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终结性评价初探

时间:2024.4.13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终结性评价初探

兴隆初级中学 易尚平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实现本课程德育功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其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教学行为的导向上。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原则,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进而出现不同的德育目标。终结性评价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本课程教学评价也在同步发生着变化。

一、对终结性评价的反思

应试教育背景下,终结性评价是本课程主要评价方式。一般都是每个学期末教育主管部门出一套试题,通过笔试检查学生学的情况和教师教的情况,最终用分数对教学做一个终结性评价。其次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学期下一个评语,作为终结性定性评价。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根本体现不出来。可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分数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成绩优异就证明教师教学水平高,实质并不是这样。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分数高的学生不乏品德低的学生,分数低的学生不乏品德高的学生。因为在这种评价方式导向下,教师只是注重了知识教育,忽视了品行素质的培养,使知、情、意、行相互脱离。学生也只是知识的“复读机”而已,并未将思想品德知识内化为自己

的主观认识,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仍然不符合品德要求,这就直接限制了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因此,这种评价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这种评价不能如实反映学生思想品行的实质。分数不能与学生品德成正比,而且这种分数作为量化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也不能说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到底如何。二是这种评价给学生错误的导向。学生在分数指挥棒下,一味地追求如何获取高分数,忽视能力培养,淡化做人方面的要求。三是这种评价给教师以错误的导向。教师为了取得高成绩,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忽视学生能力和品德教育,甚至有意识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四是影响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与新课程之间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教师为取得高分数,就不可能突破应试教育这个观念,一旦突破这个框框成绩就有危险,新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已经尝到了这个苦果。实践证明,中考中取得高成绩的都是实施应试教育的结果,而没有哪个学校或教师大张旗鼓地实施所谓的“新课改”。

二、新课改下终结性评价探讨

终结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式,不可或缺。问题是如何使这种评价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大量尝试和研究,终结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必要评价方法,而不是主要方法,也不是全部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考

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评价。”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作指导,发挥全面考查的导向作用。具体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内容全面灵活。即要考查学生在知识、过程理性认识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又要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试题形式要多样性。如选一选,辩一辩,名言赏析、情景分析、活动设计、合作探究、谈体验谈感想等。三是考查方式要灵活。既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行为”形式,如让学生每个周末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学期末收集学生完成情况,从某一个方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品行做出评价。因为,教材中有如何与父母交往的内容,诸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感恩父母等具体内容和品德要求。那么学生学了这部分后思想有何认识?能用几道题目来衡量吗?如果学生能坚持每个周末回家后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从态度和情感上能体会父母,加深与父母的感情,增强孝敬父母意识,那么这就是本课程教学的成功,就是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三、新课改下终结性评价原则探析

要使终结性评价真正走出应试教育框框,必须坚持以下评价原则:

1.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一切物的尺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的观念。人本主义的基本涵义是:发现在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全面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中,坚持人本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不要千篇一律地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和衡量学生的一切。过去在分数指挥棒下,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不关心社会、团体的发展,不重视个人品格的修养;评价者则以成绩代替其他品德行为的评价,其结果是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离开人本原则的教学评价也是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首先把德作为首要目标。如诚信、合作、社会责任、创新、奉献等。

2.全面性原则。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应试下的终结性评价,由于只是注重了成绩,所以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甚至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全面性原则下,要求对学生各个方面作出如实的评价,让被评价者知道自己的成功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改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所以,应试下终结性评价误导了学生发展方向,使他们把发展点放在了如何获得高分数上,而忽视了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这种评价指导下,也把教育目标局限在了学生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3.促进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受教育者的促进,而不是对受教育者的打击。应试下的终结性评价,只是对少数学生的促进,而且是单方面的促进,更多的学生则是打击对象。他们因为分数

低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看不起,被打入“差生”行列。因此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品德上也受到歧视。新课程下终结性评价要切实发挥促进性作用,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客观地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打击而是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点和失误点,进一步明确改进的方面。

