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与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经验材料
松江小学孔令福20xx年x月x日
(首先感谢这项课题的领导们给我,在这里,畅所欲言的机会。使我能够把一年来的养成教育的经历和感受在此交流。一年来的工作让我深切的觉得这项课题的提出,非常好,这项课题的提出者具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具有现代精神的战略意义。所以我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根据科研所的部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陈主任的带领下对养成教育的开展做了,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确定低年级课前准备,认真书写作为训练目标,认真完成作业,爱护学习用品,作为附带强调,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完善养成的培养,诸如观察思考、课前预习等。
我们3.1班级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已经在课前准备,坐姿、书写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效,除了书写方面需要每天督促强调,其他方面学生基本上不用刻意去提醒。课前准备过程中我们选定班长下课时提醒,组长课下检查的方法,使学生在刻意中不自觉的养成了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学生情不自禁的把书桌里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而且为了使用品摆放在桌面美观,物品如果有一点脏或者皱折孩子都会自觉的理顺,这就对爱护学习用品这个好习惯起到了一定的连带影响。有的学生甚至在上学前要把自己的裤脚和鞋面整理干净。走到学校门口主动的把鞋子上的泥巴落掉,尽量少把泥巴带进班级。这些习惯的养成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容易形成。但是坐姿习惯的养成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这需要老师有着良好的调控能力,还要对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坐姿无非就是上课时候坐着听课和书写时候的姿态。我先是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课上示范。使学习掌握基本要求和要领。而后在学习中强调和鼓励。坐姿的时间不能持续太久,根据上课的情况把手背在脊背后面大约3到5分钟根据教学活动间隔性的提出此项要求,就可以了。写字的姿态有必要在书写的时候观察强调,有不合乎要求的要及时点名提醒帮助纠正。学生对坐姿知道很重要,但是克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呢?我把班级一个在这方面表现最好的王亮宇叫到了同学前面,问同学们他怎么样,孩子有的说身材好,借机会我说身材好是保持出来的,就要做到坐姿端正,写字姿态端正。孩子们立马按着要求去做,我班那个小胖子自言自语的说我不要变成胖猪。每天他做的最好,我还建议他饮食适量,为此他还经常跟着爸爸早上跑步,不轻易的使孩感受到坐姿是健康的活动表现。
孩子的习惯养成随着时间循序渐进,在个性差异中,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要千篇一律。本学期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训练的目标确立为读课外书、认真完成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本书,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必读一篇文章,从文章中提炼出好词好句,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天有一组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到前面背诵给同学们听,其他的有组长在到校时候检查。这样就疏而不漏了。至于作业方面我没有什么好的举措,只要做到认真、及时批改及时订正。不拖延。我想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另外我还要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要简单的谈一下课堂纪律的问题。课堂纪律一直是困扰着老师上好课的一大难题,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们处心积虑组织教学,但是孩子们精神溜号交头接耳促发了老师们大发雷霆,虎目圆睁,有如凶神恶煞,犯错的孩子心惊胆战,在压抑中上课。我想这样的课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我希望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健康的民族,是一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民族。教育界人士倡导的文明课堂就是遵守课堂纪律,发言先举手,不允许随便站起来或者大声喊叫,不与他人交头接耳不怎么怎么 课上课下一大堆的不允许。与我们课堂纪律的养成相辅相成。按着这样的养成教育课堂真的文明了。文明真的很文明,我们知道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还不是被日本100万军队消灭了中国3500万军队么。如果没有广岛事件我们怎么会轻而易举的解放中国呢。这都是中国人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事实。文明是好但是我们不能抱着文明不放。所以我感到课上也好课下也好那些不允许习惯还是放开一点,这样的行为习惯如果养成了就是一个被驯服的民族,不生自灭的民族。我们
的教育是为了国家的兴盛国民的利益而培养造就人才。因此激发孩子在激情澎湃中畅所欲言,给孩子一片蓝天,给孩子一个自由的遐想空间才是我们课题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长命百岁经久不衰的。雷锋是什么,他是助人为乐的好榜样。孩子知道么,感兴趣么,祭扫烈士墓是什么,对孩子而言那是春游。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习惯了。这些习惯的养成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对这种好习贯是一种负担,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宁愿舍弃它。这就为我们教育中的养成教育提出了课题中的一项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在养成教育中把类似于雷锋精神,和革命英雄精神铸就成新一代人的一种责任感。成为做人的最根本的行为习惯。这样我们的养成教育、知识教育才能齐头并进,才能更好的利国利民、与时俱进。
第二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验总结
一、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字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社、班专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队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敬老院教育基地,校报橱窗、广播站;图书室、劳动基地,心理咨询室。
四、教育建议
(1)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你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你才能有坚强的决心,你才能有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2)教育广大师生充分明确一个好习惯的可行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经常对某件事情有很大决心?比如信誓旦旦要从明天起一定要长跑、一定要每天一小时学外语、一定要每天练半小时毛笔字等?为什么热度只维持了几天、几个星期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3)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对旧习惯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后再进行,要先培养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培养中,人的毅力会慢慢增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对付那些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去碰那些坏习惯的话,容易受到阻力,挫伤人们对习惯培养的信心。
(4)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关键在前一月,重在持之以恒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
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实际上,这是一句名言。这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为了养成好习惯,我每做一次,就对自己说:"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