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茶道文化

时间:2024.4.30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道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唐时的皎然最早提出了茶道概念;唐时的陆羽则最早创立了茶道精神。正是由于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且最早提出了茶道概念和创立了茶道精神,从而把茶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这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从文化角度把茶道精神升华出来。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矣。冲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可见,宋徽宗赵佶将茶对人的情性的陶冶和饮茶的心境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八个字,这也就是茶道精神。

由于我国古代茶道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古代茶人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这样也给茶人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次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思想内容加以发挥创造,艺茶中所修之道可以是懦家之道,可以是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以是禅宗及佛教之道,具有因人而异的特征。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的茶道精神还是为后世茶道精神奠定了基础。古代茶人虽然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但基本精神则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后来茶道精神的发展都没有超出上述所说的茶道之要素和内含之精神。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礼仪


少先队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礼仪”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表述,使队员对中国古代的一些文明礼仪,如饭桌上的礼仪,有更多的了解。

2.通过本课使队员感受中国的传统精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活动准备

1.中队辅导员在课前培训好学生出、退中队旗规范。

2.唱少先队队歌,做到歌唱整齐,吐字清楚。

3.中队辅导员和队员在课前要佩戴好红领巾。

4.黑板板书规范。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内容

一、点名汇报(全体立正,中队长敬礼,报告:“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原有队员?名, 实到?名,中队活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请辅导员给我们讲话,报告完毕。”辅导员回答:“接受你的报告!”随后,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提出祝词、要求和希望。辅导员讲话完毕,中队长和辅导员互敬队礼,中队长返回原位,全中队立正)。出旗,唱少先队队歌(点击PPT课件首页音乐播放)(5分钟)

二、主要内容(28分钟)

1.主持人引导语(2分钟)

(提示:同学们,我们知道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但是,因为时间的变迁,从古至今,我国在礼仪规范上有许多变动。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的一些文明礼仪吗?比如说我知道在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冠礼,就是男子要戴上帽子,表示自己长大成人了;女子十五岁的时候要举行开笈礼,就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上,用以区别和童年时的发式。)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古代文明礼仪。(5分钟)

3.主持人:中国的传统礼仪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今天想给大家讲一讲古时候的餐桌礼仪。(20分钟)

(1)饭前:主人要写帖子邀请客人,感觉客人快要来时呢,要站在门口迎接客人,然后主人和客人互相问候,主人再将客人引向餐桌。这时要注意等主人坐下后,客人才能坐下,用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吃饭之前,等食物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所谓行祭就是古人为了表示不忘本,每次吃饭之前都必须先从盘碗中拔出一些菜,放在祭拜用的桌案上,以报答发明饮食的先人。如果在自己家里吃上一餐的剩饭,或者是吃晚辈准备的饮食,就不必行祭了。

(2)座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

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古人讲究“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意思就是面向左边的、面向东面的、朝着大门的座位是最好的、最尊贵的,坐在不同的位子表明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一般来说,坐在尊贵位置上的是皇帝,老师,长者类的。在汉代以前,没有椅子和凳子,还要席地而坐。 (提示:可展示PPT上的问题,即请队员回答PPT中哪个座位最尊贵。)

(3)吃饭时:主人要敬酒让菜,敬酒的时候要先敬年长者和主要的客人,然后再敬主人。吃饭时身子要尽量靠近饭桌,以免食物落下的时候弄脏了坐席。女性吃饭时要用长袖来遮挡住嘴进食,不可喝酒。

(4)饭后: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等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然后又坐下。如果用餐的是一家人或是同事聚会,没有主宾之分,可由一人统一收拾食案。如果是较隆重的筵席,这种撤食案的事不能让妇女承担,怕她们力气不够,可以推出年轻人来做。

(5)禁忌:a.同别人一起吃饭,你不能只顾自己吃,也得顾及别人。

b.吃饭时不能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抢的嫌疑。

c.要放入口中的饭,不能再放回饭碗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d.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像没够似的。

e.咀嚼时不要让舌头在口中发出声音。

f.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去啃。这样会让主人觉得你看不起主人筹措的饮食。

g.筷子的使用:(三长两短)不能把长短不一的筷子摆在桌上。因为过去的棺材前后两边是短木板,两边加底是三块长木板,称为“三长两短”。所以摆筷子最忌讳三长两短。 (仙人指路)仙人指路是指拿筷子时,用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拿筷子,而伸出食指。食指的字面意思就是吃饭时用的手指头,这个手指头对着人一般是指责别人的意思。

(品箸留声)舔筷子、嘬筷子、或者“索勒”筷子都是相当不礼貌的。如果边索勒边发出声音,那么就会让人觉得少家教。

(击盏敲盅)只有乞丐吸引人注意的时候才用筷子敲击碗筷。所以敲击碗筷会被人看作下贱。

(迷箸刨坟)不要拿着筷子在一盘菜里上下“扒拉”,找自己爱

吃的。这种做法会被人认为没有家教。

(定海神针)不要用筷子插菜、肉吃。这样很不礼貌。

(落地惊神)因为祖先们都长眠地下,把筷子掉在地下等于惊

动祖先,属于大不孝。

(当众上香)不能把筷子竖在饭里。如果把筷子竖在碗里,形状像香炉,等于咒骂他人。

(提示: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注意请队员或主持人进行演示,筷子可用铅笔代替。)

四、主持人总结(3分钟)

(提示: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宏伟,仅就饮食礼仪而言,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朝代不同,饭桌上的礼仪也在变化,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汉代以前做的是席子,以后是坐凳子、椅子。在吃饭时,男女的座位也有区别。甚至吃饭时,食物的摆放也很有讲究,

比如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若是干鱼,则以鱼头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宾客的右方。可见,古人对礼仪的有多么的讲究和细致。同学们,大家可以根据对现代饮食礼仪的了解来对照一下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做个有心人。)

五、呼号(由辅导员领呼,方法是:领呼人:“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举右手握拳回答:“时刻准备着!”)。退旗奏乐(点击PPT上的音乐)(5分钟)

六、附件

1.《少先队出旗曲》

2.《少先队退旗曲》

3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PPT课件

5.图片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

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

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毕文亮摘要:面对全球化开放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上这门课前,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儒家思想。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就开始成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也一直处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被视为中华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

[转]中传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价值观,濡…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一、活动目的: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为了学生自然亲近经典,养成读中华经典的好习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诵读经典名篇。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人人参与…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消费的高峰周。外出、旅游、请客、吃饭成为了一种常态。有的乘飞机,有的乘火车,有的乘汽车。相比之下,当然是汽车比火车便宜,火车比飞机便宜,硬座比卧铺便宜,经济舱比头等舱便…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学习心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学习心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传承中华文明,同时也不断的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策划书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策划书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

中国传统文化

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09装潢2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总结班级:09装潢2班姓名:黄昰时间:20xx年x月x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院选拔赛)(笔试—百分制)时间:60分钟总得分:姓名:联系方式:一、选择题:(每题两分共70分)1、中国人血亲意识浓,常说的“六亲不认”中“六亲”指()A、父子、兄弟、夫妇B、兄弟、夫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诵经典,培德启智”特色学校创建阶段性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诵经典,培德启智”特色学校创建阶段性总结至今,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已三个多月了,在活动期间,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着变化: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113篇)