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 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体;主导;激发兴趣;生产实践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要付出努力,要调整过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在教师主导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教师上课太强势,自己讲的太多,让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一般效果不理想,相反教师做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轻松而愉快,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制图教学重在实践,要能观察实物,分析实物,还要能识图和绘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萝卜或者土豆等自己切制模型,这样一方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一方面锻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观察截交线和相贯线,图形中难以正确绘制的图线,在实物中就能正确显示出来。在课堂上适时的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同样,在讲一道题之前,别老是自己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先想,先试着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掌握、运用机械制图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中进行的,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对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在讲授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内容时我自制幻灯片用于教学中。又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我制作了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学生们豁然开朗了,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些图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比毕竟有质的区别,在
没有亲身经历的条件下,这些图像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如在讲授剖面这节内容时,为了直观,使用了flash课件,课件上的键槽有时是放大的,许多学生一直错误地认为真的键槽也是这么大,可等他们亲眼看见时,却吃惊地发现键槽原来是那么小。工作情境中的多数要素,特别是这些要素组成的情境结构是无法带进课堂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能替代实践的作用。经常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动手实践,比如在铸造工艺结构方面,可以直观感识拔模斜度、铸造圆角等,也可以在机械加工工艺结构方面直观感识倒角和倒圆、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凸台和凹坑等。结合图样,联系实物,可以详尽指出各种工艺结构的成因及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看图和绘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性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由于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经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得的知识也较易于巩固,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立力.教学创新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邱静波.机械制图[M].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校开展了“五环——探构”的教学模式的赛课活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之心。与学生交朋友,看见你教的学生你面带微笑,学生会回你一个微笑,或者问一声老师好,你的心里能乐半天;学生犯了点小错误,不要大声呵斥他,更不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事,要他自己说发生了什么事,现在是怎么想的,打算怎样解决问题,然后再指出其对错,学生很容易接受;当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的时候,教育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矛盾会迎刃而解。
2. 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3. 集中有效时间,重点突出,使学生学会每节课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就是30分钟,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走神”,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大胆取舍,有讲有练才行。老师讲必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创设合乎情境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将主干知识在学习精力旺盛的20-30分钟内完成。千万不可面面俱到,在课堂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耳、嘴并用。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就不要多讲。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精力集中,不烦躁,不疲劳。兴趣浓厚,坐得住,学得进,才会有大的进步。
4. 用评语方式批改作业,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发现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这样有利于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如出现审题、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用评语方式进行方法指导,提出要求,指明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方法。在作业本上让师生互动,不但在知识方面进行了思想交流,而且在学生
的心理生活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老师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做为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和激情,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