题
1-5 ADACB 6-10 ABCCD 11-15 CCBCB 15-20 ACACA 非选择题
1.(1)“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2)《汉莫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3)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1)古雅典。 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
3.(1)日本。
(2)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是从日本奴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
4.(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等。(任选两个即可)
(2)赞成。因为战争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充当了传播文明的
工具。如亚历山大东征,把古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同时又把东方文化传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言之有理即可)
(3)阿拉伯商人往来于欧、亚、非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数字、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5.(1)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2)基督教:《圣经》,耶稣,1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古兰经》,穆罕默德,7世纪初期。佛教《金刚经》或《大藏经》,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摩尼,前6世纪。
一选择题
1-5 ACCCD 6-10 BCAAB 11-15 CDDAC 16-20 CACCD
二、综合题
21 1.封建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权利法案》
3.这两次革命不仅推翻了英国和法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它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以及启蒙思想在欧洲广为传播,也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22. 1.自由、平等、民主 2.《人权宣言》
3.否 伊拉克战争
4.《17xx年宪法》 总统共和制
23. 1.法国:17xx年,攻占巴士底狱 中国:19xx年,武昌起义
2.法国:《人权宣言》 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
3.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结果不同,法国大革命结果胜利了;中国辛亥革命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
4.英国:封建专制统治 美国: 英国的殖民统治 法国: 封建专制制度
英国: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法国:
通过独立战争 通过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