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总结如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数学中有许多易混淆、模糊、类似的概念。如果能分类归纳,通过电脑的排列、组合、运动演变,则能正确建立和发展数学概念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德育教师的青睐。如上《德育》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它使小学科学的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强科学教学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探究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通过网络的交互方式,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总之,在各种课堂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落实课堂素质教育要求和培养适应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
第二篇: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体会
信息技术优质课学习体会
近期参加了在临沂举行的全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这次学习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课程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农村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 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作为农村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课程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 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 “电脑”是新奇的 “玩意儿” ,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 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装上能及时反映学生打 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 满意可再打, 在竞争中更快地提高速度, 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 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 激发灵感、 反思自我、 增进友谊, 增强合作意识。 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 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 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 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 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 ,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 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
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 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 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 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
通过培训学习, 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 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 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