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知识点巩固

时间:2025.3.24

初三思想品德知识点巩固

班级 姓名

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

1、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条件。积淀着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 成果,是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 财富。

2、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

它是抽象性与 性、哲理性与 性的统一。

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

3、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4、的中华文化是由的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 。

5、中华文化可谓景观交相辉映。

6、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进入转的趋势。

7、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和促进。

8、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

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

10、当今世界,文化在

11、对外来文化实行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

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 。

12、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的 ,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 。

1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4、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有;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有

1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公民个人层面的的价值准则是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1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18、依法治国是的基本要求,

是发展 的客观需要,是现代文明的一个 。

19、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

维护 ;

本质是崇尚 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 。

基本要求是 ;

重要前提是 。

20、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经济。

21、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是:社会

22、法律是道德的,道德是法律的。

23、法治和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和

25、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26、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一个 。

27、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28、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体现

用国家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9、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颁布的两部专门法律是和 ,规定了四大保护的内容。

30、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进行报

复,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 意识,依法维权。

31、青少年认真自觉,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

重要意义。

32、从年起,我国实施五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开始实施“六五”

普法教育规划,这次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 ,把 和 作为重中之重。

第8课 拥护党的领导

3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4、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35、中国共 产 党的性质:中国和代表着中国 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 宗旨。

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

37、

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

38、中国共 产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

形成了 。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和。

41、邓小平理论抓住的根本问题是

42、中国共 产 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43、解决任何难题的根本途径: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

4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

45、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46、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

47、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即 。

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最终目标是 49、20xx年以来,我国提出了国民经济展的战略思想,强调要

在 、 、 、 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5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51、兴国之要是,强国之路(强大动力)是,立国之本(政

治保证)是 。

5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坚持 。

53、

54、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其总依据是 ,

总布局是 建设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 。

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

55、

5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为基础的的

社会主义国家。

5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也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

了 。

58、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其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59、制度。

60、新型的民族关系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是 。

6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①、②和③有机统一起来。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62、在我国,人民民主是的民主。

63、

64、但它是的自由。

65、权利和义务是相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 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

66、自19xx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

67、,是20世纪xx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势继续发展的 ,也是实施上述国策新的里程碑。

68、20xx年x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战略,20xx

年x月召开的 再次重申始终不渝奉行这一战略。

69、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70、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繁荣也离不

开 。

7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和

72、能否做到由弱变强,后来居上,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能否

73、我国现阶段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战略起点,即。

74、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实施战略;

为促进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我国政府于20xx年开始实施

75、在当今世界,

两者是 的。

76、和平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77、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时代课题。

78、维护和平是的必要前提,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79、21世纪头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学生大展宏图的,为

此,要增强 意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80、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应

有的贡献。

81、建立已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第12课 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

82、按内容划分,理想可分为,

其中,最根本的是 理想,这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 和 。

8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到20xx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 、 、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基本路线的 ),最终实现 这一中国梦。

84、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是。

85、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

8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87也是崇高使命。

8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以

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9、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90为此,我国大力实施

91、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

92、各行各业都需要,都出人才。


第二篇:初三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四、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 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和碳反应:CO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

对应的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

应生成碳酸 干冰升华

吸热,使环

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化肥

4、CO的性质:

可燃性: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6、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导致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④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六、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用途:

(1)、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三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转眼之间,初三的工作已结束了,回顾半个学期的工作,心中感触颇深,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对自己工作中做得不好的地方的惋惜。俗话说,经常的回头看看自己的路,会有很多收获,我想,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应该能够促进我下一步工作…

初三年级组工作总结

20xx届初三年级组工作总结双桥中学20xx年x月双桥中学20xx届初三年级组工作总结随着九年级工作的结束,中考也成定局。在校长的英明领导及九年级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双桥中学取得了平均成绩跃升全县36名的骄人…

初三2班前半期班级工作总结

初三2班前半期班级工作总结班主任景进禄一、班级初始状态与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23名。特殊家庭3名,困难学生2名,住宿生45人。初始阶段纪律比较涣散,活动懒于参加,常规工作无人过问…

初三数学期中工作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两天的考试一天忙碌的阅卷,我们初三的期中考试已结束,我对期中考试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思考,深入分析上一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帮助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找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工作总结…

初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国情:①最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基本国情: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等等③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

20xx年初三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xx年初三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担任初三122、124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教研组的组织下,我们对九年级物理复习工作制定了计划,按照计划我们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现总结如下…

蒙自市芷村中学20xx初三历史复习重点归纳(一)

蒙自市芷村中学初三历史复习重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上)1.中国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2.北京人也直立行走,使用石器和木棒做工具劳动。距今70—xx年。3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基本相同,是按血缘…

20xx年各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英语作文试题汇总

20xx年各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英语作文试题汇总一奉贤区初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Writeatleast60wordsaboutthetopic“Anargumentwithxx(youparentcla…

初三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总结

九四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本学期,我担任九(4)班的班主任,本学期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谨慎的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工…

初三下班主任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转眼之间,初三的工作已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心中感触颇深,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看到学生的快速成长,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也十分欣慰,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英语中考已顺利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四个月紧张而又忙绿的复习之后,有得有失。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政治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初三下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初三下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一晃九年级上学期又过去了,回想这学期的时光,工作千丝万缕、繁琐罗嗦,感慨颇多,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做好每一件事,较圆满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一、做好学生的思想…

初三(5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