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域的开拓与第二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

时间:2024.5.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西方二十世纪作曲技术理论与西方现代音乐是理论研究的禁区之一。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西方现代音乐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如(奥)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的译本(杨业治译)20xx年出版后被限制在“内部发行”,一九八○年的增订版便取消了这一限制。这部著作所阐述的自律论音乐美学观,是相当一部分西方现代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的美学支柱。(美)彼德·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译)中译本于20xx年面世,该书按编年史体例,较全面地介绍了自德彪西、拉威尔以来西方二十世纪的音乐状况。内容相近的材料还有(美)D·G·休斯的《二十世纪的音乐》(胡其鼎译)。

散见于各种专业期刊上介绍西方现代音乐的译文也很多,重要的有:(捷)柯赫乌铁克《二十世纪作曲技术》(张洪模译),系统介绍了从本世纪初到六十年代各种现代音乐的写作技术。(美)瓦·辟斯顿《和声学》第二十九至三十二章(姚锦新译),这几章是辟氏新版(20xx年第四版)《和声学》由马克·德佛图增补的部分,论述和声学在共性写作末期的演变。(匈)艾尔诺·兰德卫《巴托克的曲式与和声》(肖淑娴译、姚锦新校),是研究巴托克的重要文献。这些译著和译文,对介绍二十世纪作曲技术理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九八○年,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英国剑桥大学葛尔教授来北京讲授现代音乐,全国不少艺术院校作曲系师生参加了听课。通过葛尔的讲授和对讲习班学员的实际指导,对现代作曲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西方现代作曲理论著作被译成中文,如兴德米特《作曲技法》(罗忠译),莫·卡纳《当代和声》(冯覃燕、孟文涛译)等。但是,限于出版条件,多数译稿在当时只能以手工刻写或打印的方式,在各院校印发交流。同时,一些新的研究专题开始进入教学领域,如天津音乐学院许勇三、湖北艺术学院马国华、童忠良指导研究生对巴托克进行专题研究,并于20xx年x月在天津举办“巴托克学术研讨会”,着重探讨巴托克在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道路上所作的创造。这次会议的成果,已大部集中发表于《音乐论丛》第七辑。此外,上海音乐学院桑桐指导研究生汪成用,对西方近现代和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一九八○年,复刊后的《音乐创作》(季刊)于第三期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作曲家罗忠用十二音乐序列作曲法创作的声乐曲——《涉江采芙蓉》,从创作实践的角度向技术理论提出了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研究课题。郑英烈在评介和研究十二音序列音乐的技术理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九八二至20xx年,广州音乐学院学报连续发表了他9篇“序列音乐研究”论文。他还将研究成果编写成教材(《十二音序列》),在武汉音乐学院率先开设“序列音乐”课。此外,他翻译了(美)罗伯特·米德尔顿《现代对位及其和声》(孟文涛校),撰写了《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等论文。

20xx年至20xx年间,和声理论研究异常活跃。这一时期公开出版了八部和声理论专著,即:桑桐《和声学专题六讲》、《和声的理论与应用》,汪成用《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论》,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转调法》,苏夏《和声的技巧》,童忠良《近代和声的功能网》,吴式锴《和声学教程——理论与应用》(上、下册)。其

中,桑桐和吴式锴的著作,分别是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使用的教材,反映了七十至八十年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中和声学的教学面貌。另外,湖北艺术学院编的《和声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及许勇三《略论巴托克为民歌配置多声的手法》,虽属内部印行,也颇有影响。

除了专著外,这七年还涌现了一批有份量的和声论文。如: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桑桐《多调性处理手法简介》,李一贤《概论五声性纵向复合结构》,杨通八《论和声的广义功能》,樊祖荫《近现代和声中的平行进行》,王安国《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黄琼《六本和声学教程的比较》,王震亚《十二音序列》等。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与20xx年提交“和声学学术报告会”的多数论文相较,表现出一些新的探索领域已开始被涉及,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xx年x月,由文化部主办,委托武汉音乐学院组织的“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是对和声学科新发展阶段的总结。会议代表以全国九所音乐学院的和声学教师和研究生为主,其他一些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教师和部分文艺团体的作曲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类:

1.近现代和声研究。这方面的论文在这次会议中数量较多,是七年来(一九七九——20xx年)和声学研究新探索的集中展示。其中《和声逻辑概论》(马国华)、《和声力学研究》(高为杰)、《和弦的数列与相位》、《和弦的定量与定值》(童忠良)、《和声音响的多维性》(蔡松琦)、《和弦结构方式简述》(杨静茂)等论文,从整体上

对近现代和声进行研究;《福特的“非调性结构论”》(杨衡展)、《基本集合对十二音的控制》(郑英烈)、《集合原型简便计算法》(罗忠)等论文,是对美国当代音乐理论家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的阐释和引申,表现出中国和声学界对“音级集合”理论的兴趣和重视;《论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声》(杨通八)、《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的调式——程式和声体系》(曾理)、《论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和声》(姚盛昌)等文,是对二十世纪和声重要流派或代表人物和声技法的专题研究;杨路《兴德米特和声定量分析程序设计》,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兴氏和声体系进行定量分析的程序报告。

这类论文,是中国和声理论界视野拓宽的积极成果。就论文对中国和声理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来看,马国华和高为杰的两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马国华的《和声逻辑概论》,是对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多声结构形态的总体概括,作者认为,迄今为止的多声音乐作品,受到三种和声逻辑的支配,这三种和声逻辑是:调性逻辑,线、序、组合逻辑和音响逻辑。三种逻辑在音乐作品的时间轴上展开,并行不悖,相互补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作品,往往受到不同逻辑的支配。一般地说,古典作品中调性逻辑为主导,其他两种逻辑只在局部、或在初级水平上起作用;而在典型意义的现代音乐作品中,线、序、组合逻辑和音响逻辑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常常联合起来,控制整个音乐的和声进程。在这类作品中,调性逻辑或消失隐退,或残存某些痕迹,或只有局部意义。

