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x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农林科技界的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镇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委员们在项目建设区实地察看了小麦机械收割、机插秧以及太阳能频振杀虫灯安装情况,视察了为项目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察结束后,在市农委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农委负责人《关于我市粮食产业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情况的通报》和《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实施好现代农业项目,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我市实施的粮食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水稻)系国家财政部项目。20xx年底在永丰镇三元、二墩两个村和桥湾社区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1730.2万元。项目集中连片建设水稻核心示范区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杨村、天长街道、大通等10万亩水稻生产。目前为项目实施已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900盏、弥雾机1600台、拖拉机8台、旋耕机8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60台、秧盘60万只。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节余资金174.204万元,并用此资金又增购了拖拉机5台、旋耕机5台、插秧机20台、弥雾机1360台。
该项目围绕“装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组织化、产品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进行规范实施。一是推广机插秧2万亩。抽调20名农技、农机人员,从品种选用、秧盘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大田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到户。二是开展新品种对比试验。收集水稻优新品种45个,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全市水稻生产接替品种。三是开展主推品种对比展
示。对今年28个主推品种进行集中对比展示,比对主推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明年推荐主导品种提供依据。四是开展土壤肥料对比试验。通过“3414”肥料试验,得出当地最佳施肥总量和施肥结构,指导示范区科学用肥。五是在示范片内开展农药新品种对比试验。对此试验筛选出大田生产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六是建立综合性的病虫测报点。通过对病虫发生进行准确预测,为指导示范片和全市的水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准确信息。七是制定大田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核心区做到“五统、八有”。即统一品种、统一方案、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有技术标牌、有扶持措施、有具体责任人、有观摩计划、有田头档案、有生产记录、有工作台帐、有技术服务反馈意见。通过对示范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较为科学的大田高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并传播到千家万户。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等预期效益。按照项目核心区5万亩,亩增60公斤;辐射区10万亩,亩增30公斤;面上100万亩,亩增20公斤计算,如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合计增产稻谷2600万公斤。项目区通过杀虫灯降低了害虫基数,减少了用药次数,通过统防统治,亩降低生产成本40元,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亩降低生产成本20元,辐射区10万亩水稻统防统治每亩可降低成本20元,这样项目区和辐射区可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标准化生产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企业订单收购按平均加价0.08元/公斤,单产600公斤计算,项目区实现增收24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累计可以增收5576万元。此外通过项目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训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二、意见和建议
1、创新项目实施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群众力量,提高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是推动项目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举措,就大胆地试。如插秧机使用3年后归农民所有等措施,就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永丰镇已成立了专门为项目区农事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不断创新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使之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委员们在视察过程中发现,永丰镇几十年形成的林网,有的已被砍伐,因此要引导农民维护好林网,为日后的农业观光和上泊湖万亩生态区的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2、充实项目建设内容,增强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委员们在视察中发现小麦秸杆焚烧现象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在项目建设中增加秸杆速腐还田技术使用的内容。委员们还建议将沃土工程引入项目,增加绿肥种植和轮作等项目,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引导合作社和种田能手,抓住项目实施的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兴办合作农场和家庭农场。发现、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能人到项目区组建新型农场。
4、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关键靠科技,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队伍。针对农技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状况,建议市政府出台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农技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农技人员可以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挂钩,给工资,发补贴,调动他们积极性。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技服务条件,配备必要的设施,更有效地发挥农技人员的技术特长,更好地为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服务。
5、搞好项目建设宣传,营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现代农业项目实施的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谋求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更大支持。建议在市电视台“致富金桥”专题节目和《今日天长》中设立“现代农业在天长”栏目,宣传好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建议市农委等负责项目实施部门编发项目实施动态简报,及时总结和挖掘项目实施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在项目建设中,要有选择、有重点的推出一批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以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建议定期邀请非项目区农民代表、种粮大户到已发挥效益的项目区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项目区与非项目区之间的差距,通过观摩,加快现代农业项目成果的转化。
