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如何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清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
第二处:标点错误。
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2.学校: 3.校外: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2.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渎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女』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
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4.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节日、利用电脑、收看电视)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修改作文的实际,在认真观察第一页插图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自主修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初步了解和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认真观察课本第二、三页插图,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逐步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修改作文(1)。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19xx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
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要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课题:自主修改作文)
二、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一页插图,明白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要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自主理解插图及文字的意义,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并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学生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但不能替代学生思考)
1、文字方面:
(1) 文章不厌百回改——“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写完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2) “小花猫??小花猫每天都要洗两次脸??”——文章出现了词语多余、缺少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序颠倒、别字等问题,使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表达得意思更为清楚明白。
2、插图方面:
(3) 插图一,教师在讲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 插图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修改作文,他们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书本、文具盒摆放整齐。
(二)梳理问题
1、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