高为杰的《和声力学研究——论音高集合纵列的分类及和声张力效应定量化分析》,对一切可能作为和声材料的音高集合纵列(即和弦)进行单个(静态)的和声力度分析,以及对两个音高集合连接时(动态)所产生的张力效应进行测定。这一理论及其测定公

式,为和声的力度分析赋予了定量化的手段。

2.和声的民族风格研究。这类论文有《欧洲近现代音乐中五声旋律的和声运用》(沈一鸣)、《民间多声与近现代和声》(樊祖荫)、《五声性纵向复合结构的探索与实践》(李一贤)、《宫音大二度转移的理论与实践》(周振锡)、《五声风格异调配置的色彩对比》(刘达)、《我国音乐作品中五声性和弦结构复杂化运用探讨》(陆霭宜)及《再论K2差频原理》(朱诵)等。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五声性音调的和声处理方法。

3.和声学的教学研究。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和声的风格性与传统和声教学》(吴式锴)、《当前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问题》(汪培元)、《键盘和声教学规律初探》(孙维权)、《和声习作的阶段要求》(袁丽蓉)以及《和声教学法初探》(吴金德)等。这些论文,围绕和声的教学提出了问题,总结了经验。此外,会议还就研究生、本科生和师范生的和声教学问题分组进行了讨论交流,深化了论文的内容。

4.和声学的本体研究。此次会议筹委会主任谢功成,在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和声学研究在一九七九至20xx年间出现了如下新特点:(1)与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实际密切联系。(2)将民族传统的纵向追溯与对世界范围现代技巧的横向借鉴相结合。(3)对西方二十世纪和声的介绍、研究,取得显著成绩。(4)在研究方法上,艺术与科学,特别是音乐与数学的联系与沟通,作为一种趋势,正方兴未艾;电子计算机也已开始进入研究领域。这个估价,亦是对这次会议特点的概括。此外,王安国的论文《对我国和声学科发展近景的探测》,亦属和声学本体研究的范围。

这次会议的丰硕成果,集中显示了中国和声学研究的新进展,标志着中国的和声学研究已经走出传统功能和声的狭小天地,一种与现代音乐创作相适应的、具有更大包容力的和声理论体系的建立,已经提到了中国和声学科近期发展的日程。

一九八六至20xx年,和声学的研究继续发展,除了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译文和论文外,20xx年出版的(苏)尤·霍洛波夫《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罗秉康译),简要而明晰地评介了兴德米特、梅西安和勋伯格的和声理论体系。20xx年出版的(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的《二十世纪和声》(刘烈武译),系统介绍了现代和声材料及技法,是一部教科书性质的著作,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中国音乐家写的和声理论著作也陆续问世,如张肖虎《五声调式及其和声方法》,集中研究中国民族调式的和声处理特点;鲁兆璋《和声学初步》,是为中学音乐教师获取“专业合格证书”编著的专门教材;戴树屏《新和声学教程》,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及音乐艺术院校的和声公共课;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是作者对巴托克调式半音体系,极音和弦以及对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创新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汇集。刘烈武《基础和声学》,则偏重于教学与应用。

更多相关推荐:
学术报告会通讯稿

20xx年11月17日下午430由我校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王平安副教授在3A301教室为我校即将参加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的36位同学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在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王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整个报告主要从...

学术报告会策划书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活动策划书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术报告会一、活动主题:××××××二、活动目的:为了营造积极活跃的学术气氛,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学术部全体成员将在学校领导和研究…

学术报告会实施方案(一稿)

20xx级研究生班级学术报告会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xx915为了让研究生促进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提高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提升学术素养特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学术报告会活动该活动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本学年综合素质评分...

学术报告会新闻稿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学术报告会----经济与管理学院专场20xx年x月x日19点30分,我院在校园第一教学楼405举办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学术报告会----经济与管理学院专场”的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

学术报告会主持词

各位学者专家大家下午好学术报告会现在开始这次报告会由安全分院科研学术中心主办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里的语言是思维的碰撞这里的思路是智慧的闪光你有一个idea我有一个idea我们交...

郑杭生学术报告会新闻稿

著名学者郑杭生来我校进行学术报告9月x日上午,科学会堂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山西师范大学20xx年大师论坛系列郑杭生先生学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政法学院有关学科的师生齐聚于此,认真聆听了郑杭生教授的精彩报告。报…

学术报告体会

院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学号导航环境研究之路报告人刘丹教授时间20xx年11月30日地点土木馆1231会议室主要内容在这次讲座上刘丹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卫生填埋场的已有科研成果和相关研究进展其中...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学术报告会议记录

1.从中科院走向成就马石庄20xx.720xx年x月x日下午,马石庄副院长应邀到我所为研究生同学做了“从中科院走向成就”主题报告。如何获得成就、迈向成功人生,是每一位怀有鸿鹄之志的研究生同学追求的理想,也是他们…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一、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1、空天伺服机构与机动跟踪控制导弹,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证,说到导弹,自然得联系到刘教授的报告:空天伺服技术。空天私服技术,是研究航天航空电气液伺服系统及其高效能源——…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黄海宁20xx级42课程与教学论学号20xx02151320xx年11月26日晚7点我参加了主题为与您相约致青春我的留学梦的留学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邀请外事处沈丽玲老师研究生培养科李培老师以...

学术报告会中文

泰德休斯诗歌中西约克镇的地方性分析一引言1泰德休斯和他的作品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19xx19xx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SeamusHeaney认为休斯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休斯出生...

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评分

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评分,内容附图。

学术报告会(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