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法研究
作者:贺湘宇 陈书涵
来源:《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xx年第06期
【摘要】为了提高独立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教学的效果,提出了工程机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法。该方法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 工程机械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HE Xiangyu,Chen Shuhan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a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was proposed. With this method students can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acquire new knowledge in less time. The result of practical teaching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1.引言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创新精神形成等方面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
我院工程机械专业已有近十年的办学历史,就业形势一直很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绝大部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在体制、师资、生源等方面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尽管各独立学院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的现实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独立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如高职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上岗。由于受师资力量的限制,独立学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一些实践课程,严格意义上说
仍属于理论教学的范畴。独立学院在校内建立的实训基地仿真性不够,与现实工作脱节比较明显。
因此,如何调整和改革工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我院机械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工程机械”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于机械行业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的研究,这对于推动独立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直接为地方和机械行业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特别是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高素质的工程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增长很快。然而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改革和尝试。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机械工程类领域本科专业评估标准,分别从知识、能力、社会意识和交流合作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也可以看成是对一个现代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各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能力的培养在机械专业教育任务中是相当重要的。美国经过调查研究,得出“拥有最优秀工程人才的国家,就拥有具备相当优势的经济和工业的核心要素”结论,提出“回归工程”、“重构工程教育”的口号。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重新引导美国的工程教育从科学向工程回归。教学上通过增加工程实践训练,增加设计内容,以增加学生工程经验。日本则明确地提出,工科大学四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工程”,四年的教育过程要始终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实际进行。工科大学的工程教育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德国的培养模式堪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典范。工程师就是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德国模式除课堂学习外,还强调工程设计和实践,大学提供给工程界的是训练有素的工程师。然而,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需要大量实践装备和企业的合作,这些资源要求我们不具备,不能照搬。然而其思想理念可以借鉴。
2.课程群理论实施方法与途径
2.1 改革目标。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体系,形成一整套新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适合我校“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机械行业工作的业务水平,从整体上提高人才质量。
2.2 实施的内容。
2.2.1 深入实践体系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整合工程机械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优化相关课程的体系结构,选择或编写相关教材,重新编写教学大纲,调整学时。
2.2.2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整合、完善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体系结构的整合、优化。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建设,工程机械专业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但是利用率却不高。由于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实验课时较少,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导致一方面学生动手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设备被闲置。将“电液控制”、“液压与液力传动”、“CAD/CAM”实验室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工作,变以前验证性、参观性为主的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2.3 改革教学方法,紧密跟踪工程机械专业前沿知识,以工程实例为驱动,强调知识的应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3 实施的方案。
2.3.1 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和专家,展开对工程机械专业实践相关知识关系和重要性的研究,理顺各知识的传授顺序,探讨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部分研究以调研、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并展开教研讨论来实施。
2.3.2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机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重构课程的名称、内容,适应当前学校对培养计划的规定,删减陈旧和重复的知识,增加综合问题和前沿技术的内容。这部分工作可通过重新选择教材和自编讲义,重新修订大纲来实现。
2.3.3 新课程体系下进行实验、实习环节的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效果等方面有充分的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2.3.4 新课程内容体系下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紧密跟踪工程机械领域前沿知识,以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效果评价。
工程机械专业的鲜明特点在于,授课理论与实际习题差距较大,学生往往感觉将理论掌握好了,做题却难度较大。这是由于工程机械专业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存在较大难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评价教学效果,作业与实践评价往往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为了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将作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业是基础作业,这一部分主要基础较弱学生,使该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完成该部分作业,达到教学目标。第二部分为巩固类作业,主要根据教学大纲,采用中等难度习题,主要用来巩固所学知识;第三部分为深化类作业,主要针对层次较高学生,习题难度较高,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教学中期考查是教学效果评价另一重要方法。在课程过半以后,可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考查学生前半部分的学习效果,并根据考查成绩及时调整每个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不同层次
学生考查结果,要考虑到他们差异性,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的任何点滴进步,都要给与积极的肯定,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同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结论
为了提高工程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提出了课程群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方法。该方法紧跟机电控制课程的最新进展,体现我校机械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7):165-167.
第二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措施研究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措施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独立学院中设立较多的专业,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很好地设计和安排实践环节。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和旅游管理专业两方面的特点,总结了目前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多途径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和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建立全面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管体系等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评价
独立学院是我国20世纪xx年代末高等教育扩招的产物。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这种介于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职业学校之间的学院类型,在培养目标上一般相对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结合市场需求及行业特点、学生特点来制定,一般确定为行业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也较为符合学生期望,因此,独立学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沃土,基本上几乎每一个独立学院都设备了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行业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多种综合性的服务本领。从旅游的直接服务领域看,食、住、行、游、购、娱都是人们的实践行为,需要切实的服务技能,仅从书上学习是不行的。国际上很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例子。如瑞士酒店管理学院(SHMS)是由瑞士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改建而成。这种店校合一的模式,使学生每年都有实习的机会。这类学院一套完整的酒店管理课一般在1600~2500学时,其中在职训练实习占课程的1/3或1/2。而独立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虽然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时间,但是实践教学的设置与实施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1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比例较低
虽然生源情况较一本、二本院校稍差,但是很多独立院校仍然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行业精英、职业经理人,也使得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而轻实践,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堂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实践学时比例不超过30%,实践环节较少。这种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往往与实践脱节,进入行业后不能适应行业需要很快进入角色,动手能力差。这样产生的后果或者是延迟晋升机会,或者是从行业流失。
1.2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教师与很多其他专业教师不同,不仅要善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设立较晚,而独立学院又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因此从师资来源看大概有几个部分: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外语等学科转轨过来的退休教师或母校兼职教师,或者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上述教师构成看,无论是已经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还是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行业实践经历,与行业距离较远。而旅游管理专业又偏偏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师资队伍的教学优长和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偏差,也使得课堂教学可能偏理论而少实践,学生感觉较为枯燥,教师也感觉有压力。这种缺乏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的教师,教学效果往往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实习基地不稳固
很多操作性强的服务工作,需要在校内模拟室进行模拟和训练。但是,很多独立院校或因为经费原因,或因为理念原因,缺少一些必要的实践教学设施,不能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实训条件。而综合性的专业实习多集中在第七八学期,与一些理论课程开设的时间较远,起不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的效果。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需求量大,单位众多,造成一些院校每年都轮换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不稳固。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合作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基地作用难以发挥。
1.4学生对实践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很多学生对专业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从事服务岗位。虽然在模拟实训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真正进入行业实习后,面对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环境和实习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高强度劳动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和中等职业院校没有差别,出现不良情绪,甚至可能出现逃避实习的情况。
1.5实践教学的监管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与理论课相对成熟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相比,实践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以及过程标准都比较模糊。部分学校学生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尤其是进入行业顶岗实习后,管理的任务就交给了实习单位,而实习单位往往是按照自己实际工作需要来安排实习生的岗位,实习内容多变,使本就十分单薄、弱化的实践教学更显不足。而一般
在专业实践教学安排中可能希望有不同岗位实践的机会。实习生在实习单位是否适应,是否遇到工作之外的心理问题,学院都很难随时得到信息,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不能真实了解到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而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仅通过一张简单的鉴定表评价效果。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直观性,难免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