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4.4.26

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探讨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条必要途径。

如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全过程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合作学习与课题探究性教学共建的教学方法。

一、发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进行生物教材加工寻求学生科技点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训练培养思维、实践、创新科技素养能力为核心,生物教师应依据课本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各种探究活动的子目标,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的使用撒到或全部或部分,或增或减,其中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材料的选取,探究性学习素材的提供,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教材处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应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满足初中学生的对于科技探究的学习兴趣,丰富课本以外的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新动向、新知识。使学生对进人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发展其认识过程。二是创设学习的新情景。学习的情景是现有经验向生物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发展的过度体。它代表的一般是自然、社会、现实和科技成果发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的个人生活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与科技发展融为一体。学生可以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材料、新信息等科技资源联系起来,依靠原有的“图式”去理解和解释科技现象,构建科学素质。

2、加强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科技知识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后作业进行精选和组织。学生家庭作业对初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特别是课后的科学实验探究等活动,教师对作业的质和量要精确控制和选择,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充分的指导和反馈和评价,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不是过分复杂的努力获得成功,通过积极有趣的科技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抵挡住无节制的体育运动、看电视等活动的诱惑,引导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移,以提高科学素质。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

教师把相应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整合于探究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及批判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智力、多元智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如生物观察和实验法、生物假说提问法、生物统计和分析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发挥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材料的心理倾向与接受、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步骤的实施、探究结果的讨论与交流,自主地合作地完成教师提供的各种“主动作业”。自我监控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并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选择、参与、发现。选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学习的材料,学习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就是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主引下,根据自我的需要,确定探究学习的主课题,或子课题,提出自己的有创建性、有意义的假说,参与探究过程的实施和评价。发现,就是在探究生物问题及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情景去思考,

去获得新经验,建立更高级的认知结构。只有发挥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其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三、加强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管理

由于探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的渗透性、知识的前沿性,思维方法的发散性、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在这个时代受到强烈的挑战,同样也影响着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管理,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开展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一定要遵循探究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的一种情感的交往与沟通。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即是学习的伙伴、信息的产生者、输出者,又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收益者。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在生物课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技智能潜力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教师不仅在科学探究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在情感上要激励学生,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教师不随意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民主的研讨气氛。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活跃学生的科技思维,发挥其创造力;与学生多交流,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培养和保护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思维。

2、要坚持课堂的开放性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的,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前瞻的教学思想、科学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务实高教的教学效果。就生物课来看,应具有探究问题的开放,情景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论的开放。生物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来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适当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新信息,也可让学生参与选择。教学方法开放是指教学方法不固定,应灵活多变,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物学习方法。教学时空的开放,让学生适度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是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生生自评。

3、要注重课内课外探究活动的协调

生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前、课内和课后可谓径渭分明,而且是以课内为主,课后为辅。在完整和较大型的教学活动中,课内和课外学习就强烈的显示出是一个有机体,因为生物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究活动将决定他们在时间、空间更依赖于课外的学习与训练。

四、运行合作学习开展生物课探究教学

在以学生学为核心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心是千方百计引发学生“交往”,即在教室里构筑一种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学习者与物、与教材、与同伴、与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成为教学的中心,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合作学习,不仅重视各类教学目标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而且具有改善人际交流的模式、增强学耳的互动性、在合作中发展个性、促进自主学习、发展智力等特点。在生物探究性教学中尝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开展课题探究活动,发展智力,提高科学素质。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一个异质的小组中,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有着不同的学习经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鉴别人拥有的“长”,补自己的“短”,通过交流,得到启发。促进各自智力的发展。

2、广泛开展生物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实践性智力的发展。在生物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社会实践的活动,包括调查活动(如调查我国植被的基本概况)、制作活动(如制作细胞模型)、

课外实践活动(如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这些活动,从策划活动的细节,人员的组织,实施中的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最后调查报告的撰写、表达和交流,都要求在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它可以体现集体的智慧。可以提高学生比较全面的科学素质。

