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员培训后的几点感悟
高 雪 莲
通过这次教研员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很想把知道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用了董玉琦教授九年的教材了,参加完这次培训,我才知道这教材他是跟据英国的教材编的,但有些是否适用于我们的学生,我们可以写校本课程,匡老师在这方面就付出很多的努力.
英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国也有相像的地方,比如讲的难了有的同学听不懂,讲的简单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怎样改进比较好,仅评分层次教学能解决吗?
董教授还提出我们信息技术的现状,授课内容的安排,有的老师自己会什么就教什么,这不行,需要改进.我们应该做到:
教师不讲学生一看就会的,不用讲;
教师怎样讲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要讲;
教师不讲不会的,我们再讲.
一切都要从有助于学生将来生活出发,对学生将来生活有帮助的软件我们要多讲.(我个人理解,像美图秀秀,电子相册,影音处理软件,会用搜索引擎,申请使用邮箱等),信息技术课不仅仅就是微软的说明书,我们要想办法改变这个现状. (就是当说明书也要是国产软件的说明书,WPS)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全省应该是最多的,东北师大高中才有八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特点来把信息技术课打造的更完美,这当然不易,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改善.
这门课在全国都处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因为不参加中考,高考,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所以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堂身心放松的课堂,家长也不重视我们这科,加上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所以课堂纪律的问题就是一个突出的难题,这不单单是信息技术老师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都重视这科.
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打游戏的问题,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打游戏.面对着现在越来越多的“ 游戏迷”,有的已经被诊断为精神病(我小弟曾经也是沉迷于游戏),但是我们不让学生玩他们真的就不玩了吗?网吧,家里,手机都能上网,单纯的控制是不能杜绝的,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多启发他们,这点宋老师带领我们组做的就比较好,经常给学生看一些教育短片,让学生知道沉迷于游戏的危害.
从打游戏的角度,我个人认为,益智类的小游戏学生应该玩一些,像物理学软件,英语背单词软件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将来自己编一款游戏软件也未尝不可.物极必反,我们越不让学生玩游戏,学生就越想方设法的玩,所以还是要给他们一个空间的,要不,有些厂家已经把游戏做成牌,学生在午休时间,在小区的小方桌上还是能玩.
东北师大的金书辉博士在上课时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前题下,学生们苦苦哀求,我们怎好拒绝.也有一些学生拿着卷子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做,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允许学生课上做卷子.
现在信息技术要转型,高考也加入五分的信息技术题,学生上课什么也不学也不行,在我们初中就要给学生打好底儿,不能什么都留给高中老师交,学生到
了高中学习压力更大了,就更没有时间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在初中能学的就不要留到高中.高中汇考的内容也在转型,死记硬背的题将来不会有了,操作性的题要多一些,而且要学生自己选择答题的软件,像现在让学生设计一个学校的标志,指定的软件是绘图软件,以后学生用什么软件都可以了.
现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兴趣小组,东北师大附中也有,开展好了学生一生授益,我们不能只流于形式,他们开展了机器人兴趣小组,智能电子协会,真正的让学生手脑并用,他们的作品很简单,咱校张主任,宋老师,蒲老师等等都能做到,像避障机器人,烟雾报警,弹簧游戏机,就是一个小电路板,都是学生自己焊的,教师给予技术支持.
金博士在上课时,用了六周的时间,他并不去讲,只布置给学生任务,让学生拍一个短篇,自命题. 现在学生家里大多都有摄像机,我们学校是否也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课呢. 东北师大的学生很喜欢这样学习,自己写剧本,自己拍,教师再技术支持,讲解一下多媒体软件,怎样合成DV,这样六周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现在讲课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①,我想金博士的课设计的就很好,这样的课也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帮助这一特点.
苗逢春②教授曾说过,“不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成了断了翅膀的天使”,我们在平时授课时,比如在讲绘图软件,教学生怎样绘制秋天,讲完后给学生下任务,我们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再绘制一幅秋天的图画吗?苗逢春教授在点评这堂课时说过,我们讲课时要让学生走进秋天,但讲完课后,到学生创作部分,我们就要让学生走出秋天.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有的男生可能喜欢机器人,只要他运用了教师所教的工具来绘制就可以了,至于绘制什么要学生自
己说的算。学生有时会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做什么,我经常这样对我的学生讲,自命题,做什么都行,不要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只要用上我教的内容(我没有教的但学生会的我更欢迎),想做什么都行,只要内容积极,健康.
我写的条理不是很清晰,但很想把我所知道都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次我又听到一个新名词ICT③,做一个现代的ICT教师您准备好了吗?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还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
①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xx年提出“信息素养”这个名词。19xx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信息素养解释为: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美国信息专家Paterieiareivik认为:信息素养养是一种了解信息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
②苗逢春,男,19xx年x月出生,籍贯山东临朐,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
现任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信息技术部主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信息技术教材评审委员;《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认知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资助访问学者。 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教育部重大课题"新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项目负责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研制负责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与教学法整合教师培训"项目主管;"易语言在中小学实验与推广项目"项目发起人与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50万元);与香港合作项目"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网络条件下的研究学习项目"项目负责人。
③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指一系列用于信息创建、信息传播、信息储存和信息管理的工具和资源。这一术语越来越多地代替了IT,反映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集成。Egbert鼓励把技术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任何形式的电子、芯片驱动的技术和软件”[1],这样ICT就包括PDA、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和相应的软件等。他认为这些技术通过各种方式(视频、口语、音频、语境和图像等)提供语言文化和其它显性及隐性的语言文化。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总结
别样的培训 别样的收获
晓街完小 罗英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远程培训,第一次面对只有电脑网
络的培训,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让我觉得茫然。向辅导老师咨询、向同事请教;终于,到了培训的最后阶段。这次培训中,我有过烦恼、有过困惑、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下面与大家分享自己收获的喜悦:
1.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多半是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通过学习,深刻地理解怎样进行学科整合,教学中要运用研究型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设计、探讨、搜集资源、整理资源,提供学习评价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合作学习;培养的学生的实践探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能力。能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让数学与文化、科学、社会的联系,放大数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研究型学习中,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具体操作方法。在这次学习中,能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软件,我认为这个软件的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的方便,特别是期末总复习,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
生梳理单元知识,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复习课由点到面串联起来。其次是主题资源网站的建立。虽然网站建立地不是非常完美,但是我能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及时及时补充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专题及其活动案例,为师生提供非常宝贵的单元学习合作平台,扩大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最后还学会创建电子档案袋,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给我的工作会带来更多的方便,提高教学效率。
3.正确进行评价。本次培训中,讲解从多角度评价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多角度,避免以往教师的单一评价。学生的评价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学生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多的还感受到辅导老师和同事之间的帮助和知识,我们相互探讨、共同切磋、互相鼓励,让我感受到“大家”的温暖,培训虽然辛苦,但是回顾这段日子,让我倍感在这个团队里的“喜悦”。真是“别样的培训,别样的收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