6、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小麦高产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小麦生产多年存在播种量过大、播期过早、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不高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民种麦积极性不高,午季抛荒等,市农业科技中心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成果于20xx年开始在各示范区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56.2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示范区平均亩增产161.9公斤。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但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实现了节本增收。就我市传统农业而言,小麦的增产潜力很大,因此,建议市农委在秋播之前,通过电视台、电台、《今日天长》、村公务栏等渠道,进行多渠道的广泛宣传,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迅速在全市农村推广。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x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委员们深入园区,视察了赢润服饰有限公司、天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华辰电缆有限公司、天之源型媒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并在两镇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镇负责同志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介绍,就如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于去年x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后成立,在园区建设中,永丰、金集两地十分注意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园区建设。两地党委、政府倾全镇之财力,精心规划,迅速启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创业园就初具规模,并产生效益。他们分别利用城郊、邻近江苏地域优势和本地现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园区品牌。永丰镇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32家企业入驻,16家企业建成投产,3家企业即将投产,13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入驻企业涉及线缆仪表、拉丝模具、泵阀、新型建材、化工、塑料制品等产品。建园不到半年,到20xx年年底,创业园企业就实现工业产值2.9亿元,税收752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值和税收的64.4%和74.8%。园区吸纳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3100人。
金集镇农民工创业园规划面积2200亩,一期工程700亩,已投入1800多万元,架设1公里长的高压专线,新辟一条长520米、宽24米的工业大道。已有7家企业入驻园区。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去年x月与金集镇签订了1.6亿元的投资协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7月投产,可安置农民工400多人,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金集镇谕兴社区农民周仁科先后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打工,并在南京市六合区投资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在得知家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
创业平台信息后,于20xx年x月入驻园区,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旭洲工艺品工贸有限公司,今年x月份正式投产。目前该企业共吸纳农民工200名,其中返乡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公司管理层人员大部分是在外打工春节返乡的农民。该企业今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瑞鑫塑业有限公司刘翠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一家企业任生产厂长。20xx年x月回镇投资1000万元入园创业,目前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添彩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是由金集镇金集社区农民吴玉田于去年x月投资1000多万元入园创办的,返乡创业前他一直在外地做LED节能灯销售。这两家企业将于今年x月和8月投产。据介绍,这两家企业投产后可吸纳农民工600多人,年创利税400多万元。
2、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永丰镇在加强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中心”的建设。为了尽早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无场地的困难,永丰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原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就地进行改造建成创业中心。让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先进入创业中心“小打小闹”,待形成气候后再到园区内实现规模扩张。绿洲消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机电设备成套厂、天长海通仪表线缆厂、兴龙金属制品厂等4家企业运用创业中心改造的企业闲置厂房5200平方米,进行生产。现在还有4家企业即将进入农民工创业中心。企业负责人说:“有了创业中心,我们插上筷子就吃饭,划算。”通过创业中心的孵化,现在永丰镇已有841位农民在那里创业或就业。创业中心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永丰镇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通过市职教中心帮助企业免费进行员工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招收返乡失业农民工的给予1000元/年的一次性补助。对入驻创业中心企业的水、电费和房租给予一定的补贴。金集镇对创业园内的各类经济实体,均减半收取场地费用,水电费等也给予适当优惠。镇政府还承
诺:三年内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事务代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员工技能培训和协调融资担保等服务。永丰、金集两镇党政领导对入园企业,都实行一对一的帮办制。金集镇在为安徽天之源型煤公司办理煤炭经营许可证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跑市、跑省,仅用了7天时间就办成了。企业老板韩光磊原打算要花20万元#b@2,没想到只花了700元,十分感激。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有限地方财力制约硬件建设。由于这两个镇工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很难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据了解永丰镇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达1500万元,金集镇缺口资金超过2800万元。
2、道路不畅,严重制约园区发展。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等级低且路况不佳。园区内有些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都是靠重载车辆。由于路况不好,企业大型载重运输车辆只能绕道而行,增加了企业成本。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的老板韩光磊曾带一位外商来金集考察,希望能在金集投资办企业,但对方看到金集的道路这样差,只好作罢。
3、部分职能部门服务不够便捷。金集镇没有农行网点,仅有农合行一家分理处,法庭、工商所设在市南郊,这对入园企业而言,办事是不够方便的。另外,入园企业对用电增容、电力工程建设等审批慢、手续繁颇有微辞。
三、关于加快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对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的大背景下,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吸引大批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意义则更大。因此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搞好硬件建设。建议市政府对这两个镇园区建设的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对地方财力无力承担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2、合理谋划布局,发挥集聚效益。建议永丰、金集两镇从实际出发,对已入园和即将入园企业根据其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让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形成园中园,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便捷服务。建议两地政府打造好信息平台,把政策、科技、法律、项目、人才引进等信息,进行汇编,及时提供给入园企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通过信息平台,使入园企业及时了解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目前等级较低,建议市交通部门尽快立项向上争取资金,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及早开工建设,以彻底解决入园企业重载车运输难的问题。建议农行、工商局能否从有利于金集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出发,尽快在金集设立分支机构,暂时没有条件的可安排专人联系园区,以方便企业办事。
4、兑现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两地要坚决兑现对入园企业的承诺。金集镇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在入园时镇政府在请示了市领导后,承诺三年内将为企业办好70亩的征地手续,建议市政府给予考虑和支持。
5、引导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要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建议两地政府可在园区内建立科研中心,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科研所。要重视“创业中心”建设,建议市政府对“创业中心”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税收贡献大,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