3、运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游戏探究及“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合作学习,促进科学素质的发展。如生物课“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由三组同学分别代表当地农民、政府负责人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就“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怎样处理改善农民生活与保护白头叶猴的关系”进行辩论和协商。辩论者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小组。成功的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做底蕴,要有智囊团做他的后盾,从查找资料。准备辩论的提纲,辩论者上台后小组成员积极地声援,各自的啦啦队摇旗助阵,最后达成共识,上交书面决议。这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互助、互动,求太同,存小议,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沈琳 嘉兴三中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普通中学学生化学阅读能力不足的现状,强调了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日常课堂教学和课堂以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具体操作。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化学必修模块 培养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化学只需要认真听讲、勤做习题、仔细实验,用不着阅读。其实,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文科特点,所以学习化学同样也需要阅读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教材、化学习题的阅读,并传授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分析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今后的化学学习十分有益。

一、普通中学高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连续两年执教新课程的高一化学后,笔者发现目前在普通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①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甚至是欠缺,因此对教材、习题的阅读和自我理解能力很薄弱,给化学学习带来了障碍。例如:在必修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内容,教材以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为例,详细说明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由于学

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改写为离子形式的物质——“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究竟有哪些,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时的难度。②新教材在编写上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而且分散,因而没有涵盖全部的化学知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造成不少学生觉得“看看书,很简单,做做题,很困难”。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习题往往需要补充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比较、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等等。在必修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中,教材通过详细分析电解氯化铜溶液来介绍电解原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但接着介绍的铜的电解精炼,其中涉及了活性电极原理,习题中也出现了相关练习,如果教师不补充活性电极等内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上就会出现断层,产生学习障

碍。久而久之就使学生产生了看书无用的想法,阅读就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受重视。③高中设置的学习课程较多,而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往往顾此失彼;化学必修模块课时的紧张,使原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往往不能落实;化学学科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记忆的特点等等,都造成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下降,平时不看化学书,对于教材的通篇阅读、理解往往简化为背诵部分重要知识点。

根据上述现状,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这些课程目标都要求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其次,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必修教材上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获取信息的栏目,比如“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等等。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后,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总结与回顾”、“练习与实践”等栏目自主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最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理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领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应该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认为最系统、最科学的总结和归纳强加给学生。

三、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实践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课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用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普通中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夯实基础

①关注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对于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斟字酌句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原理都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常见的例子比如: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在这个概念中,“可逆反应”是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可逆反应才会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情况,才能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较。又如: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在这组概念中,关键字、词一是物质的基本范围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或者混合物;二是区别在于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两种情况满足其一即可,而非电解质则是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后,就会发现清楚了解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实际上就是了解了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对概念、原理的掌握也就变得容易了。

②辨析相近概念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罗列在一起,通过阅读比较,加以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化学概念的认识,再辅以练习进行巩固。例如: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这组概念,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概念进行比较,并最终区别出各个概念的物质类别分别是原子、单质、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学生掌握就变得容易了。学生只有在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2)细读实验、图表、数据——捕获信息

①阅读分析实验内容、原理

在化学必修模块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两个栏目,这些栏目通常是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实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内容、根据图片观察实验装置(仪器和药品),然后讨论、分析实验原理、观察重点,再请学生预计实验现象和结果,最后在实验中核实并解释实验现象和原理。这样把阅读识图和动手操作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必修2“乙酸”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实验

过程和装置图。它将实验装置、相关操作原理以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简明直观增加了视觉效果。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注意的细节有:反应物添加的顺序;长导管作用;导管末端为什么不插入试管的溶液中;收集产物的试管中添加什么试剂,为什么等等。又如:在必修2“糖类”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的细节则是试剂的用量和反应的加热方式。

②阅读分析图表、数据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就不太重视,仅仅是大致的浏览一下,便匆匆放过。实际上,化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隐含着大量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图表、数据。

例如:在必修2“元素周期律”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仔细分析、归纳后,学生不难得出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又如:在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对比离子化合物和共价物质的电子式后,学生自然能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区别在于电子的使用方式。

(3)泛读化学“资料卡”、“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在新课程的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资料卡”和“拓展视野”栏目,这些内容从考试上来说一般是不作要求的,所以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一笔带过,或者是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阅读。其实,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带领学生集体阅读,甚至是适当拓展、较为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强化习题阅读——运用知识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掌握,多数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时又无从下手,其实这就是学生欠缺化学阅读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平时讲解习题的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而自己将题一读了事,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辅助学生标出关键字、词,将文字表述“翻译”为化学

