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宗小捷
来源:《文理导航》20xx年第27期
【摘 要】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它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普遍存在教学基本技巧与方法以及专业基本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索新的教育实习路径,旨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习,能使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初步锻炼。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教育实习又面临新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寻找新的教育实习路径以提高实习质量是师范院校教育改革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
从本人对所在学院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实习是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这个时候学生们忙于复习考研,有些学生潜心于各种证书考试,有的师范生的求职意向并不是当教师,有些学生则认为教师技能训练是一个额外负担,所以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教师技能的训练。有些实习生到实习学校报个到,随便上两节课,有的根本就没有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习。实习结束了,再差的高师生,实习学校都会给个较好的成绩。实习生很轻易地都能拿个实习证明材料回校交差,无形中助长了高师生不良实习态度的形成。
2.教学实习资源缺乏,高校与基地缺乏联系,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
地方师范院校馆藏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储备赶不上教材的更新,教学实习资源缺乏、针对性不强,造成很多师范生去实习基地之前不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高校与基地缺乏联系,不少实习学校并不乐意接受师范生来实习,认为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多数小学教师不敢放手给实习生工作,指导工作往往是走过场。并且,相当一部分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等课程,缺乏中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同时由于自身教学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实习工作中去。由于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指导教师的态度总体不够积极,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3.英语教育专业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实习中小学任课教师与我院其他指导老师进行了多次访谈,当问及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他们指出以下几点:第一,课堂管理能力欠缺。一节课实习生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第二,英语语音语调不太标准,教学口语不过关,语法知识、教学法知识和语言知识不够扎实。第三,板书技能差。首先是英语手写体的书写不规范,其次是板书结构安排不够合理,缺乏计划性,随写随擦,没有条理。第四,实习生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了解不透彻。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不甚明确,通过这一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比较模糊,碰到什么讲什么。
二、优化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对策
1.注重高校英语实习指导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校际合作,构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团队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实习指导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注重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教育培训。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高师生希望在进行教育实习前能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此,笔者认为地方院校可在本校设立专门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活动,促进各方面对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高校与广大的中小学校紧密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基层实训基地,高校要鼓励实习指导教师走进中小学,了解和体验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指导技能。
2.高师生做好实习前的英语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工作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实习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第一,知识储备。作为未来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为以后教学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心理准备。高师生伴随着角色的转变,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高师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把课上好;其次加强与实习学校的联系与沟通,熟悉各种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实习学校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实习的任务和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师范院校职前教育和在岗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将教师职业技能分为如下四类: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作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较系统的英语知识、较熟练的运用英语技能和扎实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英语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采用微格培训、电教、微机辅教等方法,使师范生具有较系统的英语知识和扎实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一个实践过程。实习生在多方面指导与帮助下成功地教好每一节课,从而激发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今后走向教学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期待着师范院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能够给予教育实习足够的支持和重视,重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未来培养更多合格的英语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
[2]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
[3]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xx(1).
[4]张颖,王蔷.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国外外语教学[J].20xx(3).
(作者单位:毕节学院外国语学院)
8).
第二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从调查看,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存在着实习时间短、实习点部分指导老师责任意识薄弱、师范生实习态度不端正、学校与实习基地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对策应该是:1、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2、提高教育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素质,增强对学生的责任心;3、强化师范生的思想认识,端正实习态度;4、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互惠双赢。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实习基地
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被认为是教师教育中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未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在新近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提高实习的效果;要求师范生要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了解当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基本情况,明确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实习方式和管理措施,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教育专业的6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此外,使用自编的访谈提纲,对部分学院的教师以及实习学校的校长进行了访谈,作为调查研究的补充。
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结合各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遴选、基地建设、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考核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实习的目的性,提高了师范生的综合技能。但目前看来,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时间短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学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时间相对短暂,通常在8周左右。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时间则远远超过这一时间:美国许多高等院校除了安排师范生进行临床教育实践与现场教育实践外,还安排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让师范生到社会和中小学去,进行全面的和独立的教育实践活动;法国自19xx年开始,教育部便规定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英国的师范生除了在校三年期间进行12-15周的教育实习外,大学毕业后,还要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②①
(二)实习点的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意识薄弱 ①于树玲,徐才.美国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94,95.
② 陈建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xx.06.
调查中有40%的师范生反映,部分指导老师责任意识薄弱,对工作不负责任。主要表现在:只布置实习任务却很少抽空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有的教师过高估计实习生能力,对学生很少指导;有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指导实习生,因此,评课简单、客套、缺乏分析。这一切使得教育实习指导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三)少数师范生实习态度不端正
在调查中发现,53%的师范生承认自己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实习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其中一部分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作用缺乏认识,没能认识到毕业实习对自己来说是一份难得的提升能力的机遇,而是看成是四年紧张的课堂理论学习后的一次休息。这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加各项活动都很被动,缺乏积极性。还有一些师范生缺乏自信和方向感,对教育实习表现出厌倦和恐惧,实习时总是将就应付。
(四)学院与实习基地疏于沟通与合作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有着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但各学院往往只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期望实习基地给予教育实习最大的支持与配合,但对承接实习任务的学校的利益考虑较少,在与实习基地的交流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未能实现彼此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
建议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从原来的8周左右延长到一学期。如果实习基地方面对此存在异议, 可通过其他的措施来弥补实习时间的不足,比如延长教育见习的时间与次数。该校教育学院的C老师说:“学院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教育见习的比重。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抽出2周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小学去见习,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这将为取得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育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素质,增强对学生的责任心
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力争选择实习点政治思想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此外,学校要与实习基地合作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教育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队伍。
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应把教育实习的全程纳入指导中,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研乃至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给予实习生较为详尽的指导,以实现教育实习目标的多元化。
(三)强化师范生的思想认识,端正实习态度
为了解决师范生实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笔者建议各学院应做好加强师范生思想认识的工作。实习前除了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之外,各学院可以安排诸如“教育实习之我所见”的座谈会,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实习,成为备受欢迎的小学教师等问题。这样可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端正自身的态
度,从而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互惠双赢
长期以来,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一直是师范院校较为“头疼”的一件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和沟通,增进感情。学校可以经常派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交流,为实习学校的教师举行学术报告,促进该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应积极邀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和优秀教师到学校参与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并接受他们在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咨询。总之,要树立双方互惠互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于树玲,徐才.美国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94,95.
[2]陈建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xx.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