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学案例

时间:2024.5.15

《地震》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地震》

本单元“地表剧烈变化”是在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和平衡后,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方式、关系及产生的结果。本单元的第一课“地表探秘”引领学生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了解地表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剧烈变化,接着是“地震”这一课。在学生经历了剧烈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真切的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进而进行避震演习,学习科学避震的一些方法。然后是“火山”和“岩石”,逐步揭示出地球内部物质构成的秘密。由此可见《地震》一课在本单元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将学生的目光从地表常见变化逐渐引入到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而“作用与平衡”是本册教材编写所围绕的中心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地震的危害及避震,而难点在于地震的成因。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所以对学生加强防震抗灾意识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地震的危害及避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由于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其成因比较复杂,而小学生的理解、推理及想象能力相对薄弱,对地震成因的学习理解相对较难。

教学目标设计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3)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4)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3)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3.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的形成。

(2)知道地震的危害。

(3)了解地震的预报。

(4)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地震”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在于身为唐山人,多少听到过祖辈对19xx年那场大地震的描述,还有近几年四川汶川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经常见诸各主流媒体,学校里也进行过相关教育,学生似乎对地震是熟悉的、了解的,但事实上学生并未亲历,对地震的了解仍流于表面,至少对其成因并不清楚。总体来说,学生对地震的探究欲望极强,愿意亲自经历各种以探究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画面,学生观看、回忆

2、教师真情穿插引领:你知道画面上播放的是什么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说。你心理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录像惊心动魄的地震场面和相关数据,刺激学生的感观,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地震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并学习如何抗震自救。

(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关于地震,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提出自己想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并记录。

2、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预设:询问父母,上网查询,阅读相关图书,自己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探究主体,首先让学生提出研究目标,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活动1:

1、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地震是什么发生了剧烈变化?

学生明确地震是地表岩层的剧烈变化。

那么,地表岩层为何会有这样剧烈的变化?它是怎样产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刚才同学们想到用实验来解决问题,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要想弄清“地震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学生分小组想办法、交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2、请各小组的“材料员”到老师这里来领取小木棍。回去后,请同学们反复实验,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认真体会木棍断裂时手的感觉。

学生组内交流亲身感受。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了解活动情况。

3、实验结束,教师与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实验的?木棍为什么会断裂?断裂的瞬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是什么使手感到震颤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同学们想到了用木棍来模拟岩层,这与地震发生现象有什么联系?

学生总结,教师相机板书:“产生:地层断裂、感到震动、听到响声”

5、总结提问:也就是说,地下岩层受到的外力超过它能承受的限度时,会怎样呢?适时播放“地层断裂剖面图”课件

6、教师: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震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地震?

待学生总结后,出示“地震含义”幻灯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形成的原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思考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自主获得知识。

活动2:

1、地震发生时,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量。19xx年唐山大地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我们都从祖辈那里听说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造成的危害,我们也都在电视和网络中见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活动亲自感受一下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出示“活动2”幻灯片)谁来用最洪亮的声音把活动要求读给大家听?

3、小组活动时,教师与学生一同研究。

4、当快速移动书的时候,你们看到了什么?能谈一谈那一瞬间你们的感受吗?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危害:摇动、倒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会交流,达到《标准》里要求的“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目标。

5、我们辛辛苦苦搭了半天的模型,瞬间倒塌,真是太可惜了!想像一下,真实的地震发生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教师激情总结:是啊,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太过巨大,大到我们难以承受!提到这儿,我们每个人现在仍心有余悸。19xx年x月x日,我们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地震,城市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数十万人被夺去生命。20xx年x月x日,一场空前的地震,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出示上课开始“四川省汶川震后”视频定格图片)

(四)科学在线

1、教师: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么美丽可爱的家园就这样在瞬间消失了。面对灾难,我们心痛的同时还要学会珍惜生命,积极应对。我国研究地震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早在公元1xx年就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侯风地动仪。(出示“地动仪课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展示,并简单介绍其原理,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研究地震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另外,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了一些地震发生的现象。你们知道地震前有哪些征兆吗?

