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时间:2024.4.30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xx年第1期 ——经济建设

20xx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支点武汉”、“龙头武汉”,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中心城市”的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超过6700亿元,增长1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亿元,增长39.9%;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250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5亿元,增长17.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左右和15%以上;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2.29万套,超过“十一五”时期总和。

一是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成立市工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出台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意见,每月召开“工业倍增”计划调度会。拓展工业发展新平台,六个新城区各规划建设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富士康科技园二期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1200亿元,增长39%。千亿元产业达到4个,比去年增加3个。预计工业总产值超过8500亿元,增长21.3%。 二是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重组市区招商机构,组建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突出招大引强,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家,与10多家央企和国内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全年新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三是扎实推进两大国家战略。出台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资本特区”的系列政策。建设启用光谷资本大厦,7个金融要素市场进驻。新增上市企业5家。股权激励试点企业增加到30家。获批建设东湖综合保税区。制定实施“两型”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立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

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保障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东沙大道、二环线汉口段及武昌东段、水果湖隧道建成通车,二七长江大桥将于12月x日通车。开工建设四环线。6条地铁线同步加快建设。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首义文化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强力推进“城管革命”,市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五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优化环境活动。公开承诺整改市民关注的10个重点问题,开展“电视问政”,严厉查处“庸、懒、散”和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政风行风明显好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748项减为339项,审批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整体压缩50%以上,免征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并向服务业、建筑业延伸。

刚刚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20xx年,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投资和项目建设;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突出发展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深入实施两大国家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加快推进武汉跨越式发展。初步安排,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突破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突破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一是提速“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抓好101项投资5亿元以上的

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投资166亿元的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中交,投资60亿元的东风本田二厂、投资52亿元的东旭玻璃基板、投资50亿元的武船双柳基地、投资30亿元的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力争超过1600亿元,增长36%以上;今后五年全市工业投资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至少保持前3位。夯实工业发展战略平台,每个新城区工业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落户一批企业和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5%以上。

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上先行先试,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争取设立武汉国家碳交易中心。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争取获批部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以及资本市场“新三板”试点,争取国务院批复同意东湖高新区比照中关村执行有关财税试点政策。创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面向境内外公开选聘经营管理者,从审计、监察部门选派人员参与监事会。

三是开展“大武汉、大商机”主题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要求每个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设立招商引资机构,东湖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区还将在境外设立招商引资机构。三大开发区和各新城区努力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各中心城区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开通武汉至巴黎、美国等国际直达航线,启动领事馆区规划工作,确保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年内建成、投入运行,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四是持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加快迈入“地铁时代”。全面提速6条地铁线建设,2号线一期建成通车。推动汉宜铁路、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建成二环线水东段、中北路延长线、八一路延长线等8条城市主次干道。加快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四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三阳路长江隧道、东湖通道、长江大道。建设首条城市绿道——东沙绿道。加快武汉新港建设,推进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第二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机场交通中心。

五是纵深推进“治庸问责”工作,持续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继续把“治庸问责”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解决好10大突出问题的基础上,20xx年继续解决第二批10个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对建筑业和服务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工作,同时将审批流程再造延伸到政府所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纵深推进“城管革命”,推广使用“汉版城管手册”,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立法工作,基本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环境根本性变化。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社会保险新增参保42万人次,建设和筹措12.26万套保障性住房。■


第二篇: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张爱剑 吕小军

20xx年第8期 ——文化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围绕实施文化鄂州战略,深度挖掘、开发吴楚文化,发展创意文化和公共文化,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吴楚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城,效果明显。

一、加强吴楚文化综合研究,增强文化鄂州的影响力。鄂州是我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公元前8xx年建成的鄂王城传承下来的鄂文化,也有公元2xx年在这里建立的武昌城传承下来的吴文化。鄂文化和吴文化传承鄂州文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鄂州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切入点,注重加强对吴楚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一是挖掘吴楚文化资源。我市于20xx年成立了吴楚文化研究会,邀请吴文化研究专家卞孝萱教授、楚文化研究专家冯天瑜教授来鄂州指导,整理史料,辨真去伪,全面梳理吴楚文化在鄂州的发展脉络。研究专集《鄂州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鄂州三国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编辑发行,展示了鄂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宣传鄂州人文历史。三国时期,佛、道学在鄂州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发展,如鄂州建有西山寺、葛山建有道观等。20xx年,鄂州利用组织举办的佛教、道教研讨会,梳理在鄂州流传的历史人文。此外,鄂州还充分利用鄂州铜和古铜镜这一丰富的文物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了鄂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三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鄂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文物保护“紫色规划”,把古城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老城区改造中,保留了十字街、古楼街、新民街、熊家巷、邬家巷、谢家巷等老街巷,维修保护了庾亮楼、四眼井、文星塔、怡亭铭、明清武昌城以及吴王城遗址南城垣,复建了凤凰台、明清