4.鼓励性原则。这种评价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因此评价的主要方式要坚持鼓励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谴责。对于身心处于激烈变化的初中学生来说,一句鼓励或表扬胜过十句批评或谴责。所以,要结合终结性评价的具体过程,评价者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的巨大作用,善于引导学生在成功中更进一步,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努力,这才是新课程对教学评价的真正要求。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多媒体教学手段滥用、活动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动态生成、学生参与不强等,探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师重新确立教师角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怎样成为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等,这些问题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思考。本人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以下几面做了探索。

一、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防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在城乡普遍出现,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不少优点。首先,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其次,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等。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存在盲目性。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例如,在课堂中许多教师大量采用了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视频、Flash动画等素材。确实,在课堂中合理巧妙里使用这些素材能够在一定程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那么它对我们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此外,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被教学课件所束缚和控制,这一方面与部分课件缺乏交互性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避免活动探究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培训和其他教研活动对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都在自觉地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活动等教学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好多个活动探究环节,并且通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究。这些活动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某些误读新课堂教学的行为。如在一些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某些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值得深思。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避免活动探究多而不精、流于形式等。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在一些课堂活动探究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合作性不够,课堂气氛沉闷,更多时候是教师“逼迫”学生艰难地进行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而远非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是否每一课程内容的教学都需要探究,探究的问题是否过多,难度是否过大,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否得到应有的发挥等都值得探讨。

三、坚持课堂动态生成,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教师课前未事先预料到的,可能是学生在课堂中偶然迸发出新的思维光芒,也可能是其他某种突发的情况。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随机应变,努力做到课堂动态生成。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师生、生

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交往中,现时生成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首先,课堂动态生成要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当前,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盲目地尊重学生不恰当的学习行为和方法, 对教材偏向的感悟与理解以及错误的知识与观点, 却给予积极的评价, 有时甚至顺着学生的曲解、误解, 展开合作、探究、交流、争辩。课堂生成看似精彩纷呈、气氛活跃,可是生成的内容却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关。因此,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多元解读的同时, 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将学生偏离教材的问题通过巧妙的引导, 用蕴涵在教材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来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 从而构建他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其次,课堂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在课前更加精心地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尽可能地深入理解教材与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与心理发展特点等。再次,课堂动态生成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动态生成需要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或偶然事件,经常会突破书本的知识范围,尤其是我们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开放性就显得更加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科技发展,面对互联网日益普及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学生的知识与“问题”更是我们难以想象,它更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总之,没有精心的预设, 就没有精彩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建构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转向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基于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它特别关注课堂中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养成。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必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话、社会的联系,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上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直面挫折》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学生现实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情境,如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学习成绩差、不受同学们的欢迎等,这些具体的情境贴近学

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增强。教师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后感悟,在感悟后运用,层层深入,在实践中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教育也就不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变得生活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允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xx,6.

[2]康琴芳.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J]. 基础教育参考 , 20xx,(02)

[3]陈学忍. 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J]. 华章(教学探索) , 20xx,(Z1)

[4]王蕙. 在实践中实现德育生活化[J]. 教书育人 , 20xx,(33)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易。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责任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知识,是老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增进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情感的一个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出反思,以求改进今后之教学。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政治科目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和“浅”。“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学、法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浅”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内容在量上比较少。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多”和“浅”的知识,老师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政治老师要想上好政治课,就不能满足现状,而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补充教学中的“漏洞”。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多”的知识连贯起来,将

“浅”的知识储存起来,将自己“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余”知识要丰富以外,政治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表率,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让学生由内心深处散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三、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以上观点虽出自本人,但并不代表我随时都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会努力按自己说的去做,争取做得更好。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新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扁都九年制学校曹登玉教学反思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升华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理性自主促进其隐性教学经验的显性化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我从事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声音其实我一直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往往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也自然而然地随之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道德素质问题如何在这股历史大洪流中更好地把持好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育水...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李丽余庆实验中学笔者从教十年来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笔者从教24年来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公开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篇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范文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具...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政治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我从教几年来主要从事初中历史和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王丰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接近十三年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

20xx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周教学反思武雅婷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学生的道德生命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