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时间:2024.4.30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政治学院 郑小容 20xx0000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来,如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

第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必需。中国共 产 党执政地位的正当性依据来源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共 产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一部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就是为了中国的民族富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是中国共 产 党安身立命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执政”和“建设”时期,中国共 产 党必须给中国人民带来实惠、带来实际的利益。换言之,必须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只有这样,我们党赖以执政的基础才能够得到保持和增强。

第二,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必需。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最有效的动力。民生具体状况如何,对于一个社会的内需拉动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就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人群比较而言,高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最强,但其边际消费倾向却是最低的;低收入群体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其边际消费倾向最强,要高于高收入群体,但其购买能力却是最低的;中等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购买能力均比较强。显然,一个收入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状态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亦即中等收入人群占主导位置的社会结构,对于内需的拉动力是最强的;相反,在一个民生状态不容乐观亦即以低收入群体占据主导位置的金字塔型的社会当中,其内需拉动力是最弱的。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使

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这样一来,更多的社会成员的购买力就会明显提升,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有效持续的拉动。

第三,是实现社会安全运行之必需。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现在大量社会调查显示出的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方面,如: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义务教育、贫富差距、物价上涨等。由于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有害的影响。显然,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必须高度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并将它放到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二、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利益问题入手, 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要解决好生存性民生问题

做好民生工作,要把满足群众的生存性需求摆在突出位置,解决好就业、保障、住房、医疗、增收等问题。

一是要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只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因此, 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府扩大就业与支持群众自主创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型和小型微型企业,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优质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

调整完善就业政策, 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 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尽力让群众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生活有来源、致富有奔头。

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补、危有所救、灾有所援、残有所助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逐步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加强城乡扶贫帮困工作,做好对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巩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三是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农村危房改造、 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落实好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

四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是民生之急。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生活难题,加快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病有所医、药有所值、医有保障。

五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适当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

是民生之源。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收入差距,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统筹兼顾区域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开发力度。

2.要解决好安全性民生问题

完善社会管理是民生之盾。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既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解决日益凸现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及药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然无恙,又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在祥和、安全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不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要解决好发展性民生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核动力。要在解决好生存性、安全性民生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教育、文化等发展性民生。

一是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性问题,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要健全投入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重点抓好基础教育,突出抓好高中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规划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支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支持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二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网络等新兴传媒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宣传主阵地作用,凝聚加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推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开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群众,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深入展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现代文明建设的热忱,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国以民为先,民以生为先”。民生连着民心。只要我们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怀爱民之情、忧民之心、为民之志,事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一定能将民生工作做得更好,一定能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一定能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情,也就一定能凝聚全社会人民的力量,把整个社会建设得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 产 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篇:浅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试析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摘要】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口比例大。总体就业压力大,结构性矛盾

突出;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

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度被视为计划经济优越性的无"

失业"人员的状态被打破。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职

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岗、分流甚至失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

问题。失业率持续增高。

【关键词】政府、就业问题、社会、企业

就我国目前的就业的形式与现状,我们小组通过研究及调查资料从政府、企业、社会、学校、个人五方面进行分析:

一、 从政府角度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政府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一味的追求单方面的GDP增长而忽视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在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引下,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应该把增加就业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要明确就业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上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格外显著。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除了和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观念有关外,与政府初期的大学扩招政策是分不开的。上个世纪我国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逐步赶上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政府要求大学开始扩招。大学扩招后,在相当程度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近年来,高校学生数量不断膨胀,许多高校仍然不断扩大本科阶段招生,使得社会上本科生趋于饱和,他们中大部分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而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仍然紧缺。因此,为了使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相对应,政府应该相应的控制高校本科阶段的不断扩大招生,而要扩大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在保证本科生资源不过度浪费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使毕业生更加适应高精尖岗位的需求。

此外,政府应该积极鼓励自主创业。目前,我国的自主创业率还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也能为我国的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当前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缺乏资金,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帮助自主创业来融资。一方面,可以让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用作自主创业的贷款利率。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为没有抵押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贷款做担保。当然前提是这些创业项目已经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测评。

最后,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利国利民的项目实施中,扩大相关的岗位需求,增加就业人数。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解决就业,毫无疑问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产关闭,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规模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这使得就业更加不稳定,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企业的成败直

接关系到就业率,要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重视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那么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为就业提供机会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企业要把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突出主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止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大的波动,二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带头作用。三要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四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发挥示范作用。五要坚持推进对外开放,增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在“走出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企业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强大起来,只有强大起来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降低失业率。此外,企业还应该妥善处理工资和工时问题,多为员工的利益着想,不拖欠员工工资,严格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与员工建立起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实现目标和互惠互利的合作意识,一旦做到这些,企业会运作的更好,发展的更加强大,就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总之,和员工共赢才能让企业大赢!