武昌城墙、黄龙阁等人文景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保护和利用好牌子楼、玉莲环、雕花剪纸、葛店虾灯、泽林旱龙舟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文化鄂州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吴楚文化、“武昌鱼”饮食文化和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催生新的旅游文化业态。一是加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投资建造三国吴都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三国吴都文化遗产,投资建设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一期工程观音阁公园已于20xx年建成开放,二期正在建设。维修西山寺和葛山道观以及武术培训及养身基地。二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鄂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区当作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壮大来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城市形象;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品牌打造与旅游目的地打造统筹推进,建设三国吴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城市。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国吴都、梁子湖、红莲湖、百里长港等“一都两湖一港”,形成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将西山吴王避暑宫、吴都博物馆、孙权郊天坛、吴王试剑石、武昌门等9个景点一线串珠,形成一条三国吴都文化游精品线。以红莲大道和凤凰大道为支撑,规划建设一个环梁子湖、红莲湖,对接武汉奥林匹克公园的200平方公里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梁子岛27洞高尔夫球场、红莲湖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湖北省水上训练竞赛基地和梧桐湖运动休闲公园,形成一条运动休闲游精品线。按照“生态长港、吴楚水乡”的理念,规划建设百里长港示范区。对百里长港水系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治理,海拔18.5米以下的清淤除障,种植水生植物,开展生态护坡;海拔19米以上的,则建设经济林果带和旅游观光带。启动建设25公里旅游生态长港南路,将庙岭、梁子等2个旅游名镇,梁子岛、磨刀矶、桐岭等9个具有鲜明吴楚水乡风格的民居景点,长港沿

线众多的乡村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点和水生态示范项目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生态水乡游精品线,形成城乡旅游发展一体化格局。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增强文化鄂州的活力。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鄂州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是推进文化与城市共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文化而焕发生机与活力。正在编制的《鄂州吴楚文化建设规划》,将吴楚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如江滩公园着眼于三国吴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洋澜湖生态公园兼顾鄂王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磨刀矶新社区建设按照吴楚水乡风格设计,等等。二是推进文化与产业共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结合吴楚文化研究结果,挖掘出诸如鄂王城、武昌城、鄂王红与鄂国、鄂国铜资源与古铜镜、武昌鱼、东坡饼、“三国菜肴”等历史题材,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向农业、工业、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延伸发展,形成红莲湖休闲健身产业区、莲花山文化产业基地、百里长港民间工艺品走廊、吴都风味小吃一条街等一批文化体育产业板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开发古铜镜复制、珍珠工艺、雕花剪纸、布贴画、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推进文化与创意相融相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鄂州以创意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推动创意城市建设,推动葛店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发展,依托武汉科教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按照特色性、文化性、精美性原则,建立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系统和发展模式,努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着力建设公共文化,增强文化鄂州的亲和力。鄂州以推进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作为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工程。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完善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以市博物馆、市文化中心、市综合体育馆等城市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为龙头,带动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8+1”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投资创作排演大型舞蹈诗《吴都风华》,将吴都古城五千年灿烂历史生动形象地搬上了舞台。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这部具有鄂州文化特色的文艺产品走出鄂州,走向全国。创办了“鄂州发展论坛”和“吴都讲坛”,组织讲座36场次,让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互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具有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实施“每日电影”公益放映等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繁荣市民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鄂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更多相关推荐:
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内容及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内容

威海市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案的附件

附件1威海市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等级评价标准样表学校班级被评价人姓名1234附件2威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定报告书学校姓名注册学号5一基础信息6二身体素质发展状况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

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表

初中毕业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单

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

威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定报告书完整版

附件2威海市初中学生报告书学校姓名注册学号综合素质发展评定一基础信息二身体素质发展状况注身高标准体重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项目为肺活量握力体重指数测试项目为握力测试项目三至五项按年度顺序填写选测项...

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单

xxx中心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单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时间

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附件5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姓名年级学期班级

井陉县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

井陉县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办法20xx年8月29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

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班级姓名中考报名号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班级姓名中考报名号

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

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班级姓名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报告书学校班级姓名

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作者:黄惠玲来源:《职业·下旬》20xx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目标,为教师制定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供参考,从而保证学生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关键…

幼师专业三年发展目标

幼师专业三年目标一、专业现状幼师专业现有教师四名。每学年有学生约19人。实习设备有,舞蹈房一个,钢琴6台,电子琴1台。我专业的各项活动自开展以来,老师们辛勤耕耘,努力创新,认真执行贯彻区、市的各项指导思想。并在…

基础性发展目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