学生汇报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

3、(幻灯片出示“地震前兆”图片及文字)这些现象都是地震前兆,也就是说,当看到这些现象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震伤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五)避震

1、地震的危害不是一个个数字,它是如此真实,如此可怕,我们谁也不能确保一辈子不会遇到地震。当真正的大地震发生时,如果懂得自我保护,很多人或许可以避免死亡。所以,掌握一些正确的避震知识显得犹为重要。据专家称:从感觉震动到房屋倒塌,只有短短十几秒,我们必须快速做出反应,要与时间赛跑,夺取生存的时机。同学们,如果就在此时,就在我们正在上课时,将要发生地震,你们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忆以往学校组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地震时应该怎样做。

2、同学们,你们听!地震警报!快保护自己!(播放警报声)

学生进行避震演习。

3、教师小结:在灾难到来的瞬间,同学们都能做到从容镇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老师为你们高兴!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记得,就在今年夏天,我们在上课时经历了一次可感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也足以敲响我们心头的警钟!记住: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地震的成因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学会在遭遇地震时保护自己,这才是老师最想要大家学到的东西!

(六)汇报小结及知识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震加深了了解,谁和大家说一说: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希望你们不仅了解这些,还要成为研究地震的专家,使更多的人们不受伤害,并能利用地震带来的能量为人类服务。在上课伊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地震的问题,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研究其中你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在小学阶段完成,也可追随你一生去完成!

设计意图:进行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向。激励了还有探究欲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课上延伸到课后,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的学习要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习题

1.填空。

(1)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 )现象叫( )。

(2)我国古代科学家( )在公元1xx年研制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 )。

(3)地震前的征兆包括( )、( )、( )、( )、( ) 等。

(4)地震会引起( )、( )、( )、( )等,实在太可怕了。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预测地震的方法会越来越科学、准确。( )

(2)地震发生时不会引起山崩、地裂等自然灾难。( )

(3)发生地震时,我们要保持冷静。( )

(4)地震时为了防止摔倒,我们要紧紧的抱住电线杆。( )

(5)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 )

(6)地震之前有征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能避免地震的发生。( )

(7)全球绝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可见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撕裂、推挤、摩擦错动等)是地震的基本成因。( )

(8)地震的分布在地球上是均匀的。( )

教学反思

再次回忆起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一段段视频、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数字将孩子们的心紧紧攫住,这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创设的情境,更不是危言耸听,它是如此真实,如此沉重,它让孩子们稚嫩的童心经历了一次“地震”。但我觉得这样做真的很有必要。这一课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警钟才能长鸣,防震自救才更自觉,学校组织的防震演习才能更有效果和意义。平常的教学,一般是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进行学习,此次,我想有必要更实用些,进行模拟自救,或许学生会一生受用。

学生对地震发生时的现象缺乏体验,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开展科学探究,运用类比等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感知的载体,使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这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完成时间比较紧张,分析原因是有些环节(比如实验)进行得较慢,占用时间过长,我想下次在进行类似活动时首先还是要充分明确要求,欲速则不达,这是不能忽略的必要步骤。


第二篇:教学案例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

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3. 能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Canada/…?”来替换关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用 “I go by…”回答。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具去某地的表达法。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Let’s start

(1)复习频度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读音与词义。

(2)Let's chant

教师放本课时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先静听一遍,再跟录音轻声吟唱一遍。教师再放录音,带着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拿出一辆玩具自行车,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ike。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0j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如果回答:“Me too!”教师就继续问下一名学生,直到有不同答案,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2)看短语贴卡片游戏

教师依次出示画着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迅速地贴在黑板上的“by'’短语旁边,教师领读短语和句子“l go to school by…”

(3)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4. 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学生做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教师对学生重申一下书写的要求。

5. 家庭作业(Homework)

(1)单词各抄写五遍。

(2)做完本课时的配套练。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水城县花戛乡初级中学教师:教学案例分析(20xx年秋季学期)教师:柳成会20xx年x月x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教学案例由于我们地区是初中三年制教学,物理教材使用的是沪科版,初二才开始学习物理学科,而《声音的…

教学案例

《春天的盛会》教学案例彭芳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在春天里生活的快乐与祥和。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春天的体验和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3.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学会与人合作。设计思路:《品德与…

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案例

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案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

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

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第一次在外借班上评优课,而且还有许多有经验的幼教老师、领导听课,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活动结束后,在自我思考、询问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以及看了教育博客上观课老师对我此次活动的点评后…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下雨了》“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

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

小班语言活动《春雨》教学案例马军芬案例背景:因为接连着几天天上总下着毛毛细雨,小朋友有的在问:“老师怎么总下小雨啊!”“怎么每天都下雨啊!”小朋友对春雨充满了好奇心,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春雨知识以及春雨的作用,…

教学案例

《乘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

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高一年级美术学科设计人管欣彤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学模块: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

美术作品的语言形式 教学案例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的内容。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来了解美术作品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尝试开展适合高中生年龄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与师生的思考榆中一中郭子森史地组【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内容提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式。不同的情景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要始终把教学和学生、教材、现实相联…

教学案例(18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