语言,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对于必修2第68页第4题(正己烷和溴水在避光和光照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推导己烷的性质),教师在指导读题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反应的条件区别“避光”和“光照”,从而得出前者是萃取过程、后者是取代反应,学生对己烷的性质也自然得出。

2、在课堂以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预读

作为老师都很清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去做过,但肯定有很多老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为软性作业学生很容易疏忽,忘记去预习;或者作业多了,书面作业都完成不了,就顾及不到预习了;又或者看是看过了,但仅限于“翻”一遍,预习效果很不如人意等等,反正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根本没有把预习落到实处,形成阅读习惯。因此,要指导学生预习,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楚预读的意义:预读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懂的问题上,当然就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当学生预读习惯未养成时,而又想使课前预习有实效,就必须注意培养——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要督促检查以形成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的衔接,有很多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这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预先完成课本中的“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和“整理与归纳”中的内容来让他们预习。

又例如:在学习必修2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时,可以预先留给学生下列问题来让他们预习。

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②什么叫吸热反应?什么叫放热反应?各举一例。

③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④化石燃料有哪些?它们会枯竭吗?

⑤如何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通过解决预习问题就能对这部分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学生有没有预习,上课时一提问就清清楚楚了,使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查找有关的知识点,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2)指导学生复读

学生的复习往往会像预习一样难以落实,而指导学生在复习中阅读的意义正在于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使记忆牢固。复读是课后及时复习、阅读,结合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本、笔记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此时的阅读,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反复思考,理出脉络,找出重点,读写结合,强化记忆,而不是简单看一遍书。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必修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时,学生初学每一种新的有机物后,复读时就应读写结合记忆该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等,以便加强印象。学完一个单元后,再复读时就应通篇阅读课本、笔记,前后对比,归纳总结出各物质间的异同(比如: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相互转化等等),对全部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这样的阅读,就好像是在牵着一条线在走,非常清晰。这样眼看、脑想、手写,掌握的知识就很系统、牢固,也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复读是需要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且要在课堂上详细点评,帮助学生形成最终的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体会这种学习方法直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课后复读也可以培养部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1专题四中“NH3的溶解性”时,可以让学生思考HCl、Cl2、SO2、CO2等气体能否用水作溶剂做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否也可以用别的溶剂来做???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工作,要从多方面着手并不断坚持才会取得成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一定能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新探高二物理饶浩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

高中化学科技论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科技论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学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文尝试着从多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物理教学观察和实验表现力演示...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为什么磁铁接近录音机回有杂音每天晚上我都会打开录音机听听英语单词。这周星期三,我书包放在桌子上,照常打开录音机听英语单词,录音机发出的不是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是沙哑难听的声音!于是我让爸爸查找录音…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美国教学...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科学论文范文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同样牌...

高中议论文范文 超越自我

高中议论文范文超越自我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的说成熟的标志是能用理智战胜感情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善于给予爱有的说是善于否定自我而我的看法是成熟的标志是能超越自我同学们大都见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那...

【精品文档】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病因诊断及写作指导

题记:努力吧,年轻的鹰;奋斗吧,年轻的鹰;惜时吧,年轻的鹰: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病因诊断及写作指导丁玉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高中语文专题辅导:专题十七 议论文写作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十七议论文写作重点点击一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1总体评述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

初中高中数学建模小论文要求及范文

初中高中数学建模小论文要求及范文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要求1有背景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

高中议论文模板写作方法

高中议论文模板写作方法我们在平常议论文教学中常常会为学生的文章结构思路论据等所困惑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议论文模板可临场使用呢在此我们尝试用以下模板可以应对关于所有话题的议论文考试此方法曾被戏称为50分作文法注意此...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写作简介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写作简介3科技小论文写作要求1科技小论文不同于观后感它是对某一科技现象原理的观察实验应用等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具体写作方法见附录一怎样写科技科学小论文2科技小论文写作时应积极研究查阅资料才能写出高质...

高中科学论文(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