三、从社会角度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就业难的社会原因大致有 1.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导致择业者意愿是大城市,而基层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较少有人愿意去。2. 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目前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就业者自主择业权利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同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限制机制,削弱了用人单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3.落后的制度环境首先是企业所面临的硬制度环境。先行的企业硬制度环境既耗散人们的创业激情又销蚀企业的生命力,严重制肘了企业对劳动力特别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吸纳力,从而造成了就业难。

从社会方面来解决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又在于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进其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达到50%,而我国仅为40%左右。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一方面降低了该行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使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迟迟未能升级换代成现代制造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脑力劳动者就业市场的发育。只有放开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让资源自由地流入这一领域,并以政策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建立开放性的用人机制,建立完善人员进入机制、责任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给予新增劳动力更多的竞争和进入机会。从而既有利于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

四、从学校角度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开始凸现出来;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了,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

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学校主要从一下方面解决:首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有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知道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资额达到了1500万元。最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结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五、从个人角度分析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就业出现问题的最大原因是岗位有限,能工作的人却多,导致有人不能就业,现在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很高,如果只是满足国内需要,要不了那么多工人,产能严重过剩,靠出口消化一部分产能,还是产能过剩。而人多是国情,所以只能拼命发展第三产业,靠服务业消化社会劳动力。但是问题来了,服务业有高端低端,有的专业,有的不太专业,并不是马上就能消化、吸收这些劳动力,而且由于劳动保护、工会保障等措施无法跟进,很多低端服务业收入太低,无人去干。有些劳动者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年轻且素质高的生新力量取代,公司裁员而失业,还有些人即没有一技之长又想拥有体面高薪的报酬,最后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失业局面。也有些劳动者是因为失去一份工作后因当前待业人口多,竞争压力太大而找不到稳定工作。

个人解决就业问题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稳定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不断学习提高,积极参加上岗培训,职业培训等。经验丰富,素质高的劳动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剩余价值,才会更被社会接纳,才能减缓个人失业危机。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科技,管理等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个人就业。第三,积极开展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必然趋势。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紧张,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最近几年,国家为鼓励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各方面也为自主创业大开“绿灯”,从这也可以看出自主创业已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如果劳动者在经过深思熟虑,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方法。第四,个人应摒弃对某些

工作偏见。任何工作都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个人带来薪金。因此不应眼高手低,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国家社会现状进行择业。素质低而要求高的劳动者是不被企业接纳的,只会导致长久失业。

更多相关推荐: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基于Web的邮件收发系统目录第1章前言第2章基于WEB邮件收发系统的解决方案第3章开发工具的选择第4章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第5章系统详细设计第6章邮件收发系统的运行与调试第7章心得体会和结束语摘要Internet...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19xx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教师作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

研究生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学术20xx0408095802阅读12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

道路与桥梁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意义)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随着网络化企业管理区域的发展开发一套具有...

人力资源管理开题(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首先是在19xx年由Peter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引入的组织的管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系列围绕着组织中员工的开...

开题报告的意义和开题报告提纲

开题报告指导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立题的背景及意义结合工程应用背景提出要重点强调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该分部十分重要必须写好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文献综述...

生命意义感开题报告

XX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附页1附页2附页3

开题报告背景与意义

管理学是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例如3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就提出了工场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和实施职能划分工管理的原则但是通常认为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该是从上世纪初泰罗...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意义-辑文编译4019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意义辑文编译4019论文开题报告是确认论文研究课题之后提交审核的报告文书其目的是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让课题的研究得到认可和帮助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

论文目的意义怎么写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

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设计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

选